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影像读取装置
摘要 本发明关于一种影像读取装置,具备线状光源,系由发光有红色(R)、绿色(G)、蓝色(B)之各LED和导光体所构成的透光原稿用光源;及密接型影像感测单元,设于透光原稿用之线状光源之光射出方向,用以检测来自透光原稿用之线状光源的光,于透光原稿用之线状光源和密接型影像感测单元间配置透光原稿,藉由使透光原稿用之线状光源及密接型影像感测单元和透光原稿相对移动,进行透光原稿之读取。透光原稿用之线状光源系藉由设于透光原稿用之线状光源长度方向两端的磁铁,及设于密接型影像感测单元长度方向两端的磁铁的吸引力,而连动移动密接型影像感测单元。
申请公布号 TW552794 申请公布日期 2003.09.11
申请号 TW091103812 申请日期 2002.03.01
申请人 板硝子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吉田稔;上村义行
分类号 H04N1/04 主分类号 H04N1/04
代理机构 代理人 赖经臣 台北市松山区南京东路三段三四六号一一一二室;宿希成 台北市松山区南京东路三段三四六号一一一二室
主权项 1.一种影像读取装置,系于导向轨上移动密接型影像感测单元来读取透光原稿之密接型影像感测器方式的影像读取装置中,其特征为:改变密接型影像感测单元移动之导向轨表面的位置,进行调整透光原稿之原稿面和密接型影像感测单元间的距离,来保持析像度。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影像读取装置,其中,将上述导向轨设为可旋转之凸轮形状,藉以进行调整透光原稿之原稿面和密接型影像感测单元间的距离。3.一种影像读取装置,系于导向轨上移动密接型影像感测单元来读取透光原稿之密接型影像感测器方式的影像读取装置中,其特征为:于上述导向轨和密接型影像感测单元之间具备推出机构,进行调整透光原稿之原稿面和密接型影像感测单元间的距离,来保持析像度。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影像读取装置,其中,上述推出机构系为顶起机构。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或3项之影像读取装置,其中,分多阶段调整上述透光原稿之原稿面和密接型影像感测单元间的距离。6.一种影像读取装置,其特征为:具备第1线状光源,用以照射透光原稿;以及线型感测器,接收由第1线状光源照射之来自透光原稿的透射光,于上述第1线状光源和线型感测器间配置透光原稿,藉由相对移动第1线状光源及线型感测器与透光原稿,以进行透光原稿之读取。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之影像读取装置,其中,上述第1线状光源和上述线型感测器,设有连动移动第1线状光源和线型感测器用的连动机构。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之影像读取装置,其中,上述连动机构系由设于上述第1线状光源之长度方向两端的磁铁,及设于上述线型感测器之长度方向两端的磁铁所构成,其为利用相互之吸引力连动移动第1线状光源和线型感测器用的机构。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之影像读取装置,其中,具备照射纸原稿之第2线状光源,藉由上述线型感测器接收来自上述纸原稿的反射光,可读取纸原稿。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之影像读取装置,其中,于读取上述纸原稿之际,上述第1线状光源不随上述线型感测器之连动进行移动。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之影像读取装置,其中,具备亮灯上述第1线状光源和第2线状光源用的共同亮灯电路,利用切换开关将上述亮灯电路之输出供应给上述第1线状光源和第2线状光源。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之影像读取装置,其中,沿上述第1线状光源之长度方向以一堆方式进行有关上述第1线状光源之光量不均一性及上述线型感测器之感光度不均一性的阴影修正,或是,沿上述第2线状光源之长度方向以一维方式进行有关上述第2线状光源之光量不均一性及上述线型感测器之感光度不均一性的阴影修正。13.一种影像读取装置,系于具备面状光源,从面状光源照射光至载置于原稿台的透光原稿,接收透射光以读取透光原稿之密接型影像感测器方式的影像读取装置中,其特征为:上述原稿台于载置上述透光原稿时,在载置上述透光原稿侧的表面,在不影响读取透光原稿之光学性能之范围形成凹凸,以便不使透光原稿贴附于原稿台上。14.