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基于改进的解释结构模型法的系统模型构建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改进的解释结构模型法的系统模型构建方法。使用本发明能够确保系统的解释结构模型能够准确、客观、充分的描述系统的现实结构和系统中各要素的关联关系,提高系统结构分析的效益,提升系统结构模型的准确性。
申请公布号 CN105930949A 申请公布日期 2016.09.07
申请号 CN201610203582.2 申请日期 2016.04.01
申请人 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 发明人 周倜;顾长鸿;金柏冬;吴伟仁;刘鼎;唐玉华;张哲;程海龙
分类号 G06Q10/06(2012.01)I;G06Q10/10(2012.01)I 主分类号 G06Q10/06(2012.01)I
代理机构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代理人 仇蕾安;高燕燕
主权项 一种基于改进的解释结构模型法的系统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步骤:步骤1:组建小组,定义为ISM小组:ISM小组的成员由与系统相关的组织和技术专家组成;步骤2:设定关键问题:从系统相关组织或工程项目的技术或管理需求出发,设定一个关于系统建模的目标与核心的关键问题;步骤3:分析确定构成系统的要素关系:通过需求分析与存在问题分析,选取导致关键问题的要素;并形成要素集合S={S<sub>1</sub>,S<sub>2</sub>,…,S<sub>i</sub>,…,S<sub>j</sub>,…,S<sub>n</sub>},每一个要素用对应的符号S<sub>i</sub>代表,n为要素的个数;步骤4:建立可达矩阵:ISM小组成员对要素集合S中的每个要素进行分析,判断要素集合S中的任意要素S<sub>i</sub>是否导致要素S<sub>j</sub>发生;若发生,则可达值为1,;否则可达值为0;之后,根据获得的可达值,建立可达矩阵M<sub>0</sub>;步骤5:列出要素集合S中的任意要素,定义为要素S<sub>j</sub>相对于要素集合中的任意要素,定义为要素S<sub>i</sub>的可达集R(S<sub>i</sub>),前因集A(S<sub>i</sub>)、共同集T(S<sub>i</sub>)、起始集B(S<sub>i</sub>)和终止集E(S<sub>i</sub>);步骤6:利用区域划分,检验步骤4中的所确定的要素之间的相关性是否正确:求解步骤5中获得的可达集和前因集的交集;若不为空集,则说明步骤4中的所确定的要素之间的相关性正确,执行步骤7;若为空集,则判定步骤4中的所确定的要素之间的相关性错误,返回步骤4,重新确定的要素之间的相关性;步骤7:层级划分:S71、将步骤5中求解得到的最高集E(S<sub>i</sub>)中包含的元素选出并从要素集合S中删除;按照要素S的下角标的大小依次排列,形成矩阵,并将矩阵定义为第L<sub>K</sub>级矩阵;S72、根据最高集要素的公式,获得要素集合S中剩余要素的最高级,并划分出下一集矩阵,直至将集合S中的所有要素均划分出为止;步骤8:强连通区域处理:根据步骤7中划分的层级L<sub>K</sub>,按照下角标K的大小顺序进行排列,重新建立可达矩阵M<sub>1</sub>;并在可达矩阵M<sub>1</sub>中挑选出所有强连通要素;将所有强连通要素的n阶方阵以其单位矩阵代替,得到新的保留强连通要素的三角可达矩阵M<sub>2</sub>;步骤9:建立结构模型:根据可达矩阵M<sub>2</sub>建立系统结构模型:首先根据K的个数,从上之下依次排列K行;每一行代表一层;之后,以步骤7中的层间划分为依据,将每一层L<sub>K</sub>中包含的要素在第K层对应的列举出;然后,根据可达矩阵M<sub>2</sub>的可达关系,以最下层作为起始层,对起始层中的要素向上层要素连接有向线段;最后,将所有出现的越级线段删除;步骤10:建立解释结构模型:根据步骤9建立的结构模型,将步骤3中设定的要素替代其对应的要素符号,完成解释结构模型;并根据获得的解释结构模型进行分析,依据此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地址 100071 北京市丰台区小屯路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