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可编程输入缓冲器
摘要 一种可编程输入缓冲器,属于接口电路的技术领域,含差分比较器模块,单端施密特触发器模块和可编程延迟模块,利用2位数字信号编程实现不同协议标准的通路选择,差分比较器模块对有基准电压要求的协议进行比较整形,转化为数字信号,单端施密特触发器模块没有基准电压输入,直接将外部信号整形转化为数字信号,可编程延迟模块利用4位数字信号控制MOS管开关的通断,改变接入信号主通路的电容量来实现可编程延迟控制,可以在多种I/O接口协议之间进行编程切换,支持协议多达14种:HSTLI/III/IV,SSTLClass3I/II,SSTLClass2I/II,CTT,GTL/GTL+,PCI33,PCI66,LVTTL,LVCMOS。
申请公布号 CN101355358A 申请公布日期 2009.01.28
申请号 CN200810200255.7 申请日期 2008.09.23
申请人 华东师范大学 发明人 陈磊;雷奥;赖宗声;刘琳;陈子晏;杨华;马和良;赖琳晖;周灏;欧阳炜霞
分类号 H03K19/0185(2006.01) 主分类号 H03K19/0185(2006.01)
代理机构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程宗德;石昭
主权项 1、一种可编程输入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含差分比较器模块(1)、单端施密特触发器模块(2)和可编程延迟模块(3),差分比较器模块(1)含第一MOS管(M1)、第二MOS管(M2)、第三MOS管(M3)、第四MOS管(M4)、第五MOS管(M5)、第六MOS管(M6)、第七MOS管(M7)、第八MOS管(M8)、第九MOS管(M9)、第十MOS管(M 10)、第十一MOS管(M11)、第十二MOS管(M12)、第十三MOS管(M13)、第十四MOS管(M14)、第十五MOS管(M15)和外部端口:第一数字信号输入端(CTRL1)、第一信号输入端(PAD1)、第一信号输出端(OUT1)和参考电平端(Vref),第一MOS管(M1)、第二MOS管(M2)、第三MOS管(M3)、第六MOS管(M6)、第九MOS管(M9)、第十MOS管(M10)、第十三MOS管(M13)、第十四MOS管(M14)为NMOS管,第四MOS管(M4)、第五MOS管(M5)、第七MOS管(M7)、第八MOS管(M8)、第十一MOS管(M11)、第十二MOS管(M12)、第十五MOS管M15为PMOS管,单端施密特触发器模块2含第十六MOS管(M16)、第十七MOS管(M17)、第十八MOS管(M18)、第十九MOS管(M19)、第二十MOS管(M20)、第二十一MOS管(M21)、第二十二MOS管(M22)、第二十三MOS管(M23)、第二十四MOS管(M24)、第二十五MOS管(M25)、第二十六MOS管(M26)、第二十七MOS管(M27)、第二十八MOS管(M28)、第二十九MOS管(M29)和外部端口:第二数字信号输入端(CTRL2)、第二信号输入端(PAD2)、第二信号输出端(OUT2),第十六MOS管(M16)、第十七MOS管(M17)、第十八MOS管(M18)、第二十一MOS管(M21)、第二十三MOS管(M23)、第二十四MOS管(M24)、第二十七MOS管(M27)、第二十八MOS管(M28)为NMOS管,第十九MOS管(M19)、第二十MOS管(M20)、第二十二MOS管(M22)、第二十五MOS管(M25)、第二十六MOS管(M26)、第二十九MOS管(M29)为PMOS管,可编程延迟模块(3)含第五反相器(14)、第六反相器(15)、第一模拟开关(M30)、第二模拟开关(M31)、第三模拟开关(M32)、第四模拟开关(M33)、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和外部端口:第三数字控制端(Bit1)、第四数字控制端(Bit2)、第五数字控制端(Bit3)、第六数字控制端(Bit4)、第三信号输入端(IN)和第三信号输出端(OUT3),在差分比较器模块(1)中,第一MOS管(M1)、第二MOS管(M2)、第三MOS管(M3)、第四MOS管(M4)、第五MOS管(M5)组成比较器(4),第八MOS管(M8)、第九MOS管(M9)组成第一反相器(5),第十二MOS管(M12)、第十三MOS管(M13)组成第二反相器(6),第十MOS管(M10)、第十一MOS管(M11)组成第一传输门(7),第十四MOS管(M14)、第十五MOS管(M15)组成第二传输门(8),第六MOS管(M6)、第七MOS管(M7)组成启动管,第一MOS管(M1)的栅极与第六MOS管(M6)的漏极连接,第二MOS管(M2)的栅极与参考电平端(Vref)连接,第三MOS管(M3)的栅极与第一信号输入端(PAD1)连接,第四MOS管(M4)的栅极、第五MOS管(M5)的栅极和第四MOS管(M4)的漏极连接在一起,第六MOS管(M6)的栅极、第十一MOS管(M11)的栅极、第十五MOS管