一种影像读取装置,系于具备面状光源,从面状光源照射光至载置于原稿台的透光原稿,接收透射光以读取透光原稿之密接型影像感测器方式的影像读取装置中,其特征为:上述原稿台于载置上述透光原稿时,在载置上述透光原稿侧的表面,在不影响读取透光原稿之光学性能之范围形成周期性排列,以便不使透光原稿贴附于原稿台上。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或14项之影像读取装置,其中,具备线状光源,从线状光源将光照射至载置于上述原稿台上的纸原稿,接收反射光藉以读取原稿。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或14项之影像读取装置,其中,形成于上述原稿台表面之上述凹凸或具有周期性排列之上述突起之原稿台中心线平均粗糙度Ra满足如下范围:0.02m≦Ra≦1.0m。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或14项之影像读取装置,其中,上述原稿台系采用玻璃板。1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或14项之影像读取装置,其中,设于上述面状光源之原稿台侧之扩散光用的扩散板,在不影响读取原稿之光学性能之范围形成凹凸。19.一种影像读取装置,其特征为:具备线状光源,发出可视光及/或可视光以外之光,用以照射光于原稿;以及线型感测器,对可视光及/或可视光以外之光具有感光度,接收由上述线状光源照射之来自上述原稿的反射光,相对于上述原稿移动上述线状光源和线型感测器,除去从上述线状光源照射可视光由上述线型感测器接收可视光的情况,从上述线状光源照射可视光及/或可视光以外之光,藉由利用线型感测器接收可视光及/或可视光以外之光,以进行具有由可视光及/或可视光以外之光读取之资讯之原稿的读取。20.一种影像读取装置,其特征为:具备面状光源,发出可视光及/或可视光以外之光,用以照射光于原稿;以及线型感测器,对可视光及/或可视光以外之光具有感光度,接收由上述面状光源照射之来自上述原稿的透射光,相对于上述原稿移动上述线型感测器,除去从上述面状光源照射可视光由上述线型感测器接收可视光的情况,从上述面状光源照射可视光及/或可视光以外之光,藉由利用线型感测器接收可视光及/或可视光以外之光,以进行具有由可视光及/或可视光以外之光读取之资讯之原稿的读取。21.一种影像读取装置,其特征为:具备线状光源,发出可视光及/或可视光以外之光,用以照射光于原稿;以及线型感测器,对可视光及/或可视光以外之光具有感光度,接收由上述线状光源照射之来自上述原稿的透射光,相对于上述原稿移动上述线状光源和线型感测器,除去从上述线状光源照射可视光由上述线型感测器接收可视光的情况,从上述线状光源照射可视光及/或可视光以外之光,藉由利用线型感测器接收可视光及/或可视光以外之光,以进行具有由可视光及/或可视光以外之光读取之资讯之原稿的读取。22.一种影像读取装置,其特征为:具备线状光源,发出可视光及/或可视光以外之光,用以照射光于原稿;以及线型感测器,对可视光及/或可视光以外之光具有感光度,接收由上述线状光源照射之来自上述原稿的透射光,相对于上述线状光源和线型感测器移动上述原稿,除去从上述线状光源照射可视光由上述线型感测器接收可视光的情况,从上述线状光源照射可视光及/或可视光以外之光,藉由利用线型感测器接收可视光及/或可视光以外之光,以进行具有由可视光及/或可视光以外之光读取之资讯之原稿的读取。23.一种影像读取装置,其特征为:具备线状光源,发出可视光及/或可视光以外之光,用以照射光于原稿;面状光源,发出可视光及/或可视光以外之光,用以照射光于原稿;以及线型感测器,对可视光及/或可视光以外之光具有感光度,接收由上述线状光源照射之来自上述原稿的反射光及由上述面状光源照射之来自上述原稿的透射光,切换点亮上述线状光源和面状光源,相对于上述线状光源和线型感测器移动上述原稿,除去从上述线状光源或面状光源照射可视光由上述线型感测器接收可视光的情况,从上述线状光源或面状光源照射可视光及/或可视光以外之光,藉由利用线型感测器接收可视光及/或可视光以外之光,以进行具有由可视光及/或可视光以外之光读取之资讯之原稿的读取。24.一种影像读取装置,其特征为:具备第1线状光源,发出可视光及/或可视光以外之光,用以照射光于原稿;第2线状光源,发出可视光及/或可视光以外之光,用以照射光于原稿;以及线型感测器,对可视光及/或可视光以外之光具有感光度,接收由上述第1线状光源照射之来自上述原稿的透射光及由上述第2线状光源照射之来自上述原稿的反射光,切换点亮上述第1线状光源和第2线状光源,相对于上述原稿移动上述第1线状光源、第2线状光源和线型感测器,除去从上述第1线状光源或第2线状光源照射可视光由上述线型感测器接收可视光的情况,从上述第1线状光源或第2线状光源照射可视光及/或可视光以外之光,藉由利用线型感测器接收可视光及/或可视光以外之光,以进行具有由可视光及/或可视光以外之光读取之资讯之原稿的读取。