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岩黄连的规范化种植方法
摘要 一种岩黄连的规范化种植方法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岩黄连的种植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驯化优良植株、营养配方施肥、无公害病虫防治、生产管理技术、药材符合标准且产量高的一种岩黄连的规范化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选地整地;选择湿润荫蔽条件的地块,土壤以质地疏松,保水力好的壤 土或砂质壤土为宜。(二)种苗培育,5月种子成熟后,立即进行沙藏处理。(三)栽植方式:避开夏季和早秋高温大雨季节对岩黄连植株的伤害,选择在温度不太高和少有大雨的晚秋、冬季及春季,采用露地栽培。(四)追肥。以有机肥料为主,配合使用无机肥料。(五)采收与产地加工:人工栽培的岩黄连均于5月份盛花期后采收,采收时连根挖起,洗净泥土,风干后于阴凉通风干燥处保存。
申请公布号 CN106171402A 申请公布日期 2016.12.07
申请号 CN201610541369.2 申请日期 2016.07.12
申请人 韦健 发明人 韦健
分类号 A01G1/00(2006.01)I 主分类号 A01G1/00(2006.01)I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一种岩黄连的规范化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选地整地 选择湿润荫蔽条件的地块,土壤以质地疏松,保水力好的壤土或沙质壤土为宜;忌在土质粘重、地势低洼、易积水的地块栽培;于播前进行土壤耕翻,耙细整平,作畦,在畦面撒施经充分沤制腐熟的农家肥;(二)种苗培育 (1).苗床整地施肥 苗床整地施肥与大田基本相同,但苗床整地要求畦面土壤更细碎、平整,略成龟背形;(2)避雨遮阳设施的搭建,搭建时采用两畦共一棚,按O.8—1.0m插一条长6m的竹片作拱棚骨架,拱棚的两侧及中央横扎3根竹片,以利加固棚架结构,用宽4m农膜盖下层,宽4m遮阳网盖在农膜上,然后用竹片将农膜和遮阳网夹紧;(3)播种及幼苗培育;岩黄连播种后约30天开始出苗,多在6-7月播种,播种密度为5‑10g/m2,播种后淋足水份,在整个育苗过程中经常保持畦面湿润,以利幼苗生长;(4)幼苗假植营养土配制:稻田土5份,火烧土3份,腐熟农家肥2份,将营养土充分拌匀后,堆沤5‑7天后装于营养杯,或将火烧土、精细农家肥平铺于畦面,然后与田土充分拌匀,形成培肥苗床;(5)当幼苗长至4张真叶即可移人营养杯和培肥苗床继续培养,苗床假植规格为10cmx10cm.幼苗假植于培肥苗床的生长速度比假植于营养杯的快,但在移栽大田时伤根相对较多;(三)栽植方式 岩黄连栽培有半年栽培和一年以上栽培两种方式,半年栽培指头年9—10月份定植,次年5月份采收;一年以上栽培指头年9至10月份定植,次年5月份不采收,而是让其度夏继续培养,栽植时间为1—3年,虽然单株产量较高,但由于度夏气温高,病害严重,成活率较低,因而目前生产上仍以半年栽培较多;(四)定植 当幼苗生长至8张真叶以上即可定植于大田,通常于9—11月定植,定植规格为30cmx30cm,由于幼苗根系脆嫩,定植时应尽量避免伤根,土壤应适当湿润,并以细土护根,轻轻压实,然后淋洒足量的定根水;(五)田间管理 水肥管理定植15天内,如天气干燥应每天傍晚淋1次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以利于提高成活率和缩短缓苗期,15天以后,结合浇水,隔10天施1次复合肥,2个月以后每30天施肥1次,及时除草和浅松表土;(六)主要病害及防治 (1)茎基腐病 这是岩黄连的主要病害,主要危害岩黄连的根茎,茎基黑褐色腐烂,而导致整株死亡,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病,6—9月份发病严重,防治方法:选择沙壤土,增施磷、钾肥以增强植株抗病力,施用生物多抗菌肥或生物钾肥可以减轻病害发生;发病初期喷1:l:200倍波尔多液,间隔喷施OS一施特灵600倍;(2)灰霉病 该病初发于叶及叶柄,以后漫延侵染茎部,严重时常引起整株霉烂,发病的茎叶表面产生一层鼠灰色的霉状物,温凉潮湿的环境极易发病,而且流行传染极快,防治方法:可用1:1:200波尔多液、绿得宝、百菌清等;(3).病毒病 度夏岩黄连由于夏末秋初的高温干旱而使植株容易发生病毒病害,症状有蕨叶型、花叶型及蕨叶、花叶混合型,植株染病后生长明显减缓,甚至完全停止生长直至死亡;半年栽培的岩黄连发病极少;防治方法:度夏栽培应搭建遮阳避雨设施,以降低田间温度,发病后连续喷施天然芸苔素或神农素3‑4次;(七)采收加工 岩黄连根或全草均可人药,目前,人工栽培的岩黄连均于5月份盛花期后采收,采收时连根挖起,洗净泥土,风干后于阴凉通风干燥处保存。
地址 547400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东兰县东兰镇龙头街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