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折叠式三轮车
摘要
申请公布号 TW113587 申请公布日期 1989.05.21
申请号 TW077201623 申请日期 1988.02.22
申请人 王福照 发明人 王福照
分类号 A61G5/08 主分类号 A61G5/08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恽轶群 台北巿松山区南京东路三段二四八号七楼
主权项 1.一种折叠式三轮车包括:(a)一可折叠总成包括:一主架,两背架,每一该背架枢接于该主架之后端上,可对各别之一纵轴转动而相重叠以在折叠该二轮车时与该主架慨略并列,两座位架,每一该座位架框接于该相对背架之下端且可对一水平轴旋转转在折叠该三轮车时重叠于该相对背架之一侧,两扶手构件,每一该扶手构件平常系可转动地连接于该相对背架外侧且可对一纵轴转动以在折叠该三轮车时重且于该相对背架之另一侧,一座位架锁紧机构,用以司释放地将该座位架锁紧于该主架上,两扶手构件锁紧机构,用以可释放地分别将该等扶手构件锁紧于该等座位架上,两踏板,每一该踏板平常系枢接于该主架之前端部且可对一水平轴旋转以在折叠该三轮车时移至一概略垂直二位置,及两轮轴,固定于该可折叠总成之雨侧;(b)两快速锁合机构;(C)两主轮,分别可分离且可转动地籍该等快速锁合机构连接至该相对轮轴之末端;(d)一转向轮,可分离地连接于该主架之前端部;(e)用以在折叠该三轮车时将该转向轮附着于该可折且总成上之装置;及(f)用以在折叠该三轮车时将该等主轮附着于该可折叠总成上之装置;藉此,该可折叠总成可打成一可携行小单元,然后再连接于该等主轮之间,以致于,该可携行小单元至少有一部份不伸出该等主输外,而可便于沿地面用手推动。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折叠式三轮车,更包括一驱动轮总成,其系可分离地连接于该可折叠总之后端部。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之折叠式三轮车,其中该驱动轮总包括:一后轮毂;两踏板,装于该后轮毂上;一后叉,固定于该后轮毂上;一驱动轮,可转动地装于该后叉土且可由该等踏板驱动之;一鞍座;一概呈垂直之鞍座支管,固定于该后轮毂上且其内表面设有一长向延伸之键;一鞍座支杆,固定于该鞍座之底部,可在该鞍座支管内移动,包括一键槽及多数个长向等间隔之卡槽,该键槽可与该鞍座支管之键衔接以防止该鞍座支管与该鞍座支杆间之相对转动:一鞍座锁紧杆,可转动地装于该鞍座支管上,有一卡合端可与一该卡槽衔接,且有一释放端可供作动以使该卡合端脱离该卡槽;及一扭转弹簧,用以迫使该鞍座锁紧杆之该卡合端移向该鞍座支杆以与一该卡槽衔接,从而防止该鞍座支杆与该鞍座支管间之轴向相对位移;藉此,籍着该鞍座锁紧杆之该卡合端与该等卡槽之一选择地衔接,即可调整该鞍座之高度。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所述之折叠式三轮车,其中该驱动轮总成包括一具有刹车索之刹车索总成,以供该驱动轮之刹车,该刹车索之前部装于该可折叠总成上且其后部可分离地装于该驱动轮总成上,且其中该可折叠总成有贮放管之一端设有嵌孔,藉此,当折叠该三轮车时,该刹车索之该后部可自该驱动轮总成移出,然后,经由该嵌孔插入贮藏于该贮放管内。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所述之折叠式三轮车,其中该等背架中至少有一背架设有一驱动轮嵌孔,且其中该驱动轮总成之该后叉上设有一定位梢,可在折叠该三轮车时紧紧地嵌插于该背架之驱动轮嵌孔内,以将该驱动轮附着于该背架上。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之折叠式三轮车,其中该驱动轮之前端设有两平行之第一水平管,且其中该可折叠总成之后端设有两平行之第二水平管,藉以分别可分离地与该等第一水平管连接。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之折叠式三轮车,其中每一该第一水平管包括一嵌入该相对第二水平管后端且具有一第一垂直贯孔之推扭状前瑞、一固定于该推拔状前端之管体,一枢接于该管体上且其自由端靠在该管体上之驱动轮锁紧杆,及一枢接于该驱动轮锁紧杆且具有一扩大自由端部之卡杆,且其中每一该第二水平管包括一固定于其上且用以扣住该卡杆之U形凸块,一与该第一垂直贯孔相对之第二垂直贯孔,及一穿过该第一及第二垂直贯孔之锁紧销;藉此,当该驱动轮锁紧杆之自由端向上转时,该卡杆便可脱离该U形凸块,使该第一与第二水平管可分离。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折叠式三轮车,其中该等背架系位于该主架之两边,且其中该等轮铀亦位于该主架之雨边,在同一边之该背架与轮轴可对同一纵轴转动。