25.一种影像读取装置,其特征为:具备第1线状光源,发出可视光及/或可视光以外之光,用以照射光于原稿;第2线状光源,发出可视光及/或可视光以外之光,用以照射光于原稿;以及线型感测器,对可视光及/或可视光以外之光具有感光度,接收由上述第1线状光源照射之来自上述原稿的透射光及由上述第2线状光源照射之来自上述原稿的反射光,切换点亮上述第1线状光源和第2线状光源,相对于上述第1线状光源、第2线状光源和线型感测器移动上述原稿,除去从上述第1线状光源或第2线状光源照射可视光由上述线型感测器接收可视光的情况,从上述第1线状光源或第2线状光源照射可视光及/或可视光以外之光,藉由利用线型感测器接收可视光及/或可视光以外之光,以进行具有由可视光及/或可视光以外之光读取之资讯之原稿的读取。2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9至25项中任一项之影像读取装置,其中,上述可视光系为红色光(R)、绿色光(G)、蓝色光(B),上述可视光以外之光系为红外线光及/或紫外线光。图式简单说明:图1为显示可读取透光原稿之密接型影像感测器方式的影像读取装置的一例图。图2A为显示密接型影像感测单元和透光原稿之关系的模式图。图2B为显示密接型影像感测单元和透光原稿之关系的模式图。图2C为显示密接型影像感测单元和透光原稿之关系的模式图。图3A为影像读取装置的俯视图。图3B为从侧面见到原稿面和密接型影像感测单元间之距离调整之关系部分的图。图3C为从正面见到原稿面和密接型影像感测单元间之距离调整之关系部分的图。图4A为从侧面见到原稿面和密接型影像感测单元间之距离调整之关系部分的图。图4B为从正面见到原稿面和密接型影像感测单元间之距离调整之关系部分的图。图5A为影像读取装置的俯视图。图5B为影像读取装置的侧视图。图6为显示使用钢丝之情况的影像读取装置的俯视图。图7A为显示调整原稿面和密接型影像感测单元间之距离之方式的具体例的俯视图和侧视图。图7B为调整距离之机构的概念图。图8A为显示调整原稿面和密接型影像感测单元间之距离之方式的具体例的俯视图和侧视图。图8B为调整距离之机构的概念图。图8C为从图8B之X方向所见顶起器之图。图9为显示本发明之第2实施形态之影像读取装置的剖视图。图10为从读取原稿侧面见到影像读取装置本体时之俯视图。图11为从读取原稿侧面见到原稿压盖时之俯视图。图12为记载于公报之密接型影像感测单元之剖视图。图13为点亮透光原稿用光源和纸原稿用光源用的电路结构图。图14A为显示上升或下降透光原稿用光源之机构的一例的俯视图和侧视图。图14B为说明上升或下降之动作的图。图15A为显示上升或下降透光原稿用线状光源之机构的又一例的俯视图和侧视图。图15B为说明上升或下降之动作的图。图15C为从图15B之X方向所见顶起器之图。图16为显示用于影像读取装置之阴影修正装置的一例的结构图。图17A为显示可读取透光原稿和纸原稿之影像之本发明之第3实施形态之影像读取装置之打开原稿压盖时的俯视图。图17B为打开原稿压盖时之影像读取装置的侧视图。图17C为沿着图17A中之A-A'线所作的剖视图。图17D为关闭原稿压盖时之影像读取装置的俯视图。图17E为关闭原稿压盖时之影像读取装置的侧视图。图17F为沿着图17D中之B-B'线所作的剖视图。图18为放大图17C之K部的剖视图。图19为放大图17A之L部的局部俯视图。图20A为显示可读取纸原稿之影像之本发明之第4实施形态之影像读取装置之打开原稿压盖时的俯视图。图20B为打开原稿压盖时之影像读取装置的侧视图。图20C为沿着图20A中之A-A'线所作的剖视图。图20D为关闭原稿压盖时之影像读取装置的俯视图。图20E为关闭原稿压盖时之影像读取装置的侧视图。图21为放大图20A之J部的局部俯视图。图22为放大图20C之K部的剖视图。图23A为显示可读取纸原稿、透光原稿及水印原稿之影像之影像读取装置之打开原稿压盖时的俯视图。图23B为打开原稿压盖时之影像读取装置的侧视图。图23C为沿着图23A中之B-B'线所作的剖视图。图23D为关闭原稿压盖时之影像读取装置的俯视图。图23E为关闭原稿压盖时之影像读取装置的侧视图。图23F为沿着图23D中之C-C'线所作的剖视图。图24为放大图23A之L部的局部俯视图。图25A为显示可读取纸原稿、透光原稿及水印原稿之影像之影像读取装置之打开原稿压盖时的俯视图。图25B为打开原稿压盖时之影像读取装置的侧视图。图25C为沿着图25A中之D-D'线所作的剖视图。图25D为关闭原稿压盖时之影像读取装置的俯视图。图25E为关闭原稿压盖时之影像读取装置的侧视图。图25F为沿着图25D中之E-E'线所作的剖视图。图26为放大图25A之M部的局部俯视图。图27A为具备原稿送稿机构之影像读取装置的俯视图。图27B为影像读取装置的侧视图。图27C为沿着图27A中之F-F'线所作的剖视图。图28为沿着图27A中之G-G'线所作的剖视图。
地址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