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开口式纺纱机
摘要
申请公布号 TW023990 申请公布日期 1978.11.01
申请号 TW06510434 申请日期 1976.03.02
申请人 S.K.F球轴承制造厂 发明人 GERHARD BARTLING
分类号 D01H4/12 主分类号 D01H4/12
代理机构 代理人 陈长文 台北巿敦化北路二○一号七楼
主权项 1﹒一种开口精纺装置,此装置包含一种架构(housing),其中设备一细丝入口与一细丝伸出装置,连带一精转轮;其自架构突出之推动轴藉移动架构可与位精纺机上之动力源相接或者脱离,以调节此等装置;其特征为该架构(2;102;202;302)为拆却或装上一联结于机器之支座(9)用,备有一相配之钻孔,设有某一种锁闩机构,经调整而与其支座(9)一齐运转。2﹒根据上述请求专利部份第1项之精纺装置,其特征为其锁闩机构各部份,或者设于架构(2;102;202;302)内,或置于支座(9)上,其结构与布置情况系用以限制此架构(2;102;202;302)在其支座(9)上之运动。3﹒根据上述请求专利部份第1项第2项之精纺装置,其特征为对于锁闩机构之每一锁棒,至少在架构(2;102;202;302)之运动方向设 置有两个互相分离之相对棒。4﹒根据上述请求专利部份第3项之精纺装置,其特征为两相对棒中有一棒系与一装在架构(2;102;202;302)之移动方向之托架连结;此托架系装固于架构(2;102:202;302)上作有限度之移位。5﹒根据上述请求专利部份第1至4项中一项之精纺装置,其特征为该架构(2;102;202;302)备有一项装置能控制在一种方向移动,并备有另一项装置推使该架构在相反方向运动;两者可选择运用;此等装置之安排系使第二项之力量强度足以胜过第一项之力量。6﹒根据上述请求专利部份第5项之精纺装置,其特征为每一项装置系设于架构(2;102;202;302)内之一动力源,第二项系一气动安装机构由机器加于此架构(2,102;202;302)上。7﹒根据上述请求专利部份第6项之精纺装置,其特征为其动力源系一压缩弹簧。8﹒根据上述请求专利部份第7项之精纺装置,其特征为该压缩弹簧(20)位置在该架构(2;102;202;302)之一穿孔内:弹簧之一端支持在架构(2;102;202;302)内,另一端之布置使其得以支架锁闩机构之一元件;此一元件附装于支座(9)上者。9﹒根据上述请求专利部份第6项之精纺装置,其特征为其气动安装设备包括机器之一压缩空气发生器与一带有活塞及气缸之安装机构;此气缸与活塞分别布置于架构反机器内,且系连销部份。10﹒根据上述请求专利部份第9项之精纺装置,其特征为其活塞系制成自架构(2;102;202;302)突出之一部份,而用以安装架构(2;102;202;302)之活塞部份之气缸则在机台之壁内形成。11﹒根据上述请求专利部份第9项第10项之精纺装置,其特征为活塞中有一个系装在架构(2;102;202;302)穿孔内之一套管(10)之突出架构(2;102;202;302)以外之末端突缘(12)。12﹒根据上述请求专利部份第1至11项之精纺装置,其特征为对于支座(9)之每一锁棒(15),有一两边弯曲末端之扁平滑杆(22)作相对棒用;此一滑杆系用一栓槽(23/24)夹持于架构上,能在架构(2;102;202;302)之移动方向上作定限移动。13﹒根据上述请求专利部份第12项之精纺装置,其特征为其扁平滑杆(22)之安排使其一部份能弯曲,俾使其构成相对棒(41)之各端片中至少有一片可用人工安置于与棒15相对之开锁位置。14﹒根据上述请求专利部份第12与13项之精纺装置,其特征为该二相对棒中之一系作固定环(16)于支座(9)上之用,此环支持于扁平滑杆(22)之弯曲端上;此环备有一相对插入式连结器(17),相当于自支座9突出之棒15所设之连结器。15﹒根据上述请求专利部份第1至14项中任一项之精纺装置,其特征其该主要用以供应空气之供应导管系装设在自架构(2;102;202;302)之一侧及自机器之另一侧中间,包括导管部份;(26/29,27/30,28/31)依照架构(2;102;202;302)相对于机器之移动方向而安装,且相互控制自由伸缩。16﹒根据上述请求专利部份第15项之精纺装置,其特征为导管部份(26,27,28)安装于架构(2;102;202;302)上。设有对机器之导管配件之弹性衬料。