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折叠式三轮车,其中该等背架、座位架及扶手构件之转轴均位于同一平面上。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折叠式三轮车,其中该座位架锁紧总成包括:每一该座位架之自由端设有一横向延长管;及该主架包括一枢接于该相对横向延长管下方之钩杆,及一枢接于该钩杆上以供握持该等横向延长杆之钩,该钩杆之自由端系靠于该主架上;藉此,当该钩杆之该自由端向上转向该等横向延长管时,该钩便可脱离该等横向延长杆,以供折叠该座位架。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折叠式三轮车,其中每一该扶手构件锁紧机构包括:一圆柱形凸笋,自该座位架横向向外伸出且在其端面设有一螺孔;一横向套筒,连接于该扶手构件下端,套于该圆柱形凸笋上,其内具有一贯穿之螺孔与该圆柱形凸笋之该螺孔对齐;及一调整螺栓,可活动地装于该横向套筒上且在其该螺孔内,可分离地衔接于该圆柱形凸笋之该螺孔内,具有一便于旋转之头部。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折叠式三轮车,其中该用以在折叠该三轮车时将该转向轮附着于该可折叠总成上之装置包括:该主架包括一固定于其上之垂直外套筒,及一轴枢于该外套筒内之内套筒;一前叉,可转动地连接于该转向轮上;一转轴,固定于该所叉之上端,向上穿过该内套筒,有一设有螺纹之上端部恰伸出该内套筒;及一锁紧螺帽,与该内套筒及该转轴之该上端部衔接,以将该转轴固接于该内套筒上:藉此,当折叠该三轮车时,藉着使该锁紧螺帽脱离该转轴,携带该前叉及转向轮之该转轴即可脱离该内套筒,然后,该转轴将被嵌入该内套筒之端开口,并藉该锁紧螺帽锁紧于该内套筒上。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折叠式三轮车,其中每一该轮轴为一圆柱形且具有贯孔之铀体,其中每一该主轮有一轮軗及用以轴枢该轮轴之轴承,且其中每一该快速锁合机构包括:一凸轮杆,穿过该轮轴之该贯孔;一凸轮转子,固定于该凸轮轴上且具有一最大半径区域可接触该输毂之端面;及用以迫使该凸轮杆以一方向旋转,以使该凸轮转子之最大半径区域接触该轮毂端面之装置。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所述之折叠式三轮车,其中该用以在折叠该三轮车时将该等主输附着于该可折叠成之装置包括一自每一该踏板底面向下伸出之圆柱,该圆柱之形状构造同于该轮轴之形状构造,藉此,当折叠该三轮车时,该等踏板可转至其垂直位置,使该等圆柱共轴地横向向外仲出,以藉该等快速锁合机构状该等主轮锁紧于该等圆柱上。图示简单说明:第1及第2图为本创作由一折叠式三轮车及一后驱动轮总成所构成之四轮车之立体图:第3图为本创作该所且式三轮车之主架之立体图;第4图为本创作该折叠式三轮车之两可折叠背架之立体图,其中假想线表示一背架之折叠位置;第5图为表示如何将一座位架铰链接头固定于该背架上之示意图;第6图为本创作该折叠式三轮车之两可折叠座位架之立体图,其中一座位架已被炘叠;第7及8图为表示本本创作该折叠式三轮车之该座位架如何锁紧于该主架上之示意图;第9图至11图为表示本创作该折叠式三输车之一可拆叠扶手构件如何锁紧于该座位架之示意图;第12图为本创作该折叠式三轮车之两可折叠踏板之立体图;第13图为表示本创作该折叠式三轮车之一可拆离转向轮如何可转动地装于该主架上之示意图;第14图为本创作该所叠式三轮车之前叉之示意图;第15图为本创作该折叠式三轮车之两轮轴、一主轮毂、及一快速锁合机构之分解立体图;第16及17图为说明本创作该折叠式三轮车如何籍该快速锁合机构将该轮轴与该主输毂锁合在一起之示意图;第18图为本创作该折叠式三轮车之该轮轴、主输毂与快速锁合机构之组合立体图;第19图为本创作该折叠式三轮车之该快速锁合机构之分解立体图;第20图为本创作该所且式三轮车之该等轮轴、该主轮毂、及一蝶形螺帽之分解立体图;第21图为表示本创作该动轮总成如何藉一双重锁紧机构锁紧于该折叠式三轮车上之示意图;第22至24图为本创作该驱动轮总成之一可拆离鞍座之装置示意图:第25图及26图为本创作该折叠式三轮车之该双重锁紧机构之使用示意图;第27图为说明本创作该折叠式三轮车枢装于一转向外管上之两水平连接管之折叠示意图;第28图为本创作该折叠式三轮车之一刹车索之定位示意图;第29图为本创作该折叠式三轮车之立体图;第30图及31图为本创作该折叠式三轮车之一可折叠总成完全折叠之示意图:第32图为本创作该折叠三轮车该可折叠总成与该转向轮完全折叠后之立体图;及第33图及34图为本创作该四轮车完全折叠成一可携行之小单元后之立体图。
地址 台北巿潮州街三十一号三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