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利用研磨线加工未经处理的孔洞之方法及机器
摘要 因为研磨线(14、15)仅由一侧以自由浮动方式被导入工作件(16),该研磨机器(1)系前所未有的设计,如此可允许以全自动方式被操作。这种研磨机可符合未来有前途的光纤连接及积体晶片上,对金属环及毛细孔持续增加的数量要求。
申请公布号 TW331537 申请公布日期 1998.05.11
申请号 TW086100358 申请日期 1997.01.15
申请人 微切公司 发明人 马尤斯;舒克特
分类号 B24B5/48 主分类号 B24B5/48
代理机构 代理人 蔡中曾 台北巿敦化南路一段二四五号八楼
主权项 1.一种利用研磨线以加工未经处理的孔洞之方法,特别系指研磨由坚硬材料构成之工作件中非常细微之孔洞,该研磨线在该工作件及该研磨线间进行往复移位性动作,其特征在于该研磨线可机械性地插入该未处理孔洞及在该孔洞内自由浮动,及可根据加工制程之进行而相对于该工作件移动;研磨线系以与在工作件中之研磨线之前进所引起之工作力量无关的方式被向前推动。2.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移位性动作系利用工作件相对于该研磨线移动而产生,该移位性动作之频率最好系介于0.1赫兹至1千赫兹间,最佳的系介于1赫兹至1千赫兹间。3.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或第2项之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该研磨线及该工作件间之一旋转性动作重叠至该移位性动作上,该旋转性动作系藉由使该工作件与该研磨线之一或二者绕着其轴线相对地旋转,最好亦配合往复移动,其相对速度最好介于5,000至100,000rpm,特别系介于10,000至60,000rpm间。4.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方法,其特征在于作用在该研磨线上之张力及/或压力或该研磨线因为受到这些力量作用而造成之变形,可被测量并用来做为控制往复性加工动作或相对于该工作件之进给。5.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研磨线在其端部具有一可面对工作件之锥型斜面,该研磨线或特别系该锥型斜面上最好涂布有研磨膏或固定式研磨材料。6.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工作件系固定在一装载/卸载站,然后再移动至一加工站,该工作件在该加工站上进行加工作业时,系进行移位性及/或旋转性动作,然后再移回至该装载/卸载站,并被卸下。7.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之加工步骤系以电气化自动地控制及执行-及/或该研磨线系依序地由一线匣(5)供应及最好在受到张力、加热及/或通电的情况下在一研磨线制备装置中制备,或在受磨损后被切断,该磨损最好系藉由对进给参数之测量来侦测,特别系该研磨线穿过该未处理孔洞之时间、力量或因而产生之阻力等。8.一种执行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方法之机器,其特征在于该机器具有供研磨线用的推动驱动装置(2.3.4.8),至少一用于该研磨线(6.14.15)之研磨线推动力量感测器(9.10)及最好一研磨料施加装置(11.12.13);且该研磨线系自由浮动的。9.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之机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驱动装置(19.20)以水平地驱动一转载具(18),该载具配置有一转轴(17)以固定该工作件(16),该转轴(17)可以由一驱动装置(24)以旋转性(25)及选择性往复方式驱动,该驱动装置最好为一马达。10.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或第9项之机器,其特征在于该控制箱(26)具有一气动元件(27)、一电动元件(28)、及一程式元件(29)以使该机器做全自动操作,并最好整合有一品质控制装置其系将瑕疵工作件二者分离及/或将正确处理之工作件与具瑕疵之工作件分离。11.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8或第9项之机器,其特征在于另外地设置有一应用于工作件(16)之自动装载装置及一应用在切除磨损研磨线(6)之装置及/或一研磨线制备装置。12.