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二段式扳手杆之限位结构
摘要 本创作涉及一种二段式扳手杆之限位结构,尤指一种易于调节与定位时操控的二段式扳手杆之限位结构,其包含有一驱动杆、一握杆及一枢转定位组,其中驱动杆一端形成有一具卡齿段之嵌枢孔,又握杆对应端则形成一具接合孔之嵌枢端,接合孔内缘形成有对应前述卡齿段上缘之卡齿部,使握杆可利用枢转定位组枢设于驱动杆嵌枢孔上,且枢转定位组具有一可受掣动件上、下移动之卡齿轮,掣动件可受一旋钮转动,且旋钮对应握杆嵌枢端之端面形成有一移动槽,而嵌枢端端面具有一对应之限位柱,使旋钮转动范围适对应卡齿轮同步咬合驱动杆与握杆之卡齿部,又或与握杆卡齿部呈分离状之位置,透过上述的设计,让使用者于调整握杆相对驱动杆之角度时,其释放与嵌卡之位置明确,不致发生掣动件未定位之现象,而增进使用的便利性。
申请公布号 TWM319828 申请公布日期 2007.10.01
申请号 TW096202100 申请日期 2007.02.02
申请人 李逸民 发明人 李逸民
分类号 B25B23/16(2006.01) 主分类号 B25B23/16(2006.01)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1.一种二段式扳手杆之限位结构,其包含有: 一驱动杆,其上设有一套合件,该驱动杆异于套合 件一端形成有一嵌枢孔,该嵌枢孔内缘下段并形成 有一卡齿段; 一握杆,其具有一可枢设于驱动杆嵌枢孔上段之阶 级状嵌枢端,又嵌枢端上形成有一对应嵌枢孔之接 合孔,该接合孔内壁中段形成有一对应前述卡齿段 之卡齿部,再者嵌枢端之端面设有一限位柱; 一枢转定位组,其系嵌设于驱动杆之嵌枢孔与握杆 之接合孔内,该枢转定位组系由一卡齿轮、一掣动 件及一旋钮所组成,其中可向上自动复位之卡齿轮 可同步咬合于握杆之卡齿部与驱动杆之卡齿段,且 卡齿轮向下位移时可与握杆卡齿部分离,该设于卡 齿轮顶面之掣动件顶缘形成有至少一道轴向升降 之斜导面,斜导面分设有较高之顶面部及较低之底 面部,又嵌枢于握杆接合孔顶缘之旋钮底面凸伸有 系列对应各斜导面的推杆,再者旋钮底面于对应前 述限位柱处形成有一弧型之调整槽,该调整槽之长 度适对应旋钮推杆由掣动件顶面部位移至底面部 之长度; 藉此,组构成可明确定位其嵌卡位置与释放位置的 二段式扳手杆之限位结构者。 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二段式扳手杆之限 位结构,其中,枢转定位组于驱动杆嵌枢孔底缘塞 设有一具凸柱之底盖,底盖与卡齿轮间顶撑有一复 位弹簧,且卡齿轮底面与底盖顶面间形成有一间隙 ,让卡齿轮可向下滑移、且向上自动复位。 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之二段式扳手杆之限 位结构,其中,底盖之凸柱顶面形成有一螺孔,而旋 钮利用一锁固螺栓由上往下依序穿经掣动件、卡 齿轮及复位弹簧后锁设于底盖凸柱之螺孔上。 图式简单说明: 第一图:系本创作扳手之立体分解示意图,其揭示 本创作各主要元件之构成及其相对关系。 第二图:系本创作扳手之立体外观示意图。 第三图:系本创作扳手组成后之局部剖面示意图。 第四图:系本创作扳手之局部横向剖面示意图,用 以说明握杆与驱动杆相对卡掣定位之状态。 第五图:系本创作第四图5-5线之断面示意图,用以 说明握杆与驱动杆相对卡掣定位之状态。 第六图:系本创作扳手之局部纵向剖面示意图,藉 以说明握杆与驱动杆可相对枢转之状态。 第七图:系本创作第六图7-7线之断面示意图,藉以 说明握杆与驱动杆可相对枢转之状态。 第八图:系本创作扳手之实际操作示意图,进一步 说明握杆与驱动杆枢转时之操作状态。
地址 台中县大里市仁美路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