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具有可转动之显示器模组之笔记型电脑
摘要 一种具有可转动之显示器模组之笔记型电脑。第一机壳之一端具有凹口内壁及凹口侧壁。具有一机壳前板之第二机壳系以可于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往返转动作动的方式,配置于第一机壳之一端。导引轨道系配置于凹口侧壁上,当第二机壳被转动时,突出部系沿着导引轨道反覆地于导引轨道中之起始定位结构及下勾定位结构之间移动。当突出部被起始定位结构或下勾定位结构抵住时,第二机壳系位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机壳前板中之显示器模组系朝向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当突出部与下勾定位结构脱离时,弹性元件将迫使第二机壳朝第一位置转动。
申请公布号 TWI225191 申请公布日期 2004.12.11
申请号 TW092108286 申请日期 2003.04.10
申请人 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翁释龙;许棠隆
分类号 G06F1/16 主分类号 G06F1/16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林素华 台北市信义区忠孝东路五段五一○号二十二楼之二
主权项 1.一种具有可转动之显示器模组之电子装置,包括:一第一机壳,具有一侧边凹口,该侧边凹口具有一凹口内壁及一凹口侧壁;一第二机壳,系以可于一第一位置以及一第二位置往返转动作动的方式,配置于该侧边凹口中,该第二机壳具有一机壳前板及一机壳侧板;一显示器模组,系配置于该机壳前板上;一弹性元件,用以使得该第二机壳由该第二位置转动回复至该第一位置;一突出部,系以弹性滑动的方式设置于该机壳侧板;以及一导引轨道,系配置于该凹口侧壁上,该导引轨道中具有一起始定位结构及一下勾定位结构,当该第二机壳被转动时,该突出部系沿着该导引轨道反覆地于该起始定位结构及该下勾定位结构之间移动;其中,当该突出部被该起始定位结构抵住时,该第二机壳系位于该第一位置,且该显示器模组系朝向一第一方向;当该突出部被该下勾定位结构抵住时,该第二机壳系位于该第二位置,且该显示器模组系朝向一第二方向;当该突出部与该下勾定位结构脱离时,该弹性元件将迫使该第二机壳朝该第一位置转动,使得该突出部往该起始定位结构移动。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电子装置,其中该弹性元件系一转轴弹性体,该转轴弹性体系连接该机壳侧板及该凹口侧壁,并作为该第二机壳之转轴,该转轴弹性体用以于被扭转后产生一反向扭力,其中,当该突出部与该下勾定位结构脱离时,该反向扭力将迫使该第二机壳由该第二位置朝该第一位置转动,使得该突出部往该起始定位结构移动。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之电子装置,其中该转轴弹性体系一转轴弹簧。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电子装置,其中该电子装置更包括:一滑槽,系配置于该机壳侧板中;一滑块,系以可滑动之方式配置于该滑槽中,该滑块具有该突出部;以及一伸缩弹性体,其一端系固定于该第二机壳中,该伸缩弹性体之另一端系连接该滑块。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所述之电子装置,其中该伸缩弹性体系一伸缩弹簧。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所述之电子装置,其中该电子装置更包括:一内延伸部,系配置于该机壳侧板之内壁上,该延伸部具有一面向该机壳前板之通孔,且该内延伸部系与该伸缩弹性体连接。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之电子装置,其中该滑块更包括:一本体部,系与该滑槽嵌合,且该本体部系与该突出部连接;以及一直杆部,其一端与该本体部连接,该直杆部之另一端系贯穿该通孔。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电子装置,其中该导引轨道更包括:一弧形轨道,系邻近于该凹口内壁,该弧形轨道之开口系背对该凹口内壁;一斜坡轨道,系倾斜地位于该弧形轨道之开口中,该斜坡轨道之上端系约位于该回旋轨道之上端的下方,且该斜坡轨道之下端系较该斜坡轨道之上端远离于该凹口内壁,该弧形轨道之上端为该起始定位结构;以及一挡板轨道,系位于该斜坡轨道及该弧形轨道之间,该挡板轨道之一端系与该斜坡轨道之下端连接,该挡板轨道之另一端具有该下勾定位结构。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所述之电子装置,其中该挡板轨道更具有另一下勾定位结构,另该下勾定位结构系位于该斜坡轨道之下端及该下勾定位结构之间。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电子装置,其中该第二机壳具有另一机壳侧板,该侧边凹口具有另一凹口侧壁,另该机壳侧板系以可转动之方式与另该凹口侧壁连接。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电子装置,其中该显示器模组系一液晶显示器模组(liquid crystaldisplay module,LCM)。12.一种枢轴装置,用以使得一第二机壳转动于一第一机壳之一侧边凹口中,该侧边凹口具有一凹口内壁及一凹口侧壁,该第二机壳具有一机壳前板及一机壳侧板,该枢轴装置至少包括:一弹性元件,用以使得该第二机壳由一第二位置转动回复至一第一位置;一突出部,系以弹性滑动的方式设置于该机壳侧板;以及一导引轨道,系配置于该凹口侧壁上,该导引轨道中具有一起始定位结构及一下勾定位结构,当该第二机壳被转动时,该突出部系沿着该导引轨道反覆地于该起始定位结构及该下勾定位结构之间移动;其中,当该突出部被该起始定位结构抵住时,该第二机壳系位于该第一位置,且该机壳前板系朝向一第一方向;当该突出部被该下勾定位结构抵住时,该第二机壳系位于该第二位置,且该机壳前板系朝向一第二方向;当该突出部与该下勾定位结构脱离时,该弹性元件将迫使该第二机壳朝该第一位置转动,使得该突出部往该起始定位结构移动。