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8或第9项之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研磨线进给单元,该单元具有齿型皮带(3a)及至少一驱动滚筒(6a),在其间可导引该研磨线(4a),该研磨线(4a)在操作状态系卷绕在该驱动滚筒(6a)上及至少有45度之接触,最好至少有90度之接触,及该齿型皮带(3a)可选择性地利用一弹簧元件(8a)及一夹持滚筒(2a)来预施张力。13.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之机器,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二具有夹爪及由一整体控制来控制之夹持器,该夹持器可线性地移动以产生一线性往复移动,及/或该夹持器之形成之方式系使其具有一往复频率之交替进给以进行研磨。14.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之机器,其特征在于该具有夹爪之夹持器可绕着该研磨线之轴线旋转或包括一对可互相平行位移之平行夹爪,而使该研磨线可绕着其轴线旋转及产生往复移动。15.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8.9.13或14项之机器,其特征在于该机器包括一用在研磨线(2d;13d)上之研磨料进给装置(3d;9d;19d),该研磨料进给装置系同心地与该研磨线一起设置及最好包括一剥离孔(5d;10d),该剥离孔系较该研磨排放孔(3d;7d)为细,该研磨线穿过该剥离洞及该剥离孔系面对该研磨线进给装置,及由一空气进给装置(11d)产生一道冲刷材料流,该冲刷材料流最好与该研磨料进给装置之进给方向相反,及将研磨材料自研磨线上清除。16.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8.9.13或14项之机器,其特征在于该机器包括一设置在靠近该研磨线处及可以朝向该未处理孔洞或工作件(14d)扭转之研磨进给装置(19d),或具有一挠性喷嘴(15d),因此该研磨材料可在该研磨线被抽出时注入该孔洞内。17.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8.9.13或14项之机器,其特征在于提供设置在工作件固持器之前方或在工作件(4g)之前方以将该研磨线(1g)定位于中心之研磨线导件装置(2d),且最好为具有压缩空气接头(5g)之空气喷嘴之形式,及/或设置有一研磨线末端感测器(3g,5h-图 10;11)以做为参考,或可以在介于该研磨线进给及该工作件(4g)间摆动。18.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8.9.13或14项之机器,其特征在于该机器包括:控制研磨线进给装置、一应用在研磨线之张力/压力测量站、一配置有切断装置及锥型施加器之研磨线制备站;一研磨作用或射入站、一可选择性地整合在研磨作用站上之研磨线导件装置、一遥控工作件夹持装置,一用于旋转工作件夹持装置之驱动装置及至少一在工作件及研磨线间产生相对纵向往复之驱动装置,所有的控制较佳地由一共同控制来控制。19.一种应用在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之机器中之研磨线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制备装置具有一加热套及至少一设置在该加热套一侧之夹持装置,该研磨线系以操作状态穿过该加热装置,及提供施加电压至该研磨线及/或该加热套之装置,且该电压施加装置最好系设置在该加热套区域。图示简单说明:第一图示出本发明之研磨线进给;第二图示出本发明供夹持之夹持颚系统;第三图示出工作件之安装,以作水平及旋转运动;第四图示出第三图之安装的变化,其中示出供薄工作件之用的夹持件;第五图示出研磨装置之喷嘴的横剖面;第六图示出第五图之变化;第七图示出第五图或第六图之另一独立的变化;第八图示出所有可能与本发明一起使用之模组的示意图;第九图示出本发明所有可能执行之步骤之示意程序图;第十图示出相关于工作件之加工研磨线之参考校准;第十一图示出以光电作研磨线辨识之变化实例;第十二图示出研磨线插入工作件之象徵示意图;第十三图示出次一程序步骤;第十四图示出次一程序步骤;第十五图示出在工作件之孔洞中的主要工作;第十六图示出研磨线完全经过孔洞之后的步骤;第十七图示出以外部加热来准备研磨线之装置;第十八图示出第十七图使用内部加热之变化实例;第十九图示出侦测研磨线上之力量的可能感测器;第二十图示出在第十九图之感测器上之反应图;第二一图示出第十九图之较佳变化;第二二图示出本发明之实行机械实例之示意图。
地址 瑞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