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管容器之加工方法及加工装置
摘要 本发明系提供一种管容器之加工方法,以将热可塑性树脂所形成之薄壁管,加工成位于该薄壁管端部之孔具备向内之突缘部;并提供一种用于该方法之加工装置。将前述薄壁管装设在具备公模的管支持具上,该公模可将位于前述孔之突缘部及位于该突缘部内侧之开口部的形状成形为既定形状,且将该薄壁管的前端安装成自管支持具的前端突出既定尺寸。藉由朝薄壁管的端部之内壁面放出加热空气,同时冷却薄壁管的端部之外壁面,以在薄壁管的内侧与外侧间设置温度差,藉此以使得薄壁管的端部在薄壁管的径方向产生变形。若在低于内侧层的融点下加热内壁面,则薄壁管的端部将朝内侧变形;若在高于内侧层的融点下加热内壁面,则薄壁管的端部将朝外侧变形。并使用与前述公模协力合作之母模,以将变形后薄壁管的端部成形为既定形状之突缘部及位于该突缘部内侧之开口部。
申请公布号 TW409093 申请公布日期 2000.10.21
申请号 TW086105331 申请日期 1997.04.24
申请人 吉野工业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今泉保幸
分类号 B29C51/14 主分类号 B29C51/14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林镒珠 台北市长安东路二段一一二号九楼
主权项 1.一种管容器之加工方法,系将热可塑性树脂所形成之薄壁管,加工成位于该薄壁管端部之孔具备向内之突缘部;其特征在于,系具备:(A)第1步骤,将前述薄壁管装设在具备公模的管支持具上,该公模可将位于前述孔之突缘部及位于该突缘部内侧之开口部的形状成形为既定形状,且将该薄壁管的前端安装成自管支持具的前端突出既定尺寸;(B)第2步骤,藉由朝薄壁管的端部之内壁面放出加热空气,同时冷却薄壁管的端部之外壁面,以在薄壁管的内侧与外侧间设置温度差,藉此以使得薄壁管的端部在薄壁管的径方向产生突缘状的变形;及(C)第3步骤,使用与前述公模协力合作之母模,以将第2步骤中变形后之薄壁管的端部成形为既定形状之突缘部及位于该突缘部内侧之开口部。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管容器之加工方法,其中,前述(B)之第2步骤,系藉由朝薄壁管的端部之内壁面放出加热空气,将该内壁面加热至低于内侧层的融点之温度,同时冷却薄壁管的端部之外壁面,以在薄壁管的内侧与外侧间设置温度差,藉此以将薄壁管的端部朝薄壁管的半径方向内侧产生变形为突缘状。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管容器之加工方法,其中,前述(B)之第2步骤,系藉由朝薄壁管的端部之内壁面放出加热空气,将该内壁面加热至高于内侧层的融点之温度,同时冷却薄壁管的端部之外壁面,以在薄壁管的内侧与外侧间设置温度差,藉此以将薄壁管的端部朝薄壁管的半径方向外侧变形为突缘状。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管容器之加工方法,其中,前述第3步骤系,对第2步骤中朝外侧变形后之薄壁管的端部之外壁面放出加热空气,以使得薄壁管的端部之外壁面软化;将薄壁管的端部朝管内侧弯曲,以重叠成折叠状,并使用前述之公模及母模以成形为既定形状的突缘部及位于该突缘部内侧之开口。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管容器之加工方法,其中,在前述第2步骤中,系朝离开前述管支持具的方向强制地吸引加热内壁面后之加热空气。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管容器之加工方法,其中,在前述第2步骤中,系朝离开前述管支持具的方向强制地吸引加热内壁面后之加热空气。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管容器之加工方法,其中,在前述第2步骤中,系朝离开前述管支持具的方向强制地吸引加热内壁面后之加热空气。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管容器之加工方法,其中,前述薄壁管系,形成在外侧层与内侧层间介设有中间层之3层构造,且构成内侧层的热可塑性树脂的融点小于构成中间层的热可性树脂融点。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管容器之加工方法,其中,前述薄壁管系,形成在外侧层与内侧层间介设有中间层之3层构造,且构成内侧层的热可塑性树脂的融点小于构成中间层的热可性树脂融点。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管容器之加工方法,其中,前述薄壁管系,形成在外侧层与内侧层间介设有中间层之3层构造,且构成内侧层的热可塑性树脂的融点小于构成中间层的热可性树脂融点。11.