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侧光式背光模组
摘要 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其至少包含一第一光源、一第二光源、以及一导光板。第一光源及第二光源系分别设置于导光板之相对两侧,导光板之相对两侧间系具有一光线阻却区,光线阻却区系将导光板区分成一第一导光区及一第二导光区。
申请公布号 TWM257457 申请公布日期 2005.02.21
申请号 TW092221512 申请日期 2003.12.05
申请人 启萌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玄达
分类号 G02F1/1335 主分类号 G02F1/1335
代理机构 代理人 刘正格 台北市大同区重庆北路3段88号3楼之1
主权项 1.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其包含:一第一光源;一第二光源;以及一导光板,其相对之两侧系分别设置该第一光源及该第二光源,且该相对两侧间系具有一光线阻却区,该光线阻却区系将导光板区分成一第一导光区及一第二导光区。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侧光式背光模组,其中,该光线阻却区系部分阻却该第一导光区之光线进入该第二导光区,以使该第二导光区中来自该第一导光区之光量为该第一导光区中之光量之80%~0%。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侧光式背光模组,其中,该光线阻却区系部分阻却该第二导光区之光线进入该第一导光区,以使该第一导光区中来自该第二导光区光量为该第二导光区中之光量之80%~0%。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侧光式背光模组,其中,该导光板系呈平板状。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侧光式背光模组,其中,该导光板之光线阻却区中系具有一平行该相对两侧方向之凹沟。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所述之侧光式背光模组,其中,该导光板之凹沟中系填置有反射材料。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侧光式背光模组,其中,该导光板之光线阻却区中系具有一平行该相对两侧方向之贯孔。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所述之侧光式背光模组,其中,该导光板之贯孔中系填置有反射材料。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侧光式背光模组,其中,该导光板之光线阻却区中系具有一平行该相对两侧侧面之方向的反射层。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侧光式背光模组,其中,该导光板之光线阻却区中系具有一平行该相对两侧侧面之方向的散射层。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侧光式背光模组,其中,该导光板之光线阻却区中系具有一平行该相对两侧侧面之方向的光吸收层。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侧光式背光模组,其中,于垂直该导光板之该相对两侧方向上,该导光板之该光线阻却区的剖面厚度系小于该导光板之该相对两侧之一的剖面厚度。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所述之侧光式背光模组,其中,该导光板系呈双楔型状。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侧光式背光模组,其中,该第一光源及第二光源系冷阴极灯管、或二极体发光体、或外部电极萤光灯管。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侧光式背光模组,其中,该侧光式背光模组系更包含一第一反射件及一第二反射件,该第一反射件及该第二反射件系分别包覆该第一光源及该第二光源,且该第一反射件及该第二反射件系分别接合于该导光板之该相对的两侧。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侧光式背光模组,其中,该导光板系具有一出光面及至少一与该出光面相对之反射面。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6项所述之侧光式背光模组,其中,该侧光式背光模组系更包含一扩散膜,该扩散膜系临设于该导光板之出光面。1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6项所述之侧光式背光模组,其中,该侧光式背光模组系更包含一反射膜,该反射膜系临设置于该导光板之反射面。图式简单说明:图1为一示意图,显示习知侧光式背光模组之构造;图2为一示意图,显示本创作之第一较佳实施例之侧光式背光模组之构造;图3为一剖面图,显示图2中所示之A-A方向之导光板剖面;图4为一剖面图,显示图2中所示之A-A方向之导光板剖面;图5为一示意图,显示本创作之第二较佳实施例之侧光式背光模组之构造;图6为一示意图,显示图5中所示之导光板剖面;图7为一示意图,显示图5中所示之导光板剖面;图8为一示意图,显示本创作之第一及第二较佳实施例之光线阻却区中具有一以热溶方式形成之散射层;图9为一示意图,显示本创作之第三较佳实施例之侧光式背光模组之构造;图10为一示意图,显示图9中所示之导光板剖面。
地址 台北市中山区南京东路2段50号10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