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纤维加强之塑胶物品
摘要
申请公布号 TW123210 申请公布日期 1989.11.21
申请号 TW077102224 申请日期 1988.04.06
申请人 维京台普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布罗尼斯劳.瑞得汶;安得鲁E.贝利;艾恩S.比吉斯
分类号 C08J5/04 主分类号 C08J5/04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恽轶群 台北巿松山区南京东路三段二四八号七楼
主权项 1﹒一种可透气性仿片状结构体,其中包括5%至50%重量比加强纤维(约5至约50毫米长)及50%至%%重量比全然或大体未固化之微粒状非交联之弹性体物料,其中含纤维之组分及弹性体之组分结合而生成可透气结构组。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可透气性仿片状结构体,其中之纤维系呈单一分立纤维型式。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可透气性仿片状结构体,其中之未交联弹性体为天然橡胶,合成橡胶或苯乙烯丁二烯橡胶。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可透气性仿片状结构体,其中之弹性组物料为热塑性者。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所述之可透气性仿片状结构体,其中之弹性组物料为某些苯乙烯嵌段之共聚物,聚烯烃掺合物,聚尿酯或共聚酯。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所述之可透气性仿片状结构体,其中之微粒状弹性体物料及纤维系已藉加热黏合在一起。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可透气性仿片状结构体,其中在制造过程中加入黏合剂以提供黏合。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所述之可透气性仿片状结构体,其中之结合剂为羧基甲基纤维素或淀粉。9﹒如前述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可透气性仿片状结构体,其中纤维直径为13微米或以下。10﹒如前述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可透气性仿片状结构体,其中之弹性体物料系呈粉末型式。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之可透气性仿片状结构体,其中之微粒状弹性体物料大小不比1﹒5微米更粗糙。12﹒如前述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之可﹒气性仿片状结构体,其中之黏合程度经过控制而内聚,但仍保有充分挠曲性可允许该结构体被绕卷者。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可透气性仿片状结构体,其中之黏合程度经过控制而生成一种刚性但可透气之片状物。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所述之可透气性仿片状结构体,其中之可透气性结构体藉热及压力固化者。15﹒一种制造可透气性仿片状含纤维结构体之方法,此方法包括使用5%至50%至5至50毫米之单一纤维自50%至95%重量此全然或大体未固化微粒状非交联弹性体物料生成网状物,然后处理网状物而使得纤维与弹性组物料黏合在一起。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所述之方法,其中之微粒状弹性体物料系天然橡胶,合成橡胶或苯乙烯丁二烯橡胶。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所述之方法,其中之微粒状弹性体物料系天然橡胶,合成橡胶或苯乙烯丁二烯橡胶。1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所述之方法,其中之弹性体物料之热塑性者。1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8项所述之方法,其中之弹性体物料为某些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聚烯烃掺合物,聚尿酯或共聚酯。2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8项所述之方法,其中可透气性结构体系藉热或压力而固化者。21﹒如前述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所述之方法,其中微粒弹性体物料系藉加热而黏合在一起。2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1项所述之方法,其中系采用通过空气加热。2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所述之方法,其中加入一种结合剂以供黏合。2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3项所述之方法,其中之结合剂为羧基甲基纤维素及淀粉。25﹒如前述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所述之方法,其中纤维直径为13微米或以下。26﹒如前述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所述之方法,其中弹性体物料系呈粉末型式。2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6项所述之方法,其中微粒状弹性体物料之大小不会比1﹒5微米更粗糙。28﹒如前述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所述之方法,其中黏合程度经过控制而使得各组分内聚但仍保有充分挠曲性可允许该结构体被绕卷者。29﹒如前述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所述之方法,其中之黏合程度经过控制而生成一种刚性但可透气之片状物。30﹒如前述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所述之方法,其中包括在造纸机上生成网状物。31﹒如前述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所述之方法,其中之网状物系使用乾燥技术而制得者且结合剂系利用喷洒机或经由在网状物生成之后进行浸泡及排乾水而施用者。32﹒如前述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所述之方法,其中含纤维结构体含量全然为热塑性物料,此种物料在加压下进行加热及冷却而执行固化。33﹒如前述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所述之方法,其中之片状物随后经模塑成预定形状。图示简单说明第1图为根据本发明含纤维结构体之部份图解断面图;第2图为第1图含纤维结构体之部份图解显微图;第3图为执行本发明较佳之装置之图解侧面图及;第4图为非必要地执行额外制程步骤用之装置之图解侧视图。
地址 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