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基于空间匹配技术的互通立交三维仿真设计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空间匹配技术的互通立交三维仿真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互通立交主线资料;2)绘制互通匝道走线方案;3)采用“线元相交法”判断各条匝道、主线之间的空间连接关系;4)匝道平面初定线位拟合为平滑曲线;5)对匝道坐标进行平面匹配;6)对匝道坐标进行空间匹配;7)形成全线互通立交三维实体模型;8)建立互通立交三维地形环境;9)互通立交三维实体动态模拟;10)生成互通的图纸和工程数量;11)搜索最佳空间匹配方案。本方法能自动完成互通线形拟合,自动完成互通线位布设,并采用空间匹配技术,得出同一种互通布线方式下的多种互通立交设计方案,在三维方式下进行动态仿真设计,得出最佳设计方案。
申请公布号 CN103593491B 申请公布日期 2016.09.28
申请号 CN201310051883.4 申请日期 2013.01.28
申请人 江西省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陈国;张小明;张伯根;陈园;朱海涛
分类号 G06F17/50(2006.01)I 主分类号 G06F17/50(2006.01)I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一种基于空间匹配技术的互通立交三维仿真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互通立交主线资料,确定互通类型;2)绘制互通匝道走线方案;3)采用“线元相交法”判断各条匝道、主线之间的空间连接关系;具体为,步骤3‑1)根据坐标计算匝道、主线之间的平面距离;步骤3‑2)采用“线元相交法”将各条匝道、主线之间的空间连接关系分类;步骤3‑3)确定各条匝道、主线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所述“线元相交法”,指从一个空间位置匹配角度来理解互通立交中的匝道、主线相交状态,将匝道和主线之间、匝道和匝道之间的空间关系归纳为四种,分别为:中部相切、中部相交、端部相切、端部相交,通过这四种关系自动区分未进行数字化的手绘曲线,以各种线元的空间形态判断其空间关系,通过计算各个线元的平面投影距离、互通路线的布线规则,自动识别出各个匝道、主线的相交状态,并穷举出各种匝道布线空间方案,从而最大程度避免人工干预,并能根据造价、视觉、景观因素在真实的三维实体中找出最佳设计方案;4)匝道平面初定线位拟合为平滑曲线;5)采用“线元空间自动匹配方法”对匝道坐标进行平面匹配;所述“线元空间自动匹配方法”指根据互通立交的匝道线位,进行平面匹配和空间匹配,自动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设计出合理的平面线位和纵坡线位,并根据匹配结果生成三维实体,同时把三维实体直接运用于互通立交三维仿真设计中,能在可视化的方法下完成互通设计、绿化设计、土石方分析,得出最佳设计方案;具体为,步骤5‑1)手绘平面曲线的匹配;步骤5‑2)端部相交匝道的平面匹配;步骤5‑3)端部相切匝道的平面匹配;步骤5‑4)中部相切匝道的平面匹配;步骤5‑5)平面坐标数据成果的形成;6)采用“智能空间匹配技术”对匝道坐标进行空间匹配;具体为,步骤6‑1)找出整个互通立交的匝道和主线相交点,把主线的高程赋值各个连接的匝道端部;步骤6‑2)在匝道端部附近增加边坡点,使之和主线平稳接顺;步骤6‑3)找出整个互通立交的匝道和主线的中部相交点,根据线位、地形条件先设置一套匝道的上下关系的方案;步骤6‑4)计算每条匝道相交的次数、相切的次数、地形对本匝道和相邻匝道的影响,再根据上坡或下坡的坡长计算坡度,计算每条匝道的纵断面坡度;步骤6‑5)如果纵断面坡度、坡长不满足设计规范要求,否决该设计方案,回到步骤6‑3)选择其他空间匹配方案;步骤6‑6)根据步骤5‑5)生成的平面坐标数据,计算每个桩号的高程,形成匝道平纵面逐桩坐标数据;步骤6‑7)互通主线及各匝道的平面及纵断面确定后,根据互通内行车速度,对主线及匝道的超高进行设计,满足行车要求;7)计算并形成全线互通立交三维实体模型;8)建立互通立交三维地形环境;9)互通立交三维实体动态模拟;10)自动生成互通的图纸和工程数量;11)搜索最佳空间匹配方案。
地址 330002 江西省南昌市井冈山大道6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