17﹒根据上述请求专利部份第15项16项之精纺装置,其特征为导管部份之布置在架构(2;102;;202;302)上之配件系突出于架构(2;102;202;302)外之算件。(26,27,28)。18﹒根据上述请求专利部份第15至17项之精纺装置,其特征为管件(26,27,28)系由一种特定长度组成以致其与机台1之导管相对部份(27,30,31)之连结仅出现于在架构(2;102;202;302)与机台(1)中间移动时之一部份时间。19﹒根据上述请求专利部份第15至18项之精纺装置,其特征为在管件(26,27,28)系与架构(2;102;202;203)之穿孔成轴向平行。20﹒根据上述请求专利部份第1至19项之精纺装置,其特征为各棒与相对以及供架构(2,102;202;302)用之安装设佣间之相互关联之结构与布置,使得管棒(15)与相对棒(16)锁合时,架构(2;102;202;302)系固定于其支座(9)上之第一位置,稳妥而不致从支座(9)上松脱(图1及4),架构(2;102;202;302)受弹簧(20)之力量而定位,使架构壁与机台1之相当表面接触,同时架构(2;102;202;302)之凸出轴(5,6)亦与机器之发动力元件(7,8)连结。架构(2;102;202;302)受到此弹簧(20)力量更强之一气动安装设备(36,13,12)之助而移动至其第二位置(图5)此架构(2;102;202;302)在其支座(9)上之第二位置系由扁平滑杆(22)之栓槽导沟(23/24)之限度定位所决定,在此位置上、凸出架构(2;102;202;302)外之轴(5,6)自其与机器推动元件之连结释出。当棒(15)与第一相对棒(16)间之连结脱离时,棒(15)乃与第二相对棒(41)发生连结,于是防止架构(2;102;202;302)自其支座(9)上松脱,此架构遂固定于其支座(9)上之第三位置。于最后所述锁合作用(15,41)解离之后,架构(2;102;202;302)遂可自其支座(9)上却下(图7)。机器与架构(2;102;202;302)间之供应导管之连结在第三位置(图6)时解离,而在第一与第二位置(图1,4,5)时经导管部份(26/29,27/30,28/31)保持作业。21﹒根据上述请求专利部份第20项之精纺装置,其特征为布置扁平滑杆(22)之挡板(37,38),致使档带有供突出于架构(2;102;202;302)外之轴(5,6)用之制动蹄(39,40)。22﹒根据上述请求专利部份第1至21项中任一项之精纺装置,其特征为当支座(9)系以其纵向轴在一垂直位置固装于机台(1)下时,架构(2;102;202;302)适宜安装在支座(9)上。23﹒根据上述请求专利部份第1至22项中至少一项之精纺装置,其特征为精纺转轮(4)及送料辊(3)之轴(6,5)之轴承箱(105,110)系支持在架构(102)之支座套管(106,111)内;此轴承箱(105,110)可藉一安装元件与一活栓杆之助,自架构(102)灵出之前面部份固装于支座衬套(106,111)之拚合轮缘(117)内;其活栓杆布置成一加压镫(114),局部扣紧支座衬套(106,111),主设有一轴向固定之压力蹄(115);其加压镫(114)依支座衬套(106,111)之纵长轴向斜装于相对放置,位于周线上之支持面(119)上,借助于加压镫(114)之转向部份面对支持面(119)同上至缓冲垫(123)而固定于架构(102)之对方,加压镫(114)之压力蹄(115)施压于文座衬套(106,111)之可适应的拚合轮缘(117)中一个或几个,其力量视缓冲垫(123)之位体而定,于是夹持轴承箱(105,110)于其位(图8至10)。24﹒根据上述请求专利部份第23项之精纺装置,其特征为加压镫(114)之内径与其沟槽之形状皆相当于支座衬套(106,111)之外围圆周;此一镫形物备有叉形之夹紧部份,其顶端布置有夹持部份(118)。与支座衬套(106,111)之支持表面(119)合拚作用。25﹒根据上述请求专利部份第23与24项之精纺装置,其特征为支持面(119)有一部份长度与支座衬套(106,111)之纵向中轴平行。26﹒根据上述请求专利部份第23至25项之精纺装置,其特征为支持面(119)系制成如支座衬套(106,111)之肩托、凹穴或助条。27﹒根据上述请求专利部份第23项之精纺装置,其特征为支持面(119)显系示支供座部份(118)之辐射安装面。28﹒根据上述请求专利部份第23至27项之精纺装置,其特征为支持面系(119)布置于支座衬套(106,111)之外侧。