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附有压力等化开口容器之制造方法及利用此方法制造之容器
摘要 一种制造包含一外容器(2),一置于其内之内袋(3)及位在该外容器(2)压力等化开口(10)之容器(1)之方法,以及利用此方法制造之容器(1),其中首先先以共挤出及一吹出模作包含两共轴管之预成模,且形成一向外凸出之底缝(5)。此方法在该容器(1)外容器(2)形成一压力等化开口(10),而不危及该容器(1)之整体,同时达成低废料率及高生产率。其系藉部份切除底缝(5),以及利用一力在缝方向作用于预成模,此时该处温度仍在40℃到70℃,该作用力打开口,并以塑性使底缝(5)变形,于该底部(4)形成压力等化开口(10)之方法达成。
申请公布号 TW504451 申请公布日期 2002.10.01
申请号 TW090106742 申请日期 2001.03.22
申请人 百灵佳殷格翰制药公司 发明人 托斯坦 库恩;伯克哈德 彼得 梅兹格
分类号 B29C49/00 主分类号 B29C49/00
代理机构 代理人 陈长文 台北巿敦化北路二○一号七楼
主权项 1.一种制作具有容器开口(8)之容器(1)的方法,其具有实质硬质外容器(2)及置于其内之内袋(3),其与其后该容器内盛物接触,其各别包含不同热塑性塑胶,各个之间并无结合,以及位在外容器(2)之一个压力等化开口(10),其平衡在外容器(2)与内袋(3)之间的压力差,其中系先令包含两只长度足以制造该容器之共轴管之初模,首先自吹出模开放半组间共挤出,该吹出模封闭,在形成该向外突出底缝(5)时,该欲制作容器底部(4)过量原料经挤出,使外容器(2)与缝部份接触之原料熔合,形成内袋之管被夹住,沿轴向在外容器(2)壁部份间固定并熔合,该内袋(3)受压力作用,使得初模壁由吹出模内部抵住模型,其特征在于,在封密吹出模及配合之形底缝(5)时,该内袋(3)缝为至少部份沿轴向固定在外容器缝,且至少一个压力等化开口(10)形成,且底缝(5)至少部份在成形后切除,另外以一径向力沿底缝方向施加在底部(4),破开底缝(5),其中当底缝切除时,初模温度介于40℃及70℃之间,而外容器(2)仍可以塑性变形到某些程度,如此使该力产生之永久变形不受到弹性恢复抵消。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方法,其特征为在底缝(5)至少部份经切除,径向力施加之前,沿实质平行于容器纵轴方向短暂施加一轴向力,使底缝至少部份破开。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方法,其特征为该轴向力以吹力形式施加。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或3项之方法,其特征在于制造该容器时,不会产生挤出缝形式之肩缝。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或3项之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底缝(5)为至少部份破开时,包含内袋(3)之原料,于底缝(5)一侧上仍维持黏在该外容器(2)及底缝(11)端部,同时维持轴向固定于其上。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或3项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外容器(2)底缝(5)仅部份破开,而该内袋(3)缝固定在该外容器(2)底缝之未破部份。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或3项之方法,其特征在于切割该底缝(5)及施加打开并永久变形外容器(2)之力,系于一加工步骤同时进行。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或3项之方法,其特征在于切割访底缝(5)及施加打开并永久变形外容器(2)之力,系于不同加工步骤分别进行。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或3项之方法,其特征在于切割该底缝(5)及施加打开并永久变形外容器(2)之力,系于该塑胶吹出机内进行。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外容器(1)仍处于该吹出模之内。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或3项之方法,其特征在于切割该底缝(5)及施加打开并永久变形外容器(2)之力,系于附于该塑胶吹出机之机台上进行。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或3项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容器(1)构造为瓶状。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内袋(3)系除了固定在底部(4)外,尚固定在瓶颈(6)部。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内袋(3)系于瓶颈(6)形成时,至少部份夹在外容器(2)之壁。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瓶颈(6)构造为具有突起(7)在其面侧,沿径向向外延伸。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内袋(3)系藉一在该突起(7)部份之垂直或水平摺缝方式,联接该外容器(2)。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突起(7)系独立由该外容器(2)原料形成。18.一种实质包含一硬质外容器(2)及一内袋(3)于其中之具容器开口(8)之容器(1),内袋于其后与容器内盛物接触,其较佳依申请专利范围第1.2.或3项制造,其特征在于在底部(4)上具有至少一个压力等化开口(10),其由底缝(5)产生,其又系于成模制程形成,至少部份切除,且在藉施加沿缝方向径向力以打开并变形该底缝(5)时,该形成内袋(3)原料在该底缝(5)一侧仍维持黏在外容器(2)及缝端处,此处该内袋(3)沿轴向固定,而同时至少一个压力等化开口(10)在内袋(3)外侧及外容器(2)内侧之间形成,其提供持续之压力平衡。1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8项之容器,其特征在于该容器(1)为瓶状。2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9项之容器,其特征在于该内袋(3)除了固定在底部(4)外,尚固定在该瓶颈(6)部。2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0项之容器,其特征在于该内袋(3)系至少部份在瓶颈(6)区夹于外容器(2)壁。2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9项之容器,其特征在于该瓶颈(6)系构造为其突起(7)在其面侧沿径向延伸。2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2项之容器,其特征在于该内袋(3)与该外容器(2)之联接,系至少部份在突起(7)部份,且为一垂直或水平摺缝。2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2项之容器,其特征在于该突起(7)系独立自该外容器(2)原料形成。图式简单说明:图1为对该容器第一项具体实例范例之容器沿中央轴方向之剖面,图2为对该容器第二项具体实例沿瓶颈之容器中央轴方向之剖面,图3为切除步骤前沿底部之容器中央轴方向之剖面,图4为切除步骤后沿底部之容器中央轴方向之剖面,图5为沿容器中央轴方向之容器底部升位图,图6为破开及变形制程步骤后,沿容器中央轴方向之容器底部升位图,及图7为破开及变形制程步骤后,沿底部之容器中央轴方向剖面。(图1之X细部)
地址 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