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氮化钢构件及其制造方法
摘要 本发明是在具有规定成分的钢构件的表面形成有氮化铁化合物层的氮化钢构件;关于利用X射线衍射对该氮化钢构件的表面进行测定得到的Fe<sub>4</sub>N的(111)晶面的X射线衍射峰强度IFe<sub>4</sub>N(111)和Fe<sub>3</sub>N的(111)晶面的X射线衍射峰强度IFe<sub>3</sub>N(111),IFe<sub>4</sub>N(111)/{IFe<sub>4</sub>N(111)+IFe<sub>3</sub>N(111)}所示的强度比为0.5以上;前述氮化铁化合物层的维氏硬度为900以下,前述氮化铁化合物层正下方的母材的维氏硬度为700以上,且前述氮化铁化合物层的维氏硬度与前述母材的维氏硬度之差为150以下;前述氮化铁化合物层的厚度为2~17μm。
申请公布号 CN104334766B 申请公布日期 2016.09.21
申请号 CN201380020718.0 申请日期 2013.04.17
申请人 同和热处理技术株式会社;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发明人 清水雄一郎;小林厚;前田晋;金山正男;今高秀树;祐谷将人;行德裕也;秋元清隆
分类号 C23C8/26(2006.01)I;C21D1/06(2006.01)I;C21D1/76(2006.01)I;C21D9/32(2006.01)I;C22C38/00(2006.01)I;C22C38/24(2006.01)I;F16H55/06(2006.01)I 主分类号 C23C8/26(2006.01)I
代理机构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代理人 刘新宇;李茂家
主权项 一种氮化钢构件,其特征在于,其是在钢构件的表面形成有氮化铁化合物层的氮化钢构件,所述钢构件以质量%计为,C:0.05~0.14%、Si:0.10~0.30%、Mn:0.4~1.4%、Cr:0.9~1.9%、Mo:0~0.50%、V:0~0.40%、Al:0.01~0.14%、S:0.005~0.030%,下述式1所示的Hs值为1.19以上,下述式2所示的Hc值为3.76以下,余量由Fe和杂质组成,杂质中的P、N和O分别为P:0.030%以下、N:0.008%以下和O:0.0030%以下;关于利用X射线衍射对于该氮化钢构件的表面进行测定得到的Fe<sub>4</sub>N的(111)晶面的X射线衍射峰强度IFe<sub>4</sub>N(111)和Fe<sub>3</sub>N的(111)晶面的X射线衍射峰强度IFe<sub>3</sub>N(111),IFe<sub>4</sub>N(111)/{IFe<sub>4</sub>N(111)+IFe<sub>3</sub>N(111)}所示的强度比为0.5以上;所述氮化铁化合物层的维氏硬度为900以下,所述氮化铁化合物层正下方的母材的在母材内部方向25μm的深度测定得到的维氏硬度为700以上,且所述氮化铁化合物层的维氏硬度与所述母材的维氏硬度之差为150以下;所述氮化铁化合物层的厚度为2~17μm,Hs值=(‑342.1×C+23.5×Mn+125.0×Cr+14.4×Mo+208.3×V+346.4×Al)/100···式1其中,式1中的C、Mn、Cr、Mo、V、Al是各个元素的质量%的值,Hc值=(156.1×C+54.7×Mn+158.4×Cr+146.5×Mo+33.8×V+418.6×Al)/100···式2其中,式2中的C、Mn、Cr、Mo、V、Al是各个元素的质量%的值。
地址 日本东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