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棘轮扳手
摘要 本创作系关于一种以控制钮操作并具有双掣爪形式之棘轮扳手,包含有:一柄身,其头部设一圆孔与一容室;一棘轮,设于该圆孔中而可转动;二掣爪,系呈左右对称之构形,并以左右并列之方式容设于该容室中,各该掣爪内端具有一凹入,该二凹入系相向对应;二弹性元件,系分别设于该二掣爪与该容室之间,使该二掣爪未受外力作用时可保持与该棘轮啮接;一拨动件,其左右二端系呈对称之构形,该拨动件二端系分别设于该二凹入中;一旋钮,系与该拨动件相连接。转动该拨钮时,可带动该拨动件位移,而将一掣爪推离该棘轮,使另一掣爪与棘轮弹性啮接。
申请公布号 TW525560 申请公布日期 2003.03.21
申请号 TW091209628 申请日期 2002.06.26
申请人 邓中行 发明人 邓中行
分类号 B25B13/46 主分类号 B25B13/46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朱世仁 台中市南屯区公益路二段五二三号十三楼之一
主权项 1.一种棘轮扳手,包含有:一柄身;一头部,位于该柄身一端,该头部设一上下贯穿之圆孔,复于该圆孔之周壁凹设一容室;一轴孔,系对应于该容室而设于该柄身顶面,并连通该容室;一棘轮,外周面设有连续状之多数齿部;该棘轮系装设于该圆孔中而可转动;二掣爪,系呈左右对称之构形,该二掣爪系以左右并列之方式容设于该容室中,各该掣爪于朝向该棘轮之周面设有多数呈弧形排列之齿部用以与该棘轮之齿部啮接,而内端系设一凹入,该二凹入系相向对应,形成一容置部位;二弹性元件,系分别对应该二掣爪而设于该容室内,其弹性作用系使该二掣爪于未受外力作用时保持朝该棘轮位移;一拨动件,其左、右半边系呈对称,该拨动件之左右二端系分别设于该二凹入中;一旋钮,系经由该轴孔而与该拨动件连接,并可供人手操作,以带动该拨动件同步转动;藉此,转动该旋钮时,系带动该拨动件角位移,当该拨动件一端将其中一掣爪推离该棘轮时,另一掣爪系受一弹性元件之弹性推顶,保持于该棘轮弹性啮合,以形成棘轮作用。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棘轮扳手,其中:该旋钮系具有至少二定位位置,以一方向转动该旋钮时,该旋钮系定位于第一定位位置,该拨动件一端系将第一掣爪推离该棘轮,而第二掣爪系与棘轮弹性啮接;以另一方向转动该旋钮时,该旋钮系定位于第二定位位置,该拨动件另一端系将第二掣爪推离该棘轮;而第一掣爪系与该棘轮弹性啮接。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之棘轮扳手,其中:该拨动件中央系设一插孔;该旋钮于该旋动部底端系设一轴部;该轴部底端系穿设于该轴孔,并插接于该插孔。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所述之棘轮扳手,其中:该轴部系设一卡定部;该轴孔周面系设二保持适当间隔之定位部,该卡定部分别卡定于该二定位部时,系使该旋钮产生定位。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所述之棘轮扳手,其中:该轴部系埋设一弹性构件与一珠体,而形成该卡定部。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棘轮扳手,其中:各该凹入系自各该掣爪内端之顶面往下凹设一预定深度;该拨动件系一约与各该凹入深度相等之片体。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棘轮扳手,其中:各该凹入系贯通各该掣爪内端之顶、底面;该拨动件系一具预定厚度之块体。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棘轮扳手,其中:各该掣爪朝向该容室周壁之周面系设一凹部;各该弹性元件一端系位于该凹部中。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所述之棘轮扳手,其中:该容室周壁于对应各掣爪之凹部之处亦设一凹部;各该弹性元件另一端系位于该容室周壁之凹部中。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棘轮扳手,其中:该拨动件左右二端呈水平状态时,该二掣爪系位于相同高度。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之棘轮扳手,其中:该二掣爪系均与该棘轮啮接。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之棘轮扳手,其中:该二掣爪系均未与该棘轮啮接。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之棘轮扳手,其中:该旋钮于该二定位位置间更具有一第三定位位置,旋钮定位于该第三定位位置时,该拨动件左右二端系保持于水平状态,且该二掣爪系位于相同高度。图式简单说明:第一图系本创作一较佳实施例之分解立体图。第二图系本创作之组合剖面图。第三图系第二图3-3剖线之剖面图。第四图系显示本创作之一作动状态。第五图系显示旋钮之定位状态。第六图概同于第四图,显示本创作之另一作动状态。
地址 台中县太平市永平南路四十巷五号三楼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