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矩形隧洞全断面爆破开挖施工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矩形隧洞全断面爆破开挖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利用光面爆破原理,进行钻爆设计,由内至外依次布置有掏槽孔、辅助孔、光爆孔和加密光爆孔,按照光面爆破要求逐一起爆,最终形成标准的设计矩形断面。本发明工艺应用在施工中,矩形断面隧洞除了按照光面爆破要求施工外,转角处的炮孔采取缩小间距措施,提高了光面爆破效果,现场质量检验表明,矩形隧洞成型断面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岩面平整度小于规范要求的偏差值。
申请公布号 CN105953670A 申请公布日期 2016.09.21
申请号 CN201610272258.6 申请日期 2016.04.27
申请人 杨毅 发明人 杨毅
分类号 F42D3/04(2006.01)I;F42D1/08(2006.01)I 主分类号 F42D3/04(2006.01)I
代理机构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代理人 余成俊
主权项 一种矩形隧洞全断面爆破开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利用光面爆破原理,进行钻爆设计,由内至外依次布置有掏槽孔、辅助孔、光爆孔和加密光爆孔,按照光面爆破要求逐一起爆,最终形成标准的设计矩形断面;2)、掏槽孔:掏槽孔一般应选在岩石的薄弱部位,充分利用断面中岩石的结构面;如果岩石是均质的,采用楔形掏槽时,一般布置在断面中央;掏槽孔与作业面的倾角依岩石的坚硬程度和采用的掏槽形式而定,一般变化在55°~75°之间;掏槽孔的孔距可由公式确定:B=2c+b 式中,B—两掏槽孔孔口的间距;b—两掏槽孔孔底距离;c—掏槽孔孔底与孔口的直线距离;斜孔掏槽装药量计算:Q=qV/nQ——掏槽爆破岩石单位体积炸药消耗量(kg/m<sup>3</sup>);V——槽腔体积(m<sup>3</sup>);n=斜孔掏槽炮孔数;根据矩形断面特点,采用斜孔炮孔掏槽方式,在矩形断面的中央位置纵向间隔布置多列掏槽孔;3)、辅助孔:辅助孔包括围绕在掏槽孔外周并在整个断面上均匀排列,主要包括多圈矩形状排列的内辅助孔,最外圈的内辅助孔外周还设有两列纵向排列的外辅助孔;辅助孔最外圈抵抗线W为炮孔间距的60%~80%;采用2号岩石铵锑炸药时,W值取0.6~0.8m;4)、光爆孔:光爆孔沿着沿隧洞周边且布置在辅助孔的外周围成矩形状,光爆孔钻孔倾角沿洞壁向外侧倾斜2~3°,光爆孔钻孔要求间距均匀一般为45~55 cm,外倾角相等,炮孔相互平行,深度一致;5)、加密光爆孔:加密光爆孔属于光爆孔一类,加密光爆孔与光爆孔共同沿着隧道周边围成矩形状,加密光爆孔分布在矩形的四个拐角处,每条边间隔分布有多个光爆孔,相邻光爆孔间距一般为25~35cm;6)、掏槽孔、辅助孔、光爆孔和加密光爆孔需根据岩性、钻孔机械和炸药性能等综合分析,孔径一般为40~45mm,深度一般为2.0~3.0m;7)、装药量的计算和分配:采取以下方法计算装药量,即先用体积公式计算一个循环的总用药量,然后按各种类型的炮孔的爆破特性进行分配,再在爆破实践中加以检验和修正,直到取得良好的爆破效果为止;计算药量Q的公式为Q=qv式中 Q—一个爆破循环的总用药量,Kg;q—爆破1m<sup>3</sup>岩石炸药的消耗量,Kg/ m<sup>3</sup>;V—一个循环进尺所爆落的岩石总体积,m<sup>3</sup>;其值为V=L.S其中L—计划循环进尺,m;S—开挖面积,m<sup>2</sup>;8)、爆破顺序:按照从内到外顺序依次引爆。
地址 230601 安徽省合肥市经开区紫云路12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