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打字电报机中之不定信及检信装置
摘要
申请公布号 TW018756 申请公布日期 1975.06.01
申请号 TW06210596 申请日期 1973.04.26
申请人 林敏雄 发明人 林敏雄
分类号 H04L9/00 主分类号 H04L9/00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坏档)对接点所构成的开关,使当a依T方向转半圈时,a之一凸出部能依序一一地瞬时拨这五个开关成瞬时的通路;然后再在此五对接点之两边各装一个亦由一对接点所构成的开关,使得当a静止不转时其中之一通路而另一则断路(其情形如图所示)。9﹒将请求专利部份(8)中之g'0.g'1…‥g'6接点(如图12所示)连接在一起然后引出一线(即图中之C引线),再自g1.g2…‥g5之引线中选取一或二或二或四或全部,然后再与g0之0引线连接起来(此是谓符号引线),余未被选取者则另连接在一起(此是谓间隔引线),如此所形成之关于"二次电码产生器"的构造。10﹒依下列或相当下列数点所完成之关于"不定信"之一的装置:(i)将请求专利部份(9)中之一切可能的32个不同的"二次电码产生器"同时与打字电报机中之发送凸轮同轴,并分别将各个"二次电码产生器"中的符号引线及间隔引线连在一起。(ii)将六个特殊功能及任二个字母之"二次电码产生器"之g'0.g'1…‥g'6连接在一起之引线,分别直接经一与其相对应之键杆所控制之三对接点中的一对后,再连接在一起;所余之24个"二次电码产生器"则分别经一由四个4─6G﹒S﹒E﹒及四个6─A﹒S﹒E﹒所合成之"导线对导线之二次交换相接装置"后,再分别经一由键杆所控制之三对接点中的一对,最后再与上述六个特殊功能及任二字母而来者连接在一起。11﹒将请求专利部份(10)中之"导线对导线之二次交换相接装置"改为由五个5─5G﹒S﹒E﹒及五个5─A﹒S﹒E﹒所合成,并改请求专利部份(10)中第一行所言之"…任二字母…"为"…任一字母…"者。12﹒做下列或相当下列所完成之关于"不定信"之二的装置:(i)"二次电码子"及"二次S电码子"之形成为将请求专利部份(8)中之g0.g1…g6(图12)连接起来后,分别称其引出之引线为符号引线及间隔引线者。(ii)取五个二极体,将它们之顺向端(或逆向端)连接在一起,另未连接之五端则任取数端与"二次M电码子"之1.2.3.4、5引线(如图18─(1)之M的1.2.3.4.5引线)中之数条一一相接,余之另数端则与"二次S电码子"之1.2.3.4.5(亦如图18─(1)所示)引线中,不与前述已相连之引线相对应的引线一一相连。(iii)上述(ii)可有32种不同之接法,每五个二极体负责一接法,负责一电码之产生,今视顺向端(或逆向端)所连成之引线为请求专利部份(9)中所言之"g'0.g'1…g'6连在一起之引线,依请求专利部份(10)之(ii)中之连接法连接之。(iv)将二次M及S电码子同时与打字电报机中之发送凸轮同轴。13﹒依下列或相当下列所完成之关于"检信"之一的装置;(i)取请求专利部份(9)之一切可能接法的32种"二次电码产生器",及由四个4─6G﹒S﹒E﹒及四个6─A﹒S﹒E﹒(或由五个5─5G﹒S﹒E﹒及五个5─A﹒S﹒E﹒)所合成之"导线对导线之二次交换相接装置",仿请求专利部份(10之接法接成如图15(或图17)之电路。(ii)将形如AN/FGC─20X打字电报机中的电码环改为与键杆下之电码条片(或称电码棒)完全相同之构造,并将阻停棒增至32条而依图21装置之,图中之1即为改装者,其暂改称为"检信棒"(以下称检信棒)。(iii)使所有检信棒之一端分别去控制一按钮开关,使当某检信棒因电码条片之左右移动而形成一缺口使其进入时,能接通其所控制之按钮开关,否则则否。而并使此所有被控制之按钮开关去与另一续接器相连,但此续接器不再与发送凸轮同轴,而是与(i)中所言之"32个二次电码产生器"同轴。(iv)使(ii)中之所有检信棒共同地去控制一通用条片(或称总动棒,如图21之3所示),此通用条片之形状与装成则与键盘部份者同,吾人亦使其去牵制一启停转轴,唯其启停转轴不再与发送凸轮同轴,而是与(iii)中之续接器之转动凸轮同轴。(v)使检信棒所控制之所有按钮开关即为图15(或图17)中的p'1.p'2…p'32。(vi)使图22中之T形杆3以下之装置,与打字电报机中之选择磁铁至T形杆间的装置完全相同。吾人取此一装置与前述(ii)、(iii)、(iv)及(v)所言而形成一所谓"一次接收系统"的装置'。14﹒"检信"之二的装置,其装置为:将请求专利部份(13)中的32个"二次电码产生器"改为请求专利部份(12)之(iii)中所言的"32种不同的接法",使每一种"不同的接法"去取代一个"二次电码产生器",并另加二次M及S电码子,且使其凸轮与连接在P'1.p'2…p'32上之续接器的转动凸轮同轴。如图20所示为此装置之电路。15﹒请求专利部份(13)中之(ii)、(iii)、(iv)、(v)及(vi)所言之关于"一次接收系统"之装置。16﹒图23之电路,图中各主要部份之意义如下:(i)一一一→表机械力之分布。(ii)B表键盘部份。(iii)D表图14或16或19之电路。D与B中键杆下之按钮开关及续接器形成一"不定信"之装置。(iv)E为发送凸轮中之选择杆部份的产生电码的机械。(v)G及"一次选择磁铁"(即由L1及L'1所形成者)合成为"检信"装置。其中的C1及"一次选择磁铁"合成为"一次接收系统",C1表图21及22之装置。又F乃表图15或17或20之电路。(vi)L2及L'2形成为二次选择磁铁。(vii)C2为T形杆、Y形杆…及电码环部份的机械。(viii)T为阻隔D﹒C﹒─1之电流进入"二次选择磁铁"中之L2的二极体。(ix)A1及A2为毫安表。(x)K1为测试流过L1之电流大小的开关,R1则为调整L1上电流之大小而用的可调电阻;K2为测试3─4之外线电流的开关,R2则为调整3─4之外线电流大小的可调电阻。(xi)D﹒C─2为自身供给的直流电源。D﹒C─1为外线者。
地址 台南巿盐埕7巷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