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所述之枢轴装置,其中该弹性元件系一转轴弹性体,该转轴弹性体系连接该机壳侧板及该凹口侧壁,并作为该第二机壳之转轴,该转轴弹性体用以于被扭转后产生一反向扭力,其中,当该突出部与该下勾定位结构脱离时,该反向扭力将迫使该第二机壳由该第二位置朝该第一位置转动,使得该突出部往该起始定位结构移动。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所述之枢轴装置,其中该转轴弹性体系一转轴弹簧。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所述之枢轴装置,其中该枢轴装置更包括:一滑槽,系配置于该机壳侧板中;一滑块,系以可滑动之方式配置于该滑槽中,该滑块具有该突出部;以及一伸缩弹性体,其一端系固定于该第二机壳中,该伸缩弹性体之另一端系连接该滑块。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所述之枢轴装置,其中该伸缩弹性体系一伸缩弹簧。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所述之枢轴装置,其中该枢轴装置更包括:一内延伸部,系配置于该机壳侧板之内壁上,该延伸部具有一面向该机壳前板之通孔,且该内延伸部系与该伸缩弹性体连接。1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7项所述之枢轴装置,其中该滑块更包括:一本体部,系与该滑槽嵌合,且该本体部系与该突出部连接;以及一直杆部,其一端与该本体部连接,该直杆部之另一端系贯穿该通孔。1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所述之枢轴装置,其中该导引轨道更包括:一弧形轨道,系邻近于该凹口内壁,该弧形轨道之开口系背对该凹口内壁;一斜坡轨道,系倾斜地位于该弧形轨道之开口中,该斜坡轨道之上端系约位于该回旋轨道之上端的下方,且该斜坡轨道之下端系较该斜坡轨道之上端远离于该凹口内壁,该弧形轨道之上端为该起始定位结构;以及一挡板轨道,系位于该斜坡轨道及该弧形轨道之间,该挡板轨道之一端系与该斜坡轨道之下端连接,该挡板轨道之另一端具有该下勾定位结构。2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所述之枢轴装置,其中该机壳前板中具有一显示器模组。21.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第一机壳,具有一侧边凹口,该侧边凹口具有一凹口内壁及一凹口侧壁;一第二机壳,系以可于一第一位置以及一第二位置往返转动作动的方式,配置于该侧边凹口中,该第二机壳具有一机壳前板及一机壳侧板;一显示器模组,系配置于该机壳前板上;一弹性元件,用以使得该第二机壳由该第二位置转动回复至该第一位置;一突出部,系以弹性滑动的方式设置于该凹口侧壁;以及一导引轨道,系配置于该机壳侧板上,该导引轨道中具有一起始定位结构及一下勾定位结构,当该第二机壳被转动时,该突出部系沿着该导引轨道反覆地于该起始定位结构及该下勾定位结构之间移动;其中,当该突出部被该起始定位结构抵住时,该第二机壳系位于该第一位置,且该显示器模组系朝向一第一方向;当该突出部被该下勾定位结构抵住时,该第二机壳系位于该第二位置,且该显示器模组系朝向一第二方向;当该突出部与该下勾定位结构脱离时,该弹性元件将迫使该第二机壳朝该第一位置转动,使得该突出部往该起始定位结构移动。2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1项所述之电子装置,其中该弹性元件系一转轴弹性体,该转轴弹性体系连接该机壳侧板及该凹口侧壁,并作为该第二机壳之转轴,该转轴弹性体用以于被扭转后产生一反向扭力,其中,当该突出部与该下勾定位结构脱离时,该反向扭力将迫使该第二机壳由该第二位置朝该第一位置转动,使得该突出部往该起始定位结构移动。2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1项所述之电子装置,其中该电子装置更包括:一滑槽,系配置于该凹口侧壁中;一滑块,系以可滑动之方式配置于该滑槽中,该滑块具有该突出部;以及一伸缩弹性体,其一端系固定于该第一机壳中,该伸缩弹性体之另一端系连接该滑块。2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1项所述之电子装置,其中该导引轨道更包括:一弧形轨道,系邻近于该机壳前板,该弧形轨道之开口系背对该机壳前板;一斜坡轨道,系倾斜地位于该弧形轨道之开口中,该斜坡轨道之上端系约位于该回旋轨道之上端的下方,且该斜坡轨道之下端系较该斜坡轨道之上端远离于该机壳前板,该弧形轨道之上端为该起始定位结构;以及一挡板轨道,系位于该斜坡轨道及该弧形轨道之间,该挡板轨道之一端系与该斜坡轨道之下端连接,该挡板轨道之另一端具有该下勾定位结构。图式简单说明:第1图绘示乃传统之笔记型电脑的立体图。第2图绘示乃再一传统之笔记型电脑的立体图。第3图绘示乃另一传统之笔记型电脑的立体图。第4A图绘示乃依照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之具有可转动之显示器模组之笔记型电脑的立体组合图。第4B图绘示乃第4A图之显示器模组朝向笔记型电脑之一端的斜上方的侧视图。第5A图绘示乃第4A图之第一机壳及第二机壳之一立体分解图。第5B图绘示乃第4A图之第一机壳及第二机壳之另一立体分解图。第6A图绘示乃第5A图之第二机壳的放大仰视立体图。第6B图绘示乃第5A图之第二机壳的放大左侧视图。第6C图绘示乃第6A图之第二机壳的俯视图。第6D图绘示乃第6A图之第二机壳的立体分解图。第7图绘示乃由第5A图之凹口中面向一凹口侧壁所视之凹口侧壁的放大示意图。第8A~第8E图绘示乃突出部于第一机壳转动时与导引轨道之间之作动过程的状态示意图。第9图绘示乃本发明之具有两下勾定位结构之导引轨道之示意图。
地址 桃园县龟山乡山莺路一五七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