其高低使此支座衬套(106,110)之最大内径部份夹持轴承箱(105,110)。﹒,29﹒根据上述请求专利部份第23与24项之精纺装置,其特征为加压镫(114)与其压力蹄(115)系由一整片制成。30﹒根据上述请求专利部份第23﹒项之精纺装置,其特征为缓冲垫(123)可以移动,主安装于其固定螺栓(121)之不同位置。 31﹒根据上述请求专利部份第30项之精纺装置,其特征为其缓冲垫(123)系制成一装配螺栓(121)。32﹒根据上述请求专利部份第1至31项中至少一项之精纺装置,其特征为面对精纺转轮(4)之架构(202)之垫之背后,有几个与精纺转轮(4)旋转轴同心且在转轮之纵长方向前后相连配置之环形凹穴(218,219,220);此等凹穴有不同直径相当于不同大小精纺转轮(4)之工作直径,以便转轮能装配于此精纺装置(图11至13)。33﹒根据上述请求专利部份第32项之精纺装置,其特征为其凹穴(218,219,220)系依层次排列,在固定面之方向遂渐缩小直径。34﹒根据上述请求专利部份第32至33项之精纺装置,其特征为每一凹穴(218,219,220)之圆周面系与精纺转轮(4)之旋转轴平行,且在面对直径较大之凹穴边缘设有幅射形之定限表面(219,220)。35﹒根据上述请求专利部份第32至34项之精纺装置,其特征为其辐射形之定限表面(219,220)与每凹穴(218,219,220)之圆周面系成直角。36﹒根据上述请求专利部份第32项之精纺装置,其特征为其精纺转轮(4)于其本体后端设有一圆筒形外套部份(4a);在合环形间隙(221)区域内每一凹穴(218,219,220)之直径,为了配合精纺转轮(4)之圆筒形外套部份(4a)之外径而予以扩大。37﹒根据上述请求专利部份第32与36项之精纺装置,其特征为不同精纺转轮(4)之圆筒外套部份(4a)之轴长不同。38﹒根据上述请求专利部份第32至37项中任一项之精纺装置,其特征为由转轮(4)正前方表面所形成之平面(限制精纺转轮(4)轴向内运转室间者)相对于所有凹穴(218,219,220)之位置,对转轮外套之份何运转直径而言,均系保持相同。39﹒根据上述请求专利部份第32至38项之精纺装置,其特征为架构之凹穴(218,219,220)可布置一分开而能互换之部份而可固定于架构(202)内。40﹒根据上述请求专利部份第1至39项中至少一项之精纺装置,其特征为夹持转轮(4)之轴承箱之架构(302)部份可设备轴向及辐射安装面(319,320),轴并架构(317;322;329)之相当形状之相对面(317a,317b;322a,322b;329aa,329b;329c,329d;332a,332b)即安装于其中;在此位置精纺转轮(4)与检器之推动力源(8,314,315)一起运转之部份可安装于不同位置,如前述者;推动力源之各该部份系设置于精纺转轮运转轴之方向(图14─18)。41﹒根据上述请求专利部份第40项之精纺装置,其特征为辐射形安装面(319,320)系制成环形部份并有一肩托在轴之方向;轴承箱(317;322;329;332)突环缘之正面即支持于此肩托上;突缘之直径相当于该环径。42﹒根据上述请求专利部份第40项之精纺装置,其特征为其环状突缘设有孔隙供支撑零件(318)通过以连结此轴承架构(317;322;329;332)与架构(302)。43﹒根据上述请求专利部份第40项之精纺装置,其特征为架构(302)之安装面(319,320)备有拚合轮缘,如齿状啮紧相当之轴承架构(317;322;329;332)之边缘而防止其转动而移位。44﹒根据上述请求专利部份第40项之精纺装置,其特征第一机器上设有沿机器运转之一推动力源并设有皮带。此项带动装置(8)能加调整,使调整范围之每一最后位置皆能直接作用于精纺转轮(4)之轴(6)。45﹒根据上述请求专利部份第4﹒项之精纺装置,其特征为其轴承为已知之辊轴承(图14);或为流体轴承(图15),或为间接支座之轴承(图16及17)。46﹒根据上述请求专利部份第40项之精纺装置,其特征为轴承箱之远离架构(302)之部份备有接头,可与一简单力源例如与一电动机连接 47﹒根据上述请求专利部份第40项之精纺装置,其特征轴承被套(329)之相对面(329c,329d)备有弹性中间部份(333)(图17)。48﹒根据上述请求专利部份第47项之精纺装置,其特征为其弹性中间部份(333)与相对面(329c,329d)及轴承衬套(329)系制成一整体结构元件。
地址 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