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多管萤光放电灯管
摘要 一种多管萤光放电灯管,系以同轴方式,组装成一内含复数或复数以上不同管径之玻璃放电管,内管二端各连结一阴极,经阻隔、通孔、连结,形成一连续串通之放电空腔,于各放电空腔之层面,皆涂布萤光材质,因此能较同等体积之一般萤光放电灯管,有较大的萤光层面积,而能有较高的流明与电功转换因数,相较于一般萤光放电灯管的耗电,则有较高的光流明数,并于不同管径之玻璃管放电腔之层面,涂布不同的萤光材质,则可含盖较宽广的光谱,因此能更接近自然的太阳光谱之色温及演色性。
申请公布号 TW486723 申请公布日期 2002.05.11
申请号 TW089107730 申请日期 2000.04.25
申请人 李文藻 发明人 李文藻
分类号 H01J61/30 主分类号 H01J61/30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1.一种多管萤光放电灯管,系以不同管径之放电管,依管径大小分别以同轴方式组合,二端各连结一阴极,经阻隔、通孔、连结,形成一连续串通之放电腔,该第一放电管外层表面及最外放电管之内层表面,皆涂布萤光材质,管内呈真空并含微量之汞,包括:复数放电管,包含:第一放电管,系为最内之放电管;以及第二放电管,系位于第一放电管之外;复数阴极,系提供电子流。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多管萤光放电灯管,其中,第一放电管近二端处通孔,近中央处阻隔,复数阴极分别位于第一放电管之二放电腔,第二放电管同轴于第一放电管之外,各放电管二端封闭,连续串通各放电腔。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多管萤光放电灯管,另包括复数倍数之放电管,该总放电管数为第N=偶次数放电管,其中,第一放电管至第N-1次数之放电管近中央处阻隔;第一放电管至第N-1次数之奇次数放电管,近各放电管二端处通孔;第二放电管至第N-2次数之偶次数放电管,近阻隔之二端处通孔;第一放电管外层表面及最外放电管之内层表面,以及各内管之内外层表面,皆涂布萤光材质;复数阴极分别位于第一放电管之二放电腔;各放电管二端封闭,连续串通各放电腔。4.一种多管萤光放电灯管,系以不同管径之放电管,依管径大小分别以同轴方式组合,二端各连结一阴极,经阻隔、通孔、连结,形成一连续串通之放电腔,该最外放电管之内层表面及各内管之内外层表面,皆涂布萤光材质,管内呈真空并含微量之汞,包括:复数以上放电管,包含:第一放电管,系为最内之放电管;以及第二放电管,系位于第一放电管之外;以及第三放电管,系位于第二放电管之外;复数阴极,系提供电子流。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之多管萤光放电灯管,其中,第一放电管与第二放电管近中央处阻隔并相互连结,第一放电管近阻隔之二端处通孔;第二放电管近二端处通孔,复数阴极分别位于第一放电管之二放电腔;各放电管二端封闭,连续串通各放电腔。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之多管萤光放电灯管,另包括复数放电管,包含:第四放电管系位于第三放电管之外;以及第五放电管系位于第四放电管之外。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之多管萤光放电灯管,其中,第一放电管与第二放电管近中央处阻隔并相互连结,第一放电管近阻隔之二端处通孔,第二放电管近二端处通孔;第三放电管与第二放电管近中央处阻隔并相互连结,第三放电管近阻隔之二端处通孔;第三放电管与第四放电管近中央处阻隔并相互连结,第四放电管近二端处通孔;复数阴极分别位于第一放电管之二放电腔,各放电管二端封闭,连续串通各放电腔。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之多管萤光放电灯管,更包括复数倍数之放电管,总放电管数为第N=奇次数放电管,其中,第一放电管至第N-1次数之放电管近中央处阻隔;第二放电管至第N-1次数之偶次数放电管,近各放电管二端处通孔;第三放电管至第N-2次数之奇次数放电管,各放电管近阻隔二端处通孔;复数阴极分别位于第一放电管之二放电腔,各放电管二端封闭,连续串通各放电腔。9.一种多管萤光放电灯管,系以不同管径之放电管,依管径大小分别以同轴方式组合,二端各连结一阴极,经阻隔、通孔、连结,形成一连续串通之放电腔,该第一放电管外层表面及最外放电管之内层表面,以及各内管之内外层表面,皆涂布萤光材质,管内呈真空并含微量之汞,包括:复数以上放电管,包含:复数第一放电管,系为最内之放电管;以及第二放电管,系位于第一放电管之外;以及第三放电管,系位于第二放电管之外;复数阴极,系提供电子流。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之多管萤光放电灯管,其中,第二放电管近二端处通孔,近中央处阻隔,形成二放电腔;复数第一放电管各管连结一阴极,同轴于第二放电管之二放电腔内;第三放电管同轴于第二放电管之外;各放电管二端封闭,连续串通各放电腔。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之多管萤光放电灯管,另包括复数倍数之放电管,总放电管数为第N=奇次数放电管,其中,第二放电管至第N-1次数放电管近中央处阻隔;第二放电管至第N-1次数放电管之偶次数放电管,近各放电管二端处通孔;第三放电管至第N-2次数放电管之奇次数放电管,各放电管近阻隔二端处通孔;复数第一放电管各连结一阴极,同轴于第二放电管之二放电腔内;各放电管二端封闭,连续串通各放电腔。