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可挠性光电转换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系为不以形成阻抗问题的电极层连结而以低阻抗进行以图案所形成的各单位光电转换元件之串联连接列间之连接。其构成系为在各单位光电转换元件列的端部,以可挠性连接材连接部电极间而使其低阻抗化。可挠性连接材系为使用导电性带。若是在端子使用此连接材,则可以使过程单纯化。
申请公布号 TW318285 申请公布日期 1997.10.21
申请号 TW085109829 申请日期 1996.08.13
申请人 富士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反田真之
分类号 H01L31/04 主分类号 H01L31/04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林志刚 台北巿南京东路二段一二五号七楼;林敏生 台北巿南京东路二段一二五号七楼伟成第一大楼
主权项 1.一种可挠性光电转换装置,具备被形成在此可挠性基板的第一面上之复数个单位光电转换元件、及可挠性连接构件,各单位光电转换元件,在第一面上具备第一电极,在第二面上具备第二电极,其特征为:前述复数个单位光电转换元件被配置成行列,在各列内被串联连接,列端的1个单位光电转换元件之第一电极介由前述可挠性连接构件而被连接在邻近列所属的邻接1个单位光电转换元件之第二电极,前述单位光电转换元件的相同列被串联连接。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可挠性光电转换装置,其中具备被形成在可挠性基板的第二面上之复数个连接电极、及被形成在可挠性基板的第二面上之复数个端子电极,各连接电极被连接在单位光电转换元件的第一电极层、及邻接在该单位光电转换元件,属于同一光电转换元件列的单位光电转换元件之第二电极,各端子电极被连接在第一电极或是第二电极,所邻接的一对端子电极介由前述可挠性连接构件而被连接,成对的一方之端子电极被连接在一方单位光电转换元件列上的边端之第一电极,成对的他方之端子电极被连接在所邻接的他方单位光电转换元件列上的边端之第二电极。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可挠性光电转换装置,其中将高分子薄片使用在可挠性基板。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可挠性光电转换装置,其中可挠性连接构件为导电性带。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之可挠性光电转换装置,其中导电性带为金属制。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之可挠性光电转换装置,其中导电性带为合金制。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可挠性光电转换装置,其中可挠性连接构件被支撑在可挠性基板上。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可挠性光电转换装置,其中具备被设在可挠性基板的平行之一对边上之复数对的凸部及凹部,前述凸部及凹部系为介由前述单位光电转换元件列而相对,前述凹部系为能插入前述凸部被形成为与前述凸部几乎同形。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之可挠性光电转换装置,其中前述凸部包含前述可挠性基板的一部分、所邻接的单位光电转换元件,此所邻接的单位光电转换元件之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及端子电极。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可挠性光电转换装置,其中具备与可挠性连接构件相同的可挠性连接材所形成的一对端子,此端子被连接在最外侧的单位光电转换元件列之最外侧的单位光电转换元件。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之可挠性光电转换装置,其中前述端子被支撑在前述可挠性基板上。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之可挠性光电转换装置,其中具备外部连接用之配线,此配线被连接在前述端子。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之可挠性光电转换装置,其中具备盖覆前述连接电极与端子电极之绝缘层,前述配线被支撑在该绝缘层上。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之可挠性光电转换装置,其中露出前述端子电极的端部,且所被露出的部分被连接在前述配线。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可挠性光电转换装置,其中在前述露出部上具备导体,此导体的表面系为在与前述绝缘层表面同一平面上。16.一种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的可挠性光电转换装置之制造方法,其特征为:将第一电极层、及光电转换层、及第二电极积层在可挠性基板的第一面上,将光电转换层分离在单位光电转换元件的行列,分离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而分别形成单位光电转换元件的前述第一及第二电极,介由可挠性连接构件而连接在单位光电转换元件列的一端之第一电极与在一方隔邻的元件列所邻接的第二电极,介由可挠性连接构件而连接在前述单位光电转换元件列的他端之第二电极与在他方隔邻的元件列所连接的第一电极。17.一种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可挠性光电转换装置之制造方法,其特征为:将第三电极层积层在可挠性基板的第二面上,将第三电极层分离在复数个连接电极及复数个端子电极,将连接电极连接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将端子电极连接在第一电极或是第二电极,介由可挠性构件而连接在单位光电转换元件列的一端而与第一电极连接之端子电极、与邻接在此端子电极与第二电极连接之端子电极。图示简单说明:第一图系为表示所被并联连接的本发明一实施例之可挠性光电转换装置,(a)为从反光入射侧正视的平面图,(b)为(a)的A-A线断面图。第二图系为从过去的可挠性光电转换装置的反光入射侧正视之平面图。第三图系为从所被并联连接的过去可挠性光电转换装置之反光入射侧正视之平面图。第四图系为第一图的可挠性光电转换装置的基板背面之平面图。第五图系为从所被并联连接的本发明别的实施例之可挠性光电转换装置的反光入射侧正视之平面图。第六图系为从所被并联连接的本发明其他的实施例之可挠性光电转换装置的反光入射侧正视之平面图。第七图系为依(a)、(b)之顺表示第六图的可挠性光电转换装置的制造过程的一部分之平面图。第八图系为依(a)、(b)、(c)表示第六图、第七图所示的可挠性光电转换装置的两端之种种形状之平面图。第九图系为从所被并联连接的本发明所相异的实施例之可挠性光电转换装置的反光入射侧正视之平面图。
地址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