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可提高热功效率之循环装置
摘要 一种可提高热功效率之循环装置,系包括一冷凝器、一增压泵组、一热交换器组、一涡轮机组、一混合器组,藉此形成一单回路多重压力循环系统,用以将工作流体阶段性加压加热,藉此降低热源及系统之不可逆性,以增加热能利用率及热效率,达成热能回收效率提升之目的者。伍、(一)、本案代表图为:第___五___图(二)、本案代表图之元件代表符号简单说明:50-可提高热功效率之循环装置51-冷凝器 52-增压泵组521-第一增压泵 522-第二增压泵53-热交换器组 531-第一热交换器532-第二热交换器 533-第三热交换器54-涡轮机组 541-第一涡轮机542-第二涡轮机 55-混合器组551-第一混合器 H-热源
申请公布号 TW549425 申请公布日期 2003.08.21
申请号 TW091220227 申请日期 2002.12.13
申请人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发明人 刘博滔
分类号 F25B9/14 主分类号 F25B9/14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1.一种可提高热功效率之循环装置,其包括:一冷凝器,用以冷凝工作流体;一增压泵组,系将工作流体增压至多种不同压力状态;一热源,系由一循环管路中的工作流体与该冷凝器热交换所产生的,藉由该工作流体带走该冷凝器所产生的热能;一热交换器组,系将该热源依不同压力状态之工作流体,依序由高温加热至低温状态;一涡轮机组,系依不同温度压力之工作流体,由高温高压至低温低压依序流入此机组;一混合器组,系将较高压之涡轮机所排放之工作流体与较低温低压之工作流体混合,混合后之工作流体流入较低压之涡轮机组;藉由上述构件,工作流体经由冷凝器冷凝后送入增压泵组,由增压泵组产生不同压力之工作流体后送入该热交换器组,经由热交换器组依序加热或蒸发后,用以推动涡轮机组作功,而高压工作流体经由高压涡轮机作功后产生之过热蒸气与较低压之工作流体经由混合器混合成饱和蒸气进入较低压之涡轮机,最终涡轮机所排放之工作流体流回冷凝器再度冷凝,以完成一循环。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可提高热功效率之循环装置,其所使用之工作流体系为有机溶剂者。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可提高热功效率之循环装置,其中,该冷凝器系将回收之气态热能的工作流体冷凝为液态工作流体者。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可提高热功效率之循环装置,其中:该增压泵组,具有第一增压泵、第二增压泵;该热交换器组,具有第一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第三热交换器;该涡轮机组,具有第一涡轮机、第二涡轮机;该混合器组,具有至少一混合器;藉此,一部分工作流体流经第一增压泵、第一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后,进入混合器;其余工作流体流经第二增压泵、第一热交换器、第三热交换器、第一涡轮机后,进入混合器,工作流体于混合器组中混合再送入第二涡轮机膨胀作功,作功后之工作流体流回冷凝器再度冷凝。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可提高热功效率之循环装置,其中,该第二增压泵之压力高于第一增压泵者。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可提高热功效率之循环装置,其中,该第一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第三热交换器依序由低温低压升至高温高压者。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可提高热功效率之循环装置,其中,该第二涡轮机之压力低于第一涡轮机者。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可提高热功效率之循环装置,其中:该增压泵组,具有第一增压泵、第二增压泵、第三增压泵;该热交换器组,具有第一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第三热交换器、第四热交换器、第五热交换器;该涡轮机组,具有第一涡轮机、第二涡轮机、第三涡轮机;该混合器组,具有第一混合器、第二混合器;藉此,一部分工作流体流经第一增压泵、第一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后,进入第二混合器;其余工作流体之一部分流经第二增压泵、第一热交换器、第三热交换器、第四热交换器,进入第一混合器;其余工作流体流经第三增压泵、第一热交换器、第三热交换器、第五热交换器、第一涡轮机后,进入第一混合器,于第一混合器混合之工作流体再被送入第二涡轮机膨胀作功,第二涡轮机所排放之过热工作流体与前述较低压之工作流体于第二混合器中混合再送入第三涡轮机膨胀作功,作功后之工作流体流中冷凝器再度冷凝。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所述之可提高热功效率之循环装置,其中,该第一增压泵、第二增压泵、第三增压泵之压力系依序由低压升至高压者。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所述之可提高热功效率之循环装置,其中,该第一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第三热交换器、第四热交换器、第五热交换器依序由低温低压升至高温高压者。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所述之可提高热功效率之循环装置,其中,该第一混合器之压力高于第二混合器者。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所述之可提高热功效率之循环装置,其中,该第一涡轮机、第二涡轮机、第三涡轮机之压力系依序由高压降至低压者。图式简单说明:图一A系传统有机朗肯循环之方块示意图。图一B系传统有机朗肯循环之温度-熵(T-S)关系图。图一C系传统有机朗肯循环之热源温度和工作流体温度变化之示意图。图二系习知一种「能量产生方法」之方块示意图。图三系习知一种「采用中低温工作流体源之发电厂」之方块示意图。图四系习知一种「采用有机工作流体之朗肯循环发电厂」之方块示意图。图五本创作之一较佳实施例之方块示意图。图六系本创作之温度-熵(T-S)关系图。图七系本创作之热源温度和工作流体温度变化之示意图。图八系本创作之另一较佳实施例之方块示意图。
地址 新竹县竹东镇中兴路四段一九五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