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棘轮扳手结构改良
摘要 本创作系关于一种棘轮扳手结构改良,其主要系包含有:一棘轮扳手、一棘轮、一制齿、一控制元件、一抵帽、一弹性元件、一转向片所共同组成,其中;一控制元件设一容孔可容置抵帽及弹性元件,抵帽因弹性元件之弹力而顶抵制齿之凹弧面,控制元件之周面并靠抵于制齿之凹弧面,控制元件整体系枢设于控制槽内;一转向片可固设于控制元件上端控制控制元件之转向;藉此控制元件容孔内之抵帽使制齿靠抵于棘轮扳手之容置槽之一边面上,控制元件之周面并顶抵制齿之凹弧面,亦即无靠抵于容置槽之制齿侧面,制齿底端凹弧面可由控制元件再顶抵,于旋动时即无制齿与棘轮产生一边有咬合,但另一边即稍无咬合之缺失,旋动时制齿与棘轮可具较佳之咬合状态。
申请公布号 TW587509 申请公布日期 2004.05.11
申请号 TW092206313 申请日期 2003.04.18
申请人 陈裕堂 发明人 陈裕堂
分类号 B25B13/46 主分类号 B25B13/46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1.一种棘轮扳手结构改良,其主要系包含:一棘轮扳手、一棘轮、一制齿、一控制元件所共同组成;其中,一棘轮扳手作用端具一容置孔,容置孔一侧设一容置槽,于近容置槽位置设一控制槽,容置槽与控制槽系为相通状;一棘轮外周围设有咬合齿且中心位置设有一多角槽,系枢设于棘轮扳手之容置孔内;一制齿约略为半弧形,于一侧形成可与棘轮之咬合齿相互啮合之卡制齿,制齿后侧形成凹弧面,系容置于棘轮扳手之容置槽内,制齿可于棘轮扳手之容置槽内左右移位而具正逆转之功效;一控制元件可控制制齿于容置槽内左右移位,控制元件之周面并靠于制齿之凹弧面,控制元件系枢设于棘轮扳手之控制槽内;藉此,控制元件可使制齿靠抵于棘轮扳手之容置槽之一边面上,控制元件之周面并顶抵制齿之凹弧面,亦即无靠抵于容置槽之制齿侧面,制齿底端凹弧面可由控制元件再顶抵,于旋动时即无制齿与棘轮产生一边有咬合,但另一边即稍无咬合之缺失,旋动时制齿与棘轮可具较佳之咬合状态。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棘轮扳手结构改良,其中,控制元件于径向位置设一容孔,容孔内可容置一抵帽及一弹性元件,抵帽并顶抵制齿之凹弧面,使制齿可与棘轮相啮合,控制元件于转向时即带动抵帽,抵帽即带动制齿左右移位。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棘轮扳手结构改良,其中,控制元件之外周面可为一圆柱体,制齿之凹弧面系为与控制元件之外周面呈相切状,亦即控制元件顶抵于制齿时,二者间之相接触面即为一直线。图式简单说明:第一图、系本创作棘轮扳手立体分解图。第二图、系本创作棘轮扳手部分元件组合图。第三图、系本创作棘轮扳手立体组合图。第四图、系本创作棘轮扳手转向后上视示意图。第五图、系本创作棘轮扳手靠抵动作示意图。第六图、系本创作棘轮扳手转向后部分示意图。第七图、系本创作棘轮扳手转向后上视示意图。第八图、系本创作棘轮扳手靠抵动作示意图。第九图、系本创作第二实施例视意图。第十图、系第二实施例棘轮扳手部分示意图。
地址 台中县太平市兴隆路一段七十六巷三十七弄三十六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