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8或11项之多管萤光放电灯管,其中,第二放电管系同轴于第一放电管之外,第三放电管系同轴于第二放电管之外,第N-1次数放电管系同轴于第N-2次数放电管之外,第N次数放电管系同轴于第N-1次数放电管之外。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3.5.7.8.10或11项之多管萤光放电灯管,其中,该通孔系为沿二端之二圆周上,复数或复数以上之位置形成通孔。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或9项之多管萤光放电灯管,其中,该放电管系为透明玻璃管。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或9项之多管萤光放电灯管,其中,该放电管系为不同颜色之透明玻璃管。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或9项之多管萤光放电灯管,其中,该阴极系位于包含排气管、排气口、阴极电极的阴极管颈之电极二端。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或9项之多管萤光放电灯管,其中,各萤光层系涂布不同萤光材质。1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或9项之多管萤光放电灯管,其中,该复数阴极系为直形或环形阴极。1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或9项之多管萤光放电灯管,其中,该复数阴极系为热阴极。2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或9项之多管萤光放电灯管,其中,该管内充入微量之氩气。2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或9项之多管萤光放电灯管,其中,另包括复数灯管座。2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1项之多管萤光放电灯管,其中,该复数灯管座之电极系分别连接于复数阴极之电极。23.一种多管萤光放电灯管之制造方法,系以一圆形玻璃管之第一放电管,于近中央处阻隔形成二放电腔,并于该玻璃管近二端处通孔;第二放电管之玻璃管内表面及第一放电管之玻璃管外表面,皆涂布萤光材质;第一放电管系以同轴套入第二放电管之内;一包含阴极、阴极电极、排气管、排气口的阴极管颈置于第一放电管之二端,经加热融结封闭第一、第二放电管二端与各阴极管颈之周围;排除放电管内之湿气及加热融合封闭其一排气管口,经由另一排气管的抽气口注入汞(Hg),及抽真空后充入氩(Ar)气体,加热融合封闭排气管口;经激发放电管内液态汞形成汞蒸气;放电灯管二端各结合一灯管座。24.一种多管萤光放电灯管之制造方法,系以一圆形玻璃管之第一放电管,于近中央处阻隔形成二放电腔,并于该玻璃管近阻隔之二端处通孔;第二放电管之圆形玻璃管,于管近二端处通孔,同轴于第一放电管之外,并与第一放电管连结于第一放电管近阻隔处,形成二放电腔之第二放电管;第三放电管之玻璃管内管层表面及第一、第二放电管之玻璃管内外管层表面,皆涂布萤光材质;一包含阴极、阴极电极、排气管、排气口之阴极管颈置于第一放电管之二端,经加热融结封合第一放电管与阴极管颈;第一、第二放电管同轴套入第三放电管之内;加热第一、第二、第三放电管二端之周围,融结封闭第一、第二、第三放电管之二端;排除放电管内之湿气及加热融合封闭其一排气管口,经由另一排气管的抽气口注入汞(Hg),及抽真空后充入氩(Ar)气体,加热融合封闭排气管口;经激发放电管内液态汞形成汞蒸气;放电灯管二端各结合一灯管座。2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3或24项之制造方法,其中,该第一放电管之阻隔,系于第一放电管之玻璃管近中央之圆周外均匀加热使其软化,并于该玻璃管二端以相反方向旋转,该玻璃管于软化处扭曲融合封闭管路,形成二放电腔之第一放电管。2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3项之制造方法,其中,该第一放电管之通孔,系于第一放电管之玻璃管二端吹入空气,或于该管一端气密而于管另一端吹入空气,并于该玻璃管近二端之二圆周复数或复数以上之位置加热,吹出复数或复数以上之通孔。2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4项之制造方法,其中,该第一放电管之通孔,系于第一放电管之玻璃管二端吹入空气,并于该玻璃管近阻隔之二端之二圆周复数或复数以上之位置加热,吹出复数或复数以上之通孔。2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4项之制造方法,其中,该第二放电管玻璃管二端之通孔系于第二放电管之玻璃管二端吹入空气,或该管一端气密而于管另一端吹入空气,并于该玻璃管近二端之二圆周复数或复数以上之位置加热,吹出复数或复数以上之通孔。2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4项之制造方法,其中,该第二放电管与第一放电管之连结,系于第一放电管阻隔的第二放电管之玻璃管圆周外围,加热使其软化,并于第二放电管之玻璃管二端,以相反方向旋转,该玻璃管于软化处扭曲,并与第一放电管之玻璃管阻隔处融合,连结第一放电管及封闭第二放电管之管路,形成二放电腔之第二放电管。