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核子反应器控制捧驱动机构之曲线平移闩锁及连结配置
摘要 核子反应炉控制棒驱动机构(32)之闩锁及连杆配置(112)包括一有一长形体(118)之闩锁(114),该长形体有相对之两端(118A,118B)、相反之两侧边(118C,118D)、及多个闩齿(116)沿该两侧边之一而介于两端之间设置。此种配置亦包括多个连杆(126,128,130)。第一连杆(126)以枢转方式于邻靠一端(118A)之处与闩体(118)相连,并可枢转地连于一电磁电枢(86,88),供经由该第一连杆(126)施加原动力于闩体(118)。第二及第三连杆(128,130)以彼此平行关系枢转地连接该闩体(118)及连于一支撑管(58),俾与其界定成一平行四边形,致当原动力经第一连杆(126)加于闩体(118)上时,该闩体(118)及因之各闩齿(116)乃接受朝向及脱离闩锁位置之曲线运动。
申请公布号 TW173413 申请公布日期 1991.11.21
申请号 TW080105797 申请日期 1991.07.25
申请人 西屋电器公司 发明人 约翰.尤根.泰塞洛
分类号 G21C7/12 主分类号 G21C7/12
代理机构 代理人 陈长文 台北巿敦化北路二○一号七楼
主权项 1. 一种在核子反应炉(10)之控制棒驱动机构(32)内之闩锁及连杆配置 (112),包含 :(a) 至少一个包括一长形闩体 (118)之闩锁 (114) ,该闩体有一对相对之端部(1l8A 、 118B) , 一对相对之侧边(118C,118D),及多个闩齿 (116) 沿该闩体( l18 )之一个侧边( 118C )而在其相对两端(118A、1188)之间设置 ; 及(b) 多每个连杆(126.128.130),该等连杆之第一根 (126) 于靠近闩体 (118)之一端(l18A)处可枢转地与其相连,并可枢转地连于一构件(86.88) ,供在该闩体 (118) 之相对两端(118A、118B) 间沿闩体纵向施一原动力,第二及第三连杆(128.130)以彼此平行之关系可枢转地连于闩体 (118) 及连于一支撑件 (58),俾与彼等形成平行四体形,致当原动力经由第一连杆 (126) 施于闩体 (118) 上时,该闩体 (118) 及因而闩齿 (116) 乃受到移向及移离闩锁位置之曲线运动。2. 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l项所述之配置(112) ,其中该闩体 (118) 在其一端(l18A) 有一槽 (120) , 而该第一连杆(126) 系在该槽 (120) 内可枢转地连于该闩体 (l18)。3. 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l项所述之配置(112),其中该闩体 (118) 有相对之两面(118E、l18F) ,在其每一面中设有一凹穴 (122A 、122B),该第二及第三连杆(128.130)是在此等凹穴(122A、122B)内可枢转地连于该闩体(118)。4. 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l项所述之配置(112),其中该闩体 ( 140 ) 有一槽 ( 120 )伸展于该闩体之相对两端 (140A、140B)之间,而该等第一、第二及第三连杆(126、128.130)系在该槽 (120) 内可枢转地连于该闩体 (140)。5. 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配置(112) ,其中第一连杆 (142) 有一开叉之端部,藉此将其可枢动地装于闩体 (144)上。6. 一种在核子反应炉(10)之控制棒驱动机构(32)内之闩锁及连杆配置 (112) ,包含 :(a) 一支撑件 (58) ;(b) 至少一个包括一长形闩体(118)之闩锁 (114) ,该闩体有一对相对之端部(118A 、118B) ,一对相对之侧边118C、118D) ,及多个闩齿 (116) 沿该闩体 (118)之一个侧边 (118C)而在其相对两端 (118A 、l18B)之间设置 ; 及(C) 多根连杆 (126.128 ; 130) ,该等连杆之第一根 (126) 于靠近闩体 (118) 之一端 (118A)处可枢转地与其相连,并可枢转地连于一构件 (86.88) 供在该闩体 (118)之相对两端 (118A、118B)间沿闩体纵向施一原动力,第二及第三连杆(128.130)以彼此平行之关系可枢转地连于闩体 (118) 及连于该支撑件 (58),俾与彼等形成平行四体形,致当原动力经由第一连杆 (126) 施于闩体 (118)上时,该闩体 (118) 及因而闩齿 (116)乃受到移向及移离门锁位置之曲线运动。