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高入射角逆反射物体及其制法
摘要 一种逆反射物体,其在极高入射角及低入射角时,提供有效之逆反射亮度。
申请公布号 TW297865 申请公布日期 1997.02.11
申请号 TW085107490 申请日期 1996.06.21
申请人 孟尼苏泰矿务及制造公司 发明人 大卫.乔治.雪勒;泰瑞.罗夫.贝里;乔治.法兰西斯.杰可伯;路易士.克莱门.贝利沙;赖利.肯尼斯.史都普;戴尔.哈兰.好斯查德
分类号 G02B5/136 主分类号 G02B5/136
代理机构 代理人 陈长文 台北巿敦化北路二○一号七楼
主权项 1. 一种逆反射物体,包含:(a) 逆反射基座薄片,包含一序列逆反射元件及一盖层;及(b) 一序列折射元件,黏附于该基座薄片之前表面,使得射入该序列折射元件上之某些光线得以折射而传送至该基座薄片内,而由该基座薄片逆反射后进一步地由该折射元件折射,俾由该物体逆反射。2. 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物体,其中至少该盖层之顶层及该折射元件,属于类似之聚合物族系。3. 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物体,其中该基座薄片包含至少包含植入式镜片逆反射薄片或隐藏式镜片逆反射薄片组群之一。4. 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物体,其中该物体在高于85度之入射角时之逆反射高度,高于该物体不含该序列折射元件之逆反射亮度。5. 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物体,另外包含防滑颗粒。6. 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物体,其中至少某些该折射元件包含选自内含陶瓷及聚合物材料组群之材料。7. 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物体,其中至少某些该折射元件所包含之聚合物材料,选自包含萤光聚合物、聚碳化物、压克力、聚脂、聚胺酯、聚氯乙烯、聚烯烃共聚物及其混合体。8. 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物体,其中至少某些该折射元件包含热塑材料。9. 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物体,其中至少某些该折射元件包含脂肪族聚胺酯。10. 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物体,其中至少某些该折射元件包含聚乙烯酸共聚物。11. 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物体,其中至少某些该折射元件,具有数値为45之Shore A硬度。12.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物体,其中该折射元件为任意之形状。13. 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物体,其中至少某些该折射元件在水平剖面上具有圆形轮廓。14. 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物体,其中至少某些该折射元件在垂直剖面上具有圆形轮廓。15. 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物体,其中至少某些该折射元件在垂直剖面上具有概略呈平面之前表面。16. 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物体,其中至少某些该折射元件同时在水平及垂直剖面上具有圆形之轮廓。17. 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6项之物体,其中该折射元件在其基座处具有大约45度及135度间之接触角。18. 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6项之物体,其中该折射元件在其基座处具有大约60度及大约110度间之接触角。19. 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物体,其中该折射元件具有介于大约200及6000微米(1微米为百万分之1米)间之平均高度。20. 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物体,其中该折射元件具有介于大约1000及4000微米间之平均高度。21. 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物体,其中该折射元件基座处之平均宽度大约2至5倍于该折射元件之平均高度。22. 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物体,其中凸出于该基座薄片前表面上之折射元件部位呈半球形。23. 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物体,其中该折射元件之形状为小于50%之半球体。24. 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物体,其中该折射元件接触该逆反射基座薄片之小于50%之表面积。25. 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物体,其中该折射元件接触该逆反射基座薄片之小于25%之表面积。26. 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物体,其中该折射元件任意排置在该基座薄片之前表面上。27. 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物体,其中该折射元件均一地排置在该基座薄片之前表面上。28. 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物体,其中该折射元件以规则之型式置放于该基座薄片之前表面上。29. 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物体,其中某些该折射元件包含至少一尖锐之部位,俾增加防滑效果。30.