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液体化学薄浆装置及该装置中导管系统之阀开关配置
摘要
申请公布号 TW113499 申请公布日期 1989.05.21
申请号 TW077101400 申请日期 1988.03.14
申请人 千田昌平;大阪防水建设杜股份有限公司;日特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柏山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千田昌平;山本直机;佐藤康典;宫崎康雄
分类号 F01L21/00 主分类号 F01L21/00
代理机构 代理人 张丽水 台北巿吉林路二十四号十楼之一
主权项 1.一种液体化学薄浆注入装置,包括:一具于其最下端装置有挖孔刀的灌浆杆;第一纵向流路位于所述灌浆杆上并在灌浆杆顶端部份设有开口;第二纵向流路位于所述灌浆杆上并环绕着第一纵向流路而在灌浆杆顶端部份亦设有开口;第三纵向流路位于所述灌浆杆较下方中央部份而所述第三纵向流路及第一纵向流路乃保持相通,且在上述灌浆杆靠近最下端部份说有开口;上方侧面连通孔,下方侧面连通孔及上方排放孔乃位于上述第三流路之上方内侧环壁,上方及下侧面连通孔彼此间由一垂直部份空间予以隔开,经由上方及下方侧面连通孔第二流路及第三流路形成通路,而上方排放孔及上侧面连通孔二者皆位于同一高度;在第二流路上方部份内设有一具可以做垂直往复运动的活塞阀,其活塞位于上述下方连通孔之上,而活塞乃经由另一弹簧经常赋予上昇趋势;由此,当活塞阀上昇时,上方连通孔及上方排放孔因活塞之阻挡而封闭,同时,第二流路乃经由下方连通孔及第三流路下方部份形成通路,而当活塞下降时即开放上方连通孔及上方排放孔,同时,阻动第二流路经由下方连通孔与第三流路下方部份形成连通,为其特征者。2.依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液体化学薄浆注入装置,其中该活塞阀乃具有一活塞杆从活塞向下延伸者。3.依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之液体化学薄浆注入装置,其中该活塞杆顶端乃接合一个较大直径圆柱并可在第三流路内侧环壁内保持滑动接触者。4.依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述之液体化学薄浆注入装置,其中该活塞杆乃设置有上方侧孔、下方侧孔及用以连通上下方侧孔之纵向长孔而实际上上方、下方侧孔及纵向长孔乃构成另一流路者。5.依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或第2项所述之液体化学薄浆注入装置,其中该位于第三流路下方内侧环壁之下方排放孔,除上述之设置于第三流路上方部份之第一活塞阀外,在第三流路下方部份内另设置一具可以做垂直往复运动之第二活塞阀,该第二活塞阀设置有上方侧孔及用以连通上方侧孔之纵向长孔,而当第二活塞阀上昇时位于第二活塞阀之上方侧孔即开放与第三流路形成通路,当第二活塞阀下降时位于第二活塞阀之上方侧孔即封闭第三流路形成通路者。6.依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所述之液体化学薄注入装置,其中当第二活塞阀上昇时,下方排放孔乃由第二活塞阀封闭者。7.依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所述之液体化学溥浆注入装置,其中该下方排放孔之外环周围设有一环状弹性阀者。8.依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所述之液体化学薄浆注入装置,其中该第二活塞阀乃设有下方侧孔,用以与纵向长孔形成通路,而此下方侧孔乃突出于第三流路之出口部且在此第二活塞阀之下方侧孔周围设有环状弹性阀者。9.依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所述之液体化学薄浆注入装置,其中该第二活塞阀除设有第一纵向长孔外,于上方部份另设有上方纵向长孔,而当第二活塞阀下降时,第二纵向长孔即与下方排放孔形成通路者。10.一种阀转换排列配置,乃用于设有挖孔刀之液体化学薄浆装置上,包括:第一导管流路及第二导管流路分别加注凝固液将及主要药浆至所述灌浆杆内;二个支流导管经由第一转换阀共同连接于第一导管流路的上流部份,分别用以注入快速凝固液浆及常速凝固液浆至第一导管流路内部;一具共通导管流路,其一端乃经由第二转换阀连接于第一导管流路之单一转换阀的下流部份而共通道管流路的另一端则连接于第二导管流路;第一转换阀及第二转换阀分别由第一从动齿轮及第二从动齿轮所联动,第一从动齿轮及第二从动齿轮环绕于主动齿轮周围,间隙角为90度,主动齿轮装置配于一具杠杆轴之上,为一半圆部份带有齿轮之半圆扇形齿轮,第一从动齿镀及第二从动醯 齿轮皆合啮于主动齿轮,而第一从动齿轮及第二从动齿轮直径大小均为主动齿轮直径的二分之一为其特征者。11.依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之阀转换配置,其中第一转换阀及第二转换阀均为双向型式阀者。图示简单说明: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灌浆杆之纵向剖面正视图,表示挖孔过程中之状态。图2为图1之灌浆杆纵向剖面正视图,表示所注入的快速凝固薄浆液从上方排放孔向外喷出时的状态。图3为部份纵向剖面正视图,表示图1中的灌浆杆注入常速凝固薄浆液从下方排放孔向刀外喷出时的状态。图4为沿图1的A-A截面线所得的横向剖面视图。图5为沿图2的B-B截面线所得的横向剖面视图。第6为沿图3的C-C截面线所得的横向剖面视图。图7到图10乃为图1所示的灌浆杆,在各种不同操作状况下之内部动作示意图。图11为依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灌浆杆的部份纵向剖面正视图,表示灌浆杆在挖孔过程中之内部动作状态。图12与图11相似,亦为灌浆杆的部份纵向剖面正视图,表示所注入的快速凝固薄浆液从上方排放孔向外喷出时的状态。图13为部份纵向剖面正视图,表示图11中的灌浆杆的另一动作,特别是所注入的常速凝固薄浆液从下方排放孔向外喷出时的状态。图14为沿图11的D-D截面线所得的灌浆杆横向剖面视图。图15为沿图13的E-E截面线所得的灌浆杆横向剖面视图。图16为依本发明的再另一实施例灌浆杆的部份纵向剖面正视图,表示灌浆杆在挖孔过程时之内部动作状态。图17为图16之灌浆杆的部份纵向剖面正视图,表示所注入的常速凝固薄浆液从下方排放孔向外喷出时的状态。图18为依本发明的更另一实施例灌浆杆部份纵向剖面正视图,表示灌浆杆在挖掘过程中之内部动作状态。图19为图18之薄浆杆的部份纵向剖面正视图,表示所注入的快速凝固药液从上方排放孔向外喷出时的状态。图20为部份纵向剖面正视图,表示图18中的灌浆杆的另一动作,特别是所注入的常速凝固薄浆液从下方排放孔向外喷出时的状态。图21为沿图l9的F-F截面线所得的灌浆杆横向剖面视图。图22为沿图l9的G-G截面线所得的灌浆杆横向剖面视图。图23和图24为下方排放孔弹性阀之防护装置纵向剖面正视图。图25为上述防护环圈透视图。图26为所注入液体之流路导管系统的示意图。图27A到图27D为流路导管系统中各种不同阀的转换状态之示意图。图28为本发明中,转换阀之排列配置系统的正视图。图29为本发明中,齿轮系统的平面图。图30为本发明中,从动齿轮及转换阀间之联动机构的平屇图。图31为本发明之控制面盘的平面图。
地址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