一种管容器之加工装置,系将热可塑性树脂所形成之薄壁管,加工成位于该薄壁管端部之孔具备向内之突缘部,且具备:(A)用以支持前述薄壁管之管支持具,具有用以插入其所支持的薄壁管内部之压缩成形用的公模;该公模系,配置在与薄壁管的端部隔既定长度之轴方向内侧,且形成可沿着轴方向移动般;(B)加热冷却器,用以将加热空气放出至前述薄壁管的端部之内壁面,同时冷却薄壁管的端部之外壁面;(C)母模,与前述管支持具的公模进行协力合作,以在薄壁管的孔上形成既定形状之向内的突缘部及位于该突缘部内侧之开口部。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之管容器之加工装置,系再具有(D)外部加热器,用以对前述薄壁管的端部之外壁面放出加热空气。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或第12项之管容器之加工装置,其中,系具备吸引手段,以朝离开前述管支持具之方向强制地吸引加热内壁面后之加热空气。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或第12项之管容器之加工装置,其中,前述加热冷却器系具备:用以冷却前述薄壁管的端部的外壁面之环状冷却部,隔着环状间隙配置于该冷却部的内侧之加热部,及连接前述环状间隙之加热空气吸引路;且位于冷却部与加热部间之前述环状间隙系形成可插入前述管支持具所支持的薄壁管之端部;在前述加热部中,可在内部设置加热空气通路,同时在与冷却部对向之部位设置如夹住薄壁管般之加热空气放出口。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之管容器之加工装置,其中,前述加热冷却器系具备:用以冷却前述薄壁管的端部的外壁面之环状冷却部,隔着环状间隙配置于该冷却部的内侧之加热部,及连接前述环状间隙之加热空气吸引路;且位于冷却部与加热部间之前述环状间隙系形成可插入前述管支持具所支持的薄壁管之端部;在前述加热部中,可在内部设置加热空气通路,同时在与冷却部对向之部位设置如夹住薄壁管般之加热空气放出口。图式简单说明:第一图系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所使用之装设有薄壁管的管支持具与加热冷却器在第1步骤中之剖面图。第二图系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所使用之管支持具与加热冷却器在第2步骤中之剖面图。第三图系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所使用之管支持具与母模在第3步骤中之剖面图。第四图系显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中第3步骤之剖面图。第五图系用以显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中第3步骤完成后的状态之管支持具与母模之剖面图。第六图系本发明的第1及第2实施形态所使用之薄壁管的正视图。第七图系本发明的第1及第2实施形态所使用之薄壁管的部分剖面图。第八图系依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所成形出之管容器的正视图。第九图系用以显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形态中第2步骤完成后的状态之管支持具与薄壁管之剖面图。第十图系用以显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形态中外部加热之剖面图。第十一图系用以显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形态中突缘部成形步骤开始前的状态之管支持具与母模的剖面图。第十二图系用以显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形态中突缘部成形步骤开始的状态之管支持具与母模的剖面图。第十三图系显示第十二图中A所代表的部分之薄壁管与母模的扩大剖面图。第十四图系用以显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形态中的突缘部成形步骤之管支持具与母模的剖面图。第十五图系显示第十四图中B所代表的部分之薄壁管与母模的扩大剖面图。第十六图系用以显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形态中突缘部成形步骤完成时的状态之管支持具与母模之剖面图。第十七图系依本发明的第2实施形态所成形出之管容器的剖面图。第十八图系显示第十七图中C所代表的部分之管容器的扩大剖面图。第十九图系本发明的第2实施形态所使用之装设有薄壁管的管支持具与加热冷却器在第1步骤中之剖面图。第二十图系本发明的第2实施形态所使用之装设有薄壁管的管支持具与加热冷却器在第2步骤中之剖面图。
地址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