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基于D类放大推动B类输出的大功率功放比较电路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D类放大推动B类输出的大功率功放比较电路,包括电阻R36、二极管Q22、二极管Q19、二极管Q20、二极管Q21、电阻R43、三极管Q32、三极管Q29、电阻45、电阻40、电阻R5、电阻R22、三极管Q26、三极管Q27、电阻R33、电容C2、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阻R49、电阻R50、电容CL10、电阻R11、三极管Q30、电容C13、电容CL9、电阻R12、电阻R13、电容C10、电容C11、电阻R8、电阻R39和电容C6。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对采集的电压信号与输送给功放电路的电压信号进行比较,获得提供给光耦的信号。
申请公布号 CN205811964U 申请公布日期 2016.12.14
申请号 CN201620254048.X 申请日期 2016.03.25
申请人 广州万昌音响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华长;李国顺
分类号 H03F1/02(2006.01)I;H03F1/32(2006.01)I;H03F3/21(2006.01)I;H03F3/217(2006.01)I;H03G3/30(2006.01)I 主分类号 H03F1/02(2006.01)I
代理机构 广州中浚雄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44254 代理人 刘各慧
主权项 基于D类放大推动B类输出的大功率功放比较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阻R36、二极管Q22、二极管Q19、二极管Q20、二极管Q21、电阻R43、三极管Q32、三极管Q29、电阻45、电阻40、电阻R5、电阻R22、三极管Q26、三极管Q27、电阻R33、电容C2、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阻R49、电阻R50、电容CL10、电阻R11、三极管Q30、电容C13、电容CL9、电阻R12、电阻R13、电容C10、电容C11、电阻R8、电阻R39和电容C6;电阻R36的一端连接信号采集电路的输出端,电阻R36的另一端连接在二极管D2的输入端与电容C2之间,同时电阻R36的另一端与二极管Q22的输入端连接;二极管Q22的输出端连接在电阻R36的一端同时连接在三极管Q32的基极连接;二极管Q19的输入端与三极管Q32的发射极连接,二极管Q19的输出端与三接管Q27的集电极连接;二极管Q20的输入端与三接管Q29的发射极连接,二极管Q20的输出端与三极管Q27的集电极连接;二极管Q21的输入端连接在二极管D2的输入端与电容C2之间,二极管Q21的输出端与三极管Q29的基极连接;电阻R43与二极管Q21并联;三极管Q32的集电极连接在电阻R45与信号输出端之间;三极管Q29的集电极连接在电阻R40的一端;电阻R45的一端连接在二极管D1和D2之间,另一端连接信号输出端;电阻R40的一端连接在二极管D1和D2之间,另一端与电阻R43连接;电阻R5的一端连接在二极管D1和D2之间,另一端连接在三极管Q27的基极;电阻R22的一端连接在电阻R5与三极管Q27之间,另一端通过三极管Q26连接到二极管D2的输入端;三极管Q27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33连接到二极管D2的输入端;电容C2与二极管D2并联;二极管D1的输出端与控制电路的供电端连接;电阻R49与电容CL10串联后与电阻R50并联,电阻R50的一端连接电阻R40的另一端,电阻R50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1的一端经电容C11、R8与波形整形电路连接,同时还与二极管D1和D2之间的连接点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与三接管Q30的基极和电阻R39与电容C6之间的连接点连接;三极管Q30的集电极与电容C13连接,三极管Q30的发射极与电阻R11与电容C11之间的连接点连接;电容C13的一端与三级管Q30的集电极连接,另一端经电容CL9后与二极管Q21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12的一端连接在电容C13与CL9之间,另一端经电阻R13连接在电容C11与电阻R8之间,电容C10的一端连接在电阻R12、电阻R13之间,电容C10的另一端连接在电阻R11与电容C11之间;电阻R39与电容C6串联,电阻R39连接在二极管D1的输出端,电容C6接地。
地址 510800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镜湖大道邦盛二路10号厂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