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管线浮力控制装置及其固定附接元件
摘要 一管线浮力控制装置系包括一对锚杆,一对固定附接元件,一对终端元件,及一对挠性环状构型无端皮带。该锚杆系部份沿管线之相对横向侧边插入地面。固定附接元件系配置并安装在该锚杆上端部份,即以各该固定附接元件之一管状安装体所界定之一轴向通道,一该锚杆上端部份穿于其中并藉一以斜交方式配置之固定体固定至该管状安装体。各该终端元件系安装在一该锚杆上端部份。无端皮带系具有相对之部份固定于该固定附接元件及其主部份系以大致横于管线方式铺于该管线之上及伸延于该相对部份之间。每一固定附接元件之固定体系界定一环状肩部,该肩部系重叠并包围该无端皮带之一对置部份,这样,即固定该无端皮带定位于该管线顶端之上,如此,该管线之浮力负荷即分散于该锚杆,因而减低施于该锚杆之应力。
申请公布号 TW481743 申请公布日期 2002.04.01
申请号 TW088121570 申请日期 1999.12.09
申请人 豪倍公司 发明人 威廉D.克可
分类号 F16L1/12 主分类号 F16L1/12
代理机构 代理人 陈长文 台北巿敦化北路二○一号七楼
主权项 1.一种管线浮力控制装置,系包括:(a)一对系留装置,系配置于一管线之两侧及可固定于该管线下方之地面中;及(b)一带,系无端之环状构型及包括一对相间隔之对置部份,该部份系适于耦合至该系留装置及一对主体部份伸延于其间而与该对置部份互联,及适于大致横越该管线之顶部而后向下通过该管线之相对侧边而达该无端皮带之相对部份。2.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装置,其中每一该系留装置系各包括一固定附接元件,该元件系适于接纳与于相对之部份固定该无端带。3.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装置,其中每一该固定附接元件系包括:一管状安装体,系具有一纵轴线及轴向通道伸延于其中;及一固定体,系附接于该管状安装体及以大致斜交于该管状安装体之纵轴线方式伸延并界定一环状肩部大致绕该管状安装体之纵轴线而伸延,该无端带之相对部份系分别固定于固定体之环状肩部下方并绕过该管状安装体,这样,即固定该无端带之主部份于该管线顶端之位置,这样,管线之向上浮力负荷系分布于该固定附接元件之管状安装体,进而可使任何自管线经无端带分别加施于各系留装置之应力集中分散。4.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装置,其中每一该系留装置系更进一步各包括一锚杆,该锚杆系具有相对上下端部份,该下端部份系适于钻入地面中,该上端部份系适于通过该管状安装体之轴向通道,以供安装各该固定附接元件之管状安装体至该锚杆。5.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之装置,其中每一该系留装置系各包括一终端元件安装于该固定附接元件上方之该锚杆上端部份及界定一空腔以接纳锚杆上端部份之上末端,该终端元件系具有相对之上下端及一环形凸缘配置该终端元件下端,及当该锚杆下末端部份钻入地面时,该环形凸缘系适于接触该固定附接元件之管状安装体并在该系留装置锚杆间之无端带中建立张力,以防止该无端带沿管线顶端滑落及防止管线自与地面相对之位置升起。6.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之装置,其中该终端元件之环形凸缘自该终端元件径向向外突出,这样,即可抓住该无端带之一相对部份以防该固定附接元件之固定体自该管状安装体脱离。7.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之装置,其中该锚杆之下端部份系具有一螺旋锚固定于其上,以固定该下端部份于地面中。8.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装置,其中每一该固定附接元件之固定体系各具有一以中间壁部份与一对侧壁或部份构成之倒U字形截面构型及该中间壁部份系具有一中央孔以接纳该管状安装体自该孔通过,该中间壁部份系牢固地附接于该管状安装体之上。9.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装置,其中每一该固定附接元件之固定体,自顶端或底端以及沿该管状安装体纵轴线视之系具有一大致呈长方形之构型。10.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装置,其中每一该固定附接元件之固定体系配置得与该固定附接元件之管状安装体之纵轴线约成45斜角。11.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装置,其中该无端带系具不可挠性。12.一种管线浮力控制装置,系包括:(a)一对系留装置,系配置于一管线之两侧及可固定于该管线下方之地面中;各该系留装置系包括:(i)一锚杆,系具有相对之上下末端部份,及下末端部份系适于钻入地面中;及(ii)一固定附接元件,系配置与安装在该锚杆之上末端部份,该固定附接元件系包括一管状安装体,该管状安装体系具有一纵轴线及轴向通道伸延于其中及一固定体系附接于该管状安装体及以大致斜交于该管状安装体之纵轴线方式伸延并界定一环状肩部大致绕该管状安装体之纵轴线而伸延,该锚杆之上末端部份系通过该管状安装体轴向通道,以供各该固定附接元件之管状安装体安装于该锚杆之上;及(b)一挠性无端皮带,系具有对置部份耦合至该系留装置固定附接元件,其藉由分别通过各该固定体之环形肩部下方及绕过该管状安装体之方式而固定该挠性带定位于该管线之顶端并向下通过该管线横向两侧,这样,管线之向上浮力负荷系分布于该固定附接元件之管状安装体,进而有效传递应力及使任何自管线经无端带分别加施于各系留装置之应力集中分散。