3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4项之制造方法,其中,该第一、第二、第三放电管之二端融结封闭,亦可以复数包含阴极管颈之玻璃气密封盖置于同轴多管二端,经加热于相对各放电管二端圆周之玻璃气密封盖上,融结封闭第一、第二、第三放电管之二端,使其气密而形成一连续串通的放电路径。31.一种多管萤光放电灯管之制造方法,系以复数圆形玻璃管之第一放电管,于其管之一端各安置一阴极并于管外层涂布萤光材料;第二放电管之圆形玻璃管,于近二端处通孔并于第二放电管近中央处阻隔,形成二放电腔;第三放电管之圆形玻璃直管,其管内层及第二放电管管内外层涂布萤光材质;第二放电管其二放电腔内,分别套入阴极之第一放电管并加热第一、第二放电管之二端,融结封闭第一、第二放电管二端;第三放电管套入第一、第二放电管之外;加热第二、第三放电管之二端,融结封闭第二、第三放电管之二端;排除放电管内之湿气及加热融合封闭其一排气管口,经由另一排气管的抽气口注入汞(Hg),及抽真空后充入氩(Ar)气体,加热融合封闭排气管口;经激发放电管内液态汞形成汞蒸气;放电灯管二端各结合一灯管座。3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1项之制造方法,其中,该第一放电管之阴极安置系以一圆形玻璃管,于其管内放入复数阴极电极与一同轴于该管的排气管,并于其管一端加热软化,经夹压封闭管口以固定复数阴极电极及排气管,于排气管吹入空气,并于封闭管口处加热而吹出一排气孔,安装阴极于二电极。3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1项之制造方法,其中,该第二放电管之通孔系于第二放电管之玻璃管二端吹入空气,或于该管一端气密而于管另一端吹入空气,并加热于近二端之二圆周上复数或复数以上之位置,吹出复数或复数以上之通孔。3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1项之制造方法,其中,该第二放电管之阻隔,系于第二放电管的玻璃管近中央之圆周外均匀加热使其软化,并于该玻璃管二端以相反方向旋转,该玻璃管于软化处扭曲融合封闭管路,形成二放电腔之第二放电管。3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3.24或31项之制造方法,其中,该玻璃管系以瓦斯与氧气之火焰加热。3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3.24或31项之制造方法,其中,该玻璃管系以电弧加热。3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4或31项之制造方法,其中,第二放电管之管径稍大于第一放电管,第三放电管之管径稍大于第二放电管。3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3.24或31项之制造方法,其中,放电管内之湿气排除系于管外加温,并于排气管口吹入乾燥空气,并由另一排气管口排出。3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3.24或31项之制造方法,其中,所注入的汞(Hg)量为数[mg]。4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3.24或31项之制造方法,其中,充入的氩(Ar)气体为数百[ Pa]。4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3.24或31项之制造方法,其中,激发放电管内汞蒸气之形成,系放电管置于一高频环境,激发放电管内液态的汞,加速放电所需之汞蒸气压。4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1项之制造方法,其中,该高频环境系为一微波加温腔。4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3.24或31项之制造方法,其中,该各放电管之二端融结封闭,亦可以复数之玻璃气密封盖,或连结气密盖之阴极管颈置于各管二端,经加热于相对各放电管二端圆周之玻璃气密盖上,融结封合各放电管之二端,使其气密而形成一连续串通的放电路径。4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3.24或31项之制造方法,其中,该同轴多管放电灯管二端之灯管座,其灯管座电极系分别焊接于阴极电极。图式简单说明:第一图系为习知萤光放电灯管解剖图。第二图系为第一放电管剖面及侧视图。第三图系为第一放电管中央绝缘阻隔剖面及侧视图。第四图系为第一放电管通孔剖面及侧视图。第五图系为第二放电管剖面及侧视图。第六图系为第一第二放电管组合剖面及侧视图。第七图系为第一第二放电管萤光层涂布剖面及侧视图。第八图系为第三放电管剖面及侧视图。第九图系为三管放电管组合萤光层涂布剖面及侧视图。第十图系为五管放电管组合萤光层涂布剖面及侧视图。第十一图系为阴极管颈之直形阴极组合透视及侧视图。第十二图系为阴极管颈之环形阴极组合透视及侧视图。第十三图系为气密封盖透视及侧视图。第十四图系为直形阴极暨封盖透视及侧视图。第十五图系为环形阴极暨封盖透视及侧视图。第十六图系为三管放电管阴极组合剖面图。第十七图系为三管放电管结构剖面图。第十八图系为另一三管放电管结构剖面图。第十九图系为二管放电管结构剖面图。第二十图系为五管放电管阴极组合剖面图。第二十一图系为三管萤光放电灯管灯座组合剖面图。第二十二图系为三管萤光放电灯管剖面图。第二十三图系为五管萤光放电灯管剖面图。第二十四图系为三管萤光放电灯管解剖图。第二十五图系为五管萤光放电灯管解剖图。
地址 新竹县北埔乡大林村六邻小分林十之十七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