(M15)的栅极、第八MOS管(M8)的漏极和第九MOS管(M9)的漏极连接在一起,第八MOS管(M8)的栅极、第九MOS管(M9)的栅极、第十MOS管(M10)的栅极、第十四MOS管(M14)的栅极与第一数字信号输入端(CTRL1)连接在一起,第十二MOS管(M12)的栅极、第十三MOS管(M13)的栅极、第三MOS管(M3)的漏极和第五MOS管(M5)的漏极连接在一起,第十二MOS管(M12)的漏极、第十三MOS管(M13)的漏极、第十四MOS管(M14)的漏极和第十五MOS管(M15)的漏极连接在一起,第十MOS管(M10)的漏极、第十一MOS管(M11)的漏极、第二MOS管(M2)的漏极和第四MOS管(M4)的漏极连接在一起,第十四MOS管(M14)的源极、第十五MOS管(M15)的源极和第一信号输出端(OUT1)连接在一起,第十四MOS管(M14)的漏极、第十五MOS管(M15)的漏极、第十二MOS管(M12)的漏极和第十三MOS管(M13)的漏极连接在一起,第四MOS管(M4)的源极、第五MOS管(M5)的源极、第七MOS管(M7)的源极、第八MOS管(M8)的源极和第十二MOS管(M12)的源极连接在一起后接电源正端,第一MOS管(M1)的源极、第六MOS管(M6)的源极、第九MOS管(M9)的源极和第十三MOS管(M13)的源极连接在一起后接地,在单端施密特触发器模块(2)中,第十六MOS管(M16)、第十七MOS管(M17)、第十八MOS管(M18)、第十九MOS管(M19)和第二十MOS管(M20)组成施密特触发器(9),第二十二MOS管(M22)、第二十三MOS管(M23)组成第三反相器(10),第二十六MOS管(M26)、第二十七MOS管(M27)组成第四反相器(11),第二十四MOS管(M24)、第二十五MOS管(M25)组成第三传输门(12),第二十八MOS管(M28)、第二十九MOS管(M29)组成第四传输门(13),第二十一MOS管(M21)组成启动管,第十六MOS管(M16)的栅极、第二十四MOS管(M24)的源极、第二十五MOS管(M25)的源极和第二十一MOS管(M21)的漏极连接在一起,第十七MOS管(M17)的栅极、第十九MOS管(M19)的栅极、第二十四MOS管(M24)的漏极、第二十五MOS管(M25)的漏极和第二信号输入端(PAD2)连接在一起,第十八MOS管(M18)的栅极与第二十MOS管(M20)的漏极连接,第二十二MOS管(M22)的栅极、第二十三MOS管(M23)的栅极、第二十四MOS管(M24)的栅极、第二十八MOS管(M2)的栅极和第二数字信号输入端(CTRL2)连接在一起,第二十二MOS管(M22)的漏极、第二十三MOS管(M23)的漏极、第二十五MOS管(M25)的栅极和第二十九MOS管(M29)的栅极连接在一起,第二十六MOS管(M26)的栅极、第二十七MOS管(M27)的栅极、第十七MOS管(M17)的漏极和第十九MOS管(M19)的漏极连接在一起,第二十六MOS管(M26)的漏极、第二十七MOS管(M27)的漏极、第二十八MOS管(M28)的漏极和第二十九MOS管(M29)的漏极连接在一起,第二十八MOS管(M28)的源极、第二十九MOS管(M29)的源极和第二信号输出端(OUT2)连接在一起,第十九MOS管(M19)的源极、第二十MOS管(M20)的源极、第二十二MOS管(M22)的源极和第二十六MOS管(M26)的源极连接在一起后接电源正端,第十六MOS管(M16)的源极、第二十一MOS管(M21)的源极、第二十三MOS管(M23)的源极和第二十四MOS管(M24)的源极连接在一起后接地,在可编程延迟模块(3)中,第一模拟开关(M30)的栅极、第二模拟开关(M31)的栅极、第三模拟开关(M32)的栅极和第四模拟开关(M33)的栅极分别与第三数字控制端(Bit1)、第四数字控制端(Bit2)、第五数字控制端(Bit3)、第六数字控制端(Bit4)连接,第一模拟开关(M30)的漏极、第二模拟开关(M31)的漏极、第三模拟开关(M32)的漏极和第四模拟开关(M33)的漏极分别与第一电容(C1)的一端、第二电容(C2)的一端、第三电容(C3)的一端和第四电容(C4)的一端相接,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和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相接后接地,第一电容(C1)的电容量∶第二电容(C2)的电容量∶第三电容(C3)的电容量∶第四电容(C4)的电容量=1∶2∶4∶8,第一模拟开关(M30)的源极、第二模拟开关(M31)的源极、第三模拟开关(M32)的源极、第四模拟开关(M33)的源极、第五反相器(14)的输出端和第六反相器(15)的输入端连接在一起,第五反相器(14)的输入端与第三信号输入端(IN)连接,第六反相器(15)的输出端与第三信号输出端(OUT3)连接,第一信号输出端(OUT1)、第二信号输出端(OUT2)和第三信号输入端(IN)连接在一起。
地址 200241上海市东川路5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