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物体,其中该折射元件呈截头之锥形体。31. 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30项之物体,其中该锥体之至少一侧缘为平直形,同时与该基座薄片形成大约30度及大约70度间之接触角。32. 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物体,其中该基座薄片包含一植入式镜式之逆反射薄片,包含单层之透明微球粒,一盖层,其中植入该半球体之前表面,以及微球粒后方之相关反射装置;该折射元件黏附至该盖层。33. 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物体,其中该基座薄片,包含一隐藏式镜片逆反射薄片,其包含单层之透明微球体而部分地植入黏合层中,其在后方部位配具一逆反射层以及在微球粒前方配列一盖层;该盖层及黏合层以网状之互连黏剂共同固合。34. 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物体,其中该基座薄片包含单层之立方角形逆反射元件。35. 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物体,另外包含色剂于至少含有该折射元件、盖层及一盖层上方薄层之至少其中一组群中。36. 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物体,另外包含不连续之内含色剂之薄层,其覆盖至少某些该折射元件之顶部,以及部分之介于折射元件间之盖层。37.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物体,其施加至汽车经过之表面上。38. 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物体,施加至垂直排置之表面上,其选自包含护栅轨道、泽西护栏、建筑物壁面、篱笆、公用设施柱杆、交通锥体及车辆侧方之组群。39.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38项之物体,其中至少部分之该表面为弯曲形。40. 一种方法,用以制作逆反射元件,包含:(a) 配置逆反射基座薄片,包含一序列逆反射元件及一盖层;(b) 黏附一序列之折射元件于该盖层之前表面,使得射入该序列折射元件上之某些光线,得以折射而传送至该基座薄片内,而由该基座薄片逆反射后,进一步地由该折射元件折射,俾由该物体逆反射。41. 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40项之方法,其中黏合一序列之折射元件包含将热塑树脂之球粒置入该基座薄片之前表面,接着加热该球粒而使得该球粒变形而构成该折射元件,接着冷却物体,使得该折射元件与该前表面固合。42. 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40项之方法,包含同时形成一顶膜及该序列之折射元件,俾产生一盖膜,且将该盖膜薄压至该基座薄片上。43.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42项之方法,其中成形该盖膜包含挤压浮刻法。44.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42项之方法,其中成形该盖膜包含铸造及熟化加工。45. 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40项之方法,另外包含至少内置至少一色剂于该折射元件内,内置至少一色剂于该盖层,或内置一色剂于成形于该盖层上之一薄层之至少其中一组群。46. 一种方法,用以制作具色彩之逆反射物体,包含:(a) 配置一逆反射基座薄片,其主表面包含一序列之逆反射元件及一盖层;(b) 施加一配合层至该基座薄片之主表面上;(c) 黏附一序列之折射元件至该盖层上;(d) 削平该折射元件以产生较平坦之顶表面;(e) 施加一彩色层至该顶表面上;及(f) 浮刻该基座薄片,使得该折射元件自该基座薄片中凸出。47. 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46项之方法,其中该色剂包含阻抗溶质、车辆磨耗及紫外线光之聚合物。48.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46项之方法,其中该彩色层包含不透光之色剂。49. 一种方法,用以制作彩色之逆反射物体,包含:(a) 配具一逆反射基座薄片,包含一序列之反射元件及一盖层;(b) 施加一层热固式聚合物于某些部位之该盖层上;(c) 加热该盖层以将其软化;(d) 存放折射元件,俾选择性地黏附至该软化之盖层上;(e) 融化该折射元件;及(f) 冷却该盖层而使其硬化。50. 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49项之方法,其中该盖层及折射元件包含热塑式聚合物。51. 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49项之方法,其中该层之热固式聚合物为透光性。52. 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49项之方法,其中该热固聚合物包含一色剂而选自内含透光色剂及不透光色剂之组群中。53. 一种方法,用以制作彩色之逆反射物体,包含:(a) 配具一逆反射基座薄片,包含一序列之反射元件及一盖层;(b) 施加一层彩色层之某些部位之该盖层中,俾产生部分印制之基座薄片;(c) 同时挤压一顶膜之折射元件以产生一盖膜;及(d) 对齐地薄压该部分印制基座薄片及盖膜,使得该折射元件大略地置于该基座薄片之无色彩区域。54.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53项之方法,其中成形该盖膜包含挤压浮刻法。55.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53项之方法,其中该盖膜包含铸压及固化加工。图示简单说明:图1为过去已知之道路标志平面图,其导光层配列在底座逆反射层上之;图2为图1中所示道路标志之剖面图;图3为本发明图解式逆反射物体之平面图;图4为本发明另一图解式逆反射物体之剖面图;图5为符合本发明之另一图解式折射元件之垂直剖面图;图6为符合本发明之图解式折射元件的垂直剖面图;以及图7为显示接触角度之本发明图解式逆反射物体之一部分
地址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