13.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之装置,其中每一该系留装置系各包括一终端元件安装于该固定附接元件上方之该锚杆上端部份及界定一空腔以接纳锚杆上端部份之上末端,该终端元件系具有相对之上下端及一环形凸缘配置终端元件下端,及当该锚杆下未端部份钻入地面时,该环形凸缘系适于接触该固定附接元件之管状安装体并在该系留装置锚杆间之无端带中建立张力,以防止该无端带沿管线顶端滑落及防止管线自与地面相对之位置升起。14.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之装置,其中该终端元件之环形凸缘自该终端元件径向向外突出,这样,即可抓住该无端带之一相对部份以防该固定附接元件之固定体自该管状安装体脱离。15.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装置,其中该锚杆之下端部份系具有一螺旋锚固定于其上,以固定该下端部份于地面中。16.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之装置,其中每一该固定附接元件之固定体系各具有一以中间壁部份与一对侧壁或部份构成之倒U字形截面构型及该中间壁部份系具有一中央孔以接纳该管状安装体自该孔通过,该中间壁部份系牢固地附接于该管状安装体之上。17.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之装置,其中每一该固定附接元件之固定体,自顶端或底端以及沿该管状安装体纵轴线视之系具有一大致呈长方形之构型。18.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之装置,其中该挠性带系包括复数长纤维及一管状护套包住该纤维。19.一固定附接元件,系供一管线浮力控制装置使用,该附接元件系包括:(a)一管状安装体,系具有一纵轴线及轴向通道伸延于其中,以接纳一管线浮力控制装置之一锚杆于其中,进而以同心方式安装该管状安装体至该锚杆;及(b)一固定体,系附接于该管状安装体及并大致斜交于该管状安装体之纵轴线并界定一环状肩部界定一环状肩部大致绕该管状安装体之纵轴线而伸延,以接纳该管线浮力控制装置之无端带的一部份于该环状肩部下方,这样,即固定该部份之带于该管状安装体及该锚杆。20.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9项之装置,其中该固定体系具有一以中间壁部份与一对侧壁或部份构成之倒U字形截面构型,该中间壁部份系具有一中央孔以接纳该管状安装体自该孔通过,该中间壁部份系牢固地附接于该管状安装体之上。21.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9项之装置,其中该固定体,自顶端或底端及沿该管状安装体纵向轴线视之,系具有一大致呈长方形之构型。22.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9项之装置,其中该固定体系配置得与该管状安装体之纵轴线约成45斜角。图式简单说明:图1系一用于本发明管线浮力控制装置之一对中每一系留装置的固定附接元件透视图;图2系图1所示该固定附接元件侧视正面图;图3系沿图2中线段3-3所视该固定附接元件的另一侧正面图;图4系沿图2中线段4-4所视该固定附接元件的另一侧正面图;图5系沿图2中线段5-5所视该固定附接元件之顶视图;图6系图1所示该固定附接元件之一中空管状安装体侧视正面图;图7系沿图6中线段7-7所视该中空管状安装体顶视图;图8系图1所示该固定附接元件之一固定体顶视图;图9系沿图8中线段9-9所视该固定体端视图;图10系沿图8中线段10-10所视该固定体侧视正面图;图11系一本发明装置于每一系留装置所用锚杆终端元件之侧视正面图;图12系沿图11中线段12-12所视该终端元件之侧视正面图;图13系沿图11中线段13-13截取之该终端元件截面图;图14系沿图11中线段14-14截取之该终端元件另一截面图;图15系一本发明装置于每一系留装置所用锚杆下端部份缩小侧视图;图16系一本发明装置于每一系留装置所用锚杆上端部份缩小侧视图;图17系一本发明装置所用挠性无端皮带上视图;图18系该挠性无端皮带侧视图;图19系本发明装置端视图,以说明该系留装置之一对锚杆系配置于一管线之横向相对端及该锚杆上系未安装该系留装置之固定附接元件及终端元件;图20系本发明装置另一端视图,以说明该对系留装置之锚杆及固定附接元件及该该配置于管线上及固定于固定附接元件之挠性无端皮带;图21系本发明装置另一端视图,以说明该对系留装置之锚杆,固定附接元件及终端元件及该配置于管线上固定于固定附接元件之挠性无端皮带;图22系相似于图21所示之本发明装置另一端视图,但其锚杆系更插入地面及该锚杆间之挠性无端皮带系已立张力,以防止该带沿该管线之顶滑落及该管线自一固定位置移动。
地址 美国康乃狄克州奥瑞冈巿丹比未福五八四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