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基于野外编录数据和自动制图综合的钻孔柱状图编绘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野外编录数据和自动制图综合的钻孔柱状图编绘技术,包含依据地质编录和绘制柱状图的规则对野外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与存储、结合专家经验与测井解释结果数据对柱状图进行知识介入与制图综合、对综合结果进行自动分类归档入库以及成果图件的自定义打印输出等技术模块。通过本技术系统绘制钻孔综合柱状图,能够实现柱状图的一体化生成,体现原始编录数据支持图件框架生成、专家知识主导最终成果的工作原则,避免编图过程对原始采集的数据人为篡改和不能进行行业知识介入的矛盾,简化了地质编录数据与测井数据对比和地(岩)层界线调整的工作流程,既能使钻孔柱状图的编绘效率大大提高,还能使柱状图的绘制更加规范。
申请公布号 CN104915521B 申请公布日期 2016.06.22
申请号 CN201510375828.X 申请日期 2015.07.01
申请人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明人 张夏林;吴冲龙;李章林;陈俊良;李俊杰
分类号 G06F17/50(2006.01)I 主分类号 G06F17/50(2006.01)I
代理机构 武汉华旭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4 代理人 刘荣;周宗贵
主权项 一种基于野外编录数据和自动制图综合的钻孔柱状图编绘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野外编录获取的原始数据、测井数据及其解释结果数据保存到主题式点源数据库中;通过以下过程设定分层规则,根据分层规则对原始数据进行地层分层,生成预分层表:依据野外实际情况设定分层规则,分层规则包括以下约束条件:岩性名称、颜色、蚀变以及地层年代;根据分层规则对原始数据中的各层岩性段进行合并,若两层岩性段具有相同约束,并且一层岩性段的岩性止深度与另一层岩性段的岩性起深度相同则将两层岩性段合并为新的大层,并在合并时将大层中的蚀变信息、裂隙信息添加到该大层对应的岩性描述中,各个大层组成分层结果,利用分层结果生成预分层表;(2)利用预分层表绘制钻孔柱状图的初始图件,对初始图件进行综合,得到钻孔柱状图的成果图件:利用参数化绘图方法,定制绘制模板,模板内容包括待绘制初始图件的列信息、列宽、测井曲线的条数、每条测井曲线表示的内容以及每条测井曲线的绘制范围;将测井数据、测井解释结果数据以及预分层表的内容填充至绘制模板,得到初始图件;结合测井解释结果和原始数据,利用自动制图综合方法对初始图件进行岩性自动分配,以对初始图件的地层分布进行更新,形成的钻孔柱状图;具体过程为:利用测井解释结果和原始数据进行判断,若为岩性疏松的砂岩地区,则模拟专家经验,制定数据自动综合的实现规则,结合编录预分层结果和测井解释结果进行岩性的重新配分;若对于煤或者钙质岩的岩层,以测井解释结果的岩性为位置判断的依据,否则以预分层表为依据,结合两者位置与岩性,对初始图件的地层分布进行更新,形成的钻孔柱状图;所述自动制图综合方法包括依据实际需求对利用测井数据绘制出的测井曲线的比例尺进行变换,测井曲线变换比例尺的实现,将测井曲线的曲线名称、绘制范围、绘制颜色和绘制比例尺作为测井曲线的绘制参数,采用添加虚拟点的方式为选取的任意位置进行测井值的插值估算,完成任意位置、任意曲线和任意比例尺的变换;所述自动制图综合方法还包括利用计算机对柱状图地层区中的各地层进行交互式修改,通过对每个地层的属性标识以及鼠标的消息响应实时记录当前层的位置变化,依据选择的地层区个数,结合鼠标所在点与地层区边界的临近程度,判断需要变换的地层深度与起止位置,采用关键字属性配对的方法对修改后的地层时代界限、深度、岩矿心长度、厚度、采取率、换层深度的列进行动态更新,完成岩性描述自适应;通过以下过程在钻孔柱状图的图形界面上对测井曲线和地层柱子进行局部范围的动态调整,得到钻孔柱状图的成果图件:若测井曲线不能完全反应岩性的变化,则对局部测井曲线实施变换,使地层柱子的测井曲线与地层柱子比例尺的要求相适应;若存在岩性或时代相同但被绘制到不同层中的地层柱子,则进行小层合并,合并为一个分层,使存在岩性或时代相同的地层柱子合并至同一分层;若存在岩性或时代不同但被绘制到一个层中的地层柱子,进行大层分解,使该层分解为2个以上的分层,每个分层的岩性或时代不相同;若存在地质编录与测井解释结果不匹配的分层,则依据测井解释结果调整分层顶底界限,使地质编录与测井解释结果匹配;存在分层中地层柱子的粒级跟岩性不对应的,则进行粒级调整,使地层柱子的粒级跟岩性一致;若存在岩性描述跟分层不匹配的地层柱子,则进行岩性描述的适应性调整,使地层柱子的描述跟分层匹配;调整后得到柱状图的成果图件;(3)提取钻孔柱状图成果图件的核心数据并归档,用于后续图件的绘制和输出;所述核心数据包括地质分层信息和水文信息。
地址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