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聚风发电装置
摘要 本发明是为一种聚风发电装置,其中聚风槽槽体,乃系为一种风槽式的高楼建筑物。且每一层楼均由多数个迎风口较大,后端较小的聚风槽,来互相结合而成的风槽结构体。并利用其每一层楼的聚风槽,将高空到地面的风力拦截、压缩、聚集成更多的风量动能。且经由设置在聚风槽槽体中心处之聚风管,将聚集来的风力从高处传送到地面并转进入到导风管内部,作为驱动安置在地面处导风管内部之风能油压机进行运转之动力者。其中将聚集来的风力在导风管的传送下,并对复数组风能油压机之风扇叶进行冲击旋转的动作,并带动其后相对应之油(液)加压泵浦的作动,来将油(液)体吸入,经加压动作后,再将加压后的流体排出。经由总流管将全部油(液)压流量,汇流成一股大流量推力,来驱动油(液)压马边或(液轮机)使其旋转,并带动发电机进行发电者。
申请公布号 TW542875 申请公布日期 2003.07.21
申请号 TW089117330 申请日期 2000.08.24
申请人 胡国泰 发明人 胡国泰
分类号 F03D9/00 主分类号 F03D9/00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1.一种「聚风发电装置」至少包括有:聚风槽槽体、组合式导风管、管内式风能油压机、油(液)槽体及输送管路、储压槽、流量控制室、油压驱动马达(液轮机)、发电机组等所组成,主要系在空旷的地面适当处建造复数组聚风槽槽体,并取其适当的间隔距离排列设置,其中聚风槽槽体乃系为一种风槽式的高楼建筑物,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骨结构等来建造,首先在地面下先建造有地下基体,并在基体的下方处埋设有数地桩使聚风槽槽体能为一更稳固之定位者,且聚风槽槽体的每一层楼均设置有多数个迎风口较大,后端较小的聚风槽,且各聚风槽之间又以聚风槽的槽壁和楼层隔板来互相紧密结合在一起,并令其各聚风槽的迎风口分别朝向东、西、南、北的各个角度,而来形成一个360度角的聚风槽槽体,风向有不特定性,任何方向吹来的风,均会被拦截进入聚风槽内部,并利用其每一层楼的聚风槽来将高空到地面的风力进行大面积的拦截,从而得以聚集更多的风力动能,同时聚风槽的迎风口较大,后端较小渐渐缩小空间,会形成一种自然压缩的作用而增强风压,且令各聚风槽的后端均和聚风管相连结在一起,且在连结处设有多数个进风洞和逆止门,其中各迎风面的聚风槽所拦截来的风力,会经由进风洞推开风洞逆止门进入聚风管内部,设置逆止门的目的在令进入聚风管之风力,不会逆向回流,以保持风力流动之顺畅性,当聚风槽槽体所聚集来的风力,经由聚风管将风力从高处传送到地面后并转进入到安置在地面上导风管的内部,风力在导风管的密闭传送下,其流动方向和推力,更能集中来对安置在导风管内部的复数组管内式风能油压机的风扇叶进行冲击旋转的动作,当风力吹动风扇叶时即带动轴心旋转,由变速器之设置,而能来提高轴心旋转之扭力,进而驱动相对应之油(液)加压泵浦的连续作动,将油(液)体吸入加压泵浦内经加压动作后再将加压后的流体排出(在作动的过程中,将风力转变成油压推动力量);其中组合式导风管的两端头各设置有环沿通孔能与管内式风能油压机的两端头环沿通孔相组合,并以螺丝固定之;其中管内式风能油压机设有一座板供变速器和油(液)加压泵浦之承座,并以螺丝固定呈一稳固之定位者;另管内式风能油压机的下方各设有脚架在脚架的近地面处设有通孔能与地面以螺丝固定呈一稳固之定位者;当风力吹动风扇叶时,即带动其后相对应之油(液)加压泵浦的连续作动,此时油(液)槽体的油(液)体,经由输送管的输送进入油(液)加压泵浦内,经加压动作后,再将加压后的流体排入排放管内,再将全部的排放管流体滙流入总流管内,来形成一股大流量推力;另在输送管之适当处,设置有滤芯,来过滤油(液)体中的杂质,避免造成油(液)加压泵浦之损坏者,其中总流管将滙流来的油(液)体流入储压槽内部,设储压槽的目的乃在调节滙流来的流量推力,使其呈更稳定之出力状态者,经储压槽调节后的流体再流入流量控制室内,由人力或电脑来控制复数组开关控制阀之动作,来对油(液)压驱动马达或(液轮机)进行冲击旋转的动作,并带动相对应之发电机进行旋转发电的功能,且冲击后之油(液)体,经回流管之回流入油(液)槽体内部而来形成下一回路,可为下一循环之连续重覆使用,持续来对油(液)压驱动马达进行冲击旋转动作而能迫使发电机持续的进行发电之功能者。图式简单说明:图一系本发明之聚风槽槽体侧视实施例图。图二系本发明之聚风槽槽体剖视聚风实施例图。图三系本发明之管内式风能油压机正视实施例图。图四系本发明之组合式导风管和管内式风能油压机组合之截面作动示意图。图五系本发明之油压件动示意图。
地址 高雄县梓官乡梓官路城隍巷三十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