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伊犁河谷新垦坡地贫瘠土壤地力培肥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伊犁河谷新垦坡地贫瘠土壤地力培肥方法,该方法针对伊犁河谷新垦坡地坡度大、土层薄、贫瘠、易发土壤侵蚀而加剧土壤养分流失的问题,通过冬小麦收获后,留茬免耕并直接沿等高线带状间种玉米与大豆,结合优化小麦、玉米和大豆水肥调控管理,在减少耕作空白期、缓解土壤侵蚀的同时,利用豆科植物对土壤的养护及秋季作物秸秆还田培肥地力,熟化新垦坡地贫瘠土壤,保持新垦坡地地表覆盖,减少耕作空白期土壤侵蚀,结合优化的水肥管理措施,从而实现伊犁河谷新垦坡地贫瘠土壤的培肥熟化与水土保持双赢。
申请公布号 CN106034439A 申请公布日期 2016.10.26
申请号 CN201610365970.0 申请日期 2016.05.28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发明人 李海霞;李卫红;朱成刚;马兴旺;杨玉海
分类号 A01B79/02(2006.01)I;A01G1/00(2006.01)I;A01C21/00(2006.01)I 主分类号 A01B79/02(2006.01)I
代理机构 乌鲁木齐中科新兴专利事务所 65106 代理人 张莉
主权项 一种伊犁河谷新垦坡地贫瘠土壤地力培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列步骤进行:a、选择伊犁河谷坡度在2‑4%的新垦坡耕地,冬小麦在9月下旬至10月初进行播种,播前施基肥磷酸二铵225 kg/hm<sup>2</sup>、硫酸钾75‑120 kg/hm<sup>2</sup>,次年4月冬小麦返青追施氮肥,以纯氮为主,施肥定额175‑220 kg/hm<sup>2</sup>, 40%的氮肥在返青追施,剩余60%拔节期追施;冬小麦全生长期灌溉定额4500 m<sup>3</sup>/hm<sup>2</sup>,分6次灌溉,灌溉时间和比例分别为:4月25日灌25%,5月5日灌20%;5月15日灌15%、5月25日灌15%、6月3日灌15%、6月10日灌10%;b、冬小麦抢时收获,收获时留茬10‑20 cm,在免耕、留茬的冬小麦地块沿等高线间种大豆和青储玉米,按行数比例玉米:大豆=2:2或4:2模式间作,采用人工点播,玉米和大豆间距40‑60cm;玉米之间的行距为20‑30cm,株距20‑30cm,每穴播种2‑3粒,大豆行距20‑40cm,株距10‑15cm,每穴1‑2粒,在大豆、玉米播前施入基肥15‑20kg/hm<sup>2</sup>复合肥、255kg/hm<sup>2</sup>尿素和255kg/hm<sup>2</sup>的磷酸二胺,大豆花期追施2次磷复合肥,施肥定额15‑20kg/hm<sup>2</sup>;玉米苗期灌溉300m<sup>3</sup>/hm<sup>2</sup>,拔节期灌溉600‑750m<sup>3</sup>/hm<sup>2</sup>,大喇叭口期灌溉825‑900m<sup>3</sup>/ hm<sup>2</sup>,散粉花粒期灌溉450‑525m<sup>3</sup>/hm<sup>2</sup>,灌浆成熟期灌溉225m<sup>3</sup>/ hm<sup>2</sup>,拔节期至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300kg/ hm<sup>2</sup>,散粉花粒期随水补追尿素120kg/ hm<sup>2</sup>;c、秋季的9月中旬青储玉米高留茬50cm收割,避免伤及大豆,待9月下旬10月初大豆收获后、冬小麦播种前,将留茬玉米秸秆与大豆秸秆一起粉碎还田,并播种冬小麦,重复小麦播种操作。
地址 83001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北京南路40号附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