发明名称 养猪场废弃物处理装置与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养猪场废弃物处理装置与方法,包括废水处理系统、固体废弃物处理系统和臭气处理系统;废水处理系统包括废水收集池、填料式缺氧厌氧反应池、废水调节池、好氧接触氧化池、二沉池、反流式曝气生物滤池和清水池;固体废弃物处理系统包括固体废弃物混合池、堆肥池;臭气处理系统包括臭气收集管、风机和臭气碱化吸收池。废水处理后进入清水池回用,固体废弃物堆肥处理后作为农用肥料,臭气进入臭气碱化吸收池后气体中的污染物质与碱液发生化学反应,臭气被处理成洁净的气体,实现达标排放。
申请公布号 CN104743747B 申请公布日期 2016.06.29
申请号 CN201510118827.7 申请日期 2015.03.18
申请人 常州大学 发明人 万玉山;贾春霞;陈艳秋;黄利;方慧
分类号 C02F9/14(2006.01)I;C02F11/02(2006.01)I;B01D53/78(2006.01)I;C05F17/02(2006.01)I;C05F7/00(2006.01)I;C05F3/00(2006.01)I 主分类号 C02F9/14(2006.01)I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一种养猪场废弃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废水处理系统、固体废弃物处理系统和臭气处理系统;所述废水处理系统包括废水收集池、填料式缺氧厌氧反应池(1)、废水调节池、好氧接触氧化池(2)、二沉池、反流式曝气生物滤池(3)和清水池;所述废水收集池、填料式缺氧厌氧反应池(1)、废水调节池、好氧接触氧化池(2)、二沉池、反流式曝气生物滤池(3)和清水池依次连通;所述填料式缺氧厌氧反应池(1)包括通过折流板(1‑1)分隔成的兼氧段(1‑2)、缺氧段(1‑3)和厌氧段(1‑4),所述兼氧段(1‑2)首端设有用于供入废水的进水管(1‑5),兼氧段(1‑2)末端与缺氧段(1‑3)首端连通,缺氧段(1‑3)末端与厌氧段(1‑4)首端连通;所述缺氧段(1‑3)和厌氧段(1‑4)的进水一侧折流板的下部设置有45度的转角;厌氧段(1‑4)末端设有三相分离器(1‑6)和溢水堰(1‑7),溢水堰(1‑7)连接出水管;所述兼氧段(1‑2)、缺氧段(1‑3)和厌氧段(1‑4)底部设计成锥形结构,锥形结构连接污泥排放阀(1‑8);所述填料式缺氧厌氧反应池的兼氧段、缺氧段和厌氧段的上盖(1‑9)设计成圆锥形结构,圆锥形结构顶端设有甲烷废气集气管(1‑10);所述兼氧段、缺氧段和厌氧段内都设有填料(1‑11);所述的废水调节池包括进水管和出水管,用于调节废水的水质、水量和pH值;所述好氧接触氧化池(2)内中下部设置进水管(2‑1),所述进水管(2‑1)下部设有布水三角锥(2‑2);所述布水三角锥(2‑2)下部设有曝气调控系统(2‑3),所述曝气调控系统(2‑3)包括曝气盘、鼓风机和溶解氧测量调控装置;进一步的,所述的曝气盘是均匀设置有微孔的微孔式曝气盘;所述曝气盘通过曝气管连接鼓风机,鼓风机设置在好氧接触氧化池外,好氧接触氧化池的上部、废水水面下设置溶解氧测量调控装置,所述溶解氧测量调控装置根据氧容量调控鼓风机工作;所述进水管上部内置有填料(2‑4);所述好氧接触氧化池的出口处布设有溢流堰(2‑5);所述好氧接触氧化池的顶部设有圆锥形上盖(2‑6),圆锥形上盖最顶端安置臭气集气管(2‑7)和风机,风机连通臭气处理系统;所述好氧接触氧化池(2)的出水管连接二沉池,二沉池底部设有污泥回流排放系统,一部分污泥回流到填料式缺氧厌氧反应池(1)和好氧接触氧化池(2),一部分污泥作为剩余污泥排往固体废弃物混合池;二沉池沉淀处理后的水经溢流堰进入反流式曝气生物滤池(3);所述反流式曝气生物滤池(3)的中上部为圆柱形、下部为圆锥形结构,包括下流区(3‑1)、上流区(3‑2)和污泥区(3‑3);所述下流区(3‑1)位于反流式曝气生物滤池的圆柱形结构的中部,为圆柱形结构,下流区上部设有进水管(3‑4)和布水管(3‑5),下流区中部设有填料(3‑6),下流区下部设有曝气管(3‑7),所述下流区的底部设有折流板(3‑8),所述的折流板(3‑8)的纵断面呈喇叭状;所述上流区(3‑2)位于下流区(3‑1)的外围、折流板的上部,上流区中部设有填料(3‑9),下部设有曝气管,上流区上部的出口处设有溢水堰(3‑10);所述污泥区(3‑3)位于反流式曝气生物滤池的底部、下流区和上流区的下部,污泥区的底部设有污泥排放阀(3‑11);反流式曝气生物滤池(3)处理后的水进入清水池回用;所述固体废弃物处理系统包括固体废弃物混合池和堆肥池;所述固体废弃物混合池和堆肥池的顶部设有圆锥形上盖,圆锥形上盖最顶端安置风机,风机通过臭气收集管道连通臭气处理系统;所述臭气处理系统包括臭气收集管、风机和臭气碱化吸收池。
地址 213164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滆湖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