7. 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之配置(112) ,其中该闩体 (118) 在其一端(118A) 有一槽 (120 ) ,而该第一连杆(126) 系在该槽(120)内可枢转地连于该闩体(118)。8. 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之配置(112) ,其中该闩体 (l18) 有相对之两面(118E、118F) ,在其每一面中设有一凹穴 (122A 、122B) ,让第二及第三连杆(128.130)是在此等凹穴(122A 、122B)内可枢转地连于该闩体 (118)。9. 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之配置(112) ,其中该闩体 (140) 有一槽 (120)伸展于该闩体之相对两端 (140A、140B)之间,而该等第一、第二及第三连杆(126、128.130)系在该槽 (120)内可枢转地连于该闩体 (140) 。10. 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之配置(112), 其中该第一连杆 (142) 有一开叉之端部,藉此将其可枢转地装于闩体(144) 上 。图示简单说明 :图1是以往技艺之核子反应炉纵剖面图 ;图2是以往技艺之核子反应炉控制棒驱动机构纵向剖开透视图:图3是图2之控制棒驱动机构之放大片断纵剖面图:图4是沿图3之线4一4所取之控制棒驱动机构放大横剖面图 ;图5是沿图3之线5一5所取之控制棒驱动机构另一放大之横剖面图 ;图6是控制棒驱动机构之放大片断图,绘示以往技艺之闩锁及连杆配置朝向驱动杆轴伸展至与该轴上各圆周沟构之一相接合之位置 ;图7是控制棒驱动机构之放大片断图,绘示以往技艺之闩锁及连杆配置从驱动杆轴退回至与轴上各圆周沟槽之一相分离之位置 ;图8是以往技艺之闩锁及连杆配置从控制棒驱动机构取下后之侧面正视图 ;图9是图8中沿线10一10所见之该闩锁及连杆配置之正面正视图 ;图10是图9中沿线10一10所见之该闩锁及连杆配置之顶面平面图;图11是图8中沿线11一11所见之该闩锁及连杆配置后面正视图 ;图12-17是控制棒驱动机构之片断纵剖面图,绘示相对于该机构之静止外壳逐步升举其驱动杆轴之各步顺序 ;图18是用于图1核子反应炉之以往技艺控制驱动棒簇总成之缩小透视侧面图 ;图19是图18中沿线19一l9所见之该控制棒簇总成之顶部平面图 ;图20是沿图l之线20一20所取之控制棒簇总成及引导管总成之放大横剖面图 ;图21是控制棒位于导管内其一端之放大片断图 ;图22及23乃控制棒簇总成及导管接受该总成之控制棒之示意图,绘示于每一燃料周期间藉三步重行放置燃料棒簇总成之以往技艺方法各阶段之顺序 ;图21—27乃控制棒簇总成及导管接受该总成之控制棒之示意图,绘示于每一燃料周期间藉单步、每步多次重行放置燃料榨簇总成之本发明专利申请之方法各阶段顺序 ;图28是类似于图6之控制棒驱动机构之放大片断图 ,但绘示本发明一种改进之闩锁及连杆配置之一个实体朝向驱动杆轴伸展至与该轴上之多道固周沟槽相接合之位置 ;图29是类似于图7之控制棒驱动机构之放大片断图 ,但给示本发明改进之闩锁及连杆配置从驱动杆轴缩回至与该轴上多道圆周沟槽相脱离之位置 ;图30是图28及29之该种改进之闩锁及连杆配置之闩体侧视图 ;图31是图30中沿线31一31所见之该闩体正视图 ;图32是图31中沿线32一32所见之该闩体顶部平面图 ;图33是图30中沿线33一33所见之该闩体后视图 ;图34是图33中沿线34一34所取之该闩体纵向剖面图 ;图35是图28及29之该种改进之闩锁及连杆配置一个实体之侧视图 ;图36是图35中沿线36一36所见该改进之闩锁及连杆配置后视图 ;图37是本发明改进之闩锁及连杆配置另一实体之侧视图 ;图38是图37中沿线38一38所见该改进之闩锁及连杆配置后视图 ;图39是本发明改进之闩锁及连杆配置又另一实体之侧视图 ;图40是图39中沿线40一40所见该改进之闩锁及连杆配置后视图 ;
地址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