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半导体元件的制造方法
摘要 一种半导体元件的制造方法,此方法为提供一基底,基底中已形成有一沟渠,且沟渠中已形成有一沟渠式元件,而沟渠式元件包括设置于沟渠侧壁之二闸极结构、设置于二闸极结构之间的基底中的一掺杂区以及设置于两闸极结构表面之闸间介电层,其中掺杂区表面形成有第一原生氧化层。然后,在含有氮气的环境中,进行第一热处理制程,以去除第一原生氧化层,接着再形成一导体层以填满沟渠。
申请公布号 TWI249791 申请公布日期 2006.02.21
申请号 TW094100439 申请日期 2005.01.07
申请人 力晶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杨立民;王炳尧
分类号 H01L21/314 主分类号 H01L21/314
代理机构 代理人 詹铭文 台北市中正区罗斯福路2段100号7楼之1;萧锡清 台北市中正区罗斯福路2段100号7楼之1
主权项 1.一种半导体元件的制造方法,包括: 在一基底上形成一沟渠,其中该沟渠表面形成有一 第一原生氧化层; 在含有氮气的环境中,进行一第一热处理制程,以 去除该第一原生氧化层;以及 形成一导体层以填满该沟渠。 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半导体元件的制造 方法,更包括于形成该导体层之前,于该沟渠中形 成一缓冲层,且该缓冲层上形成有一第二原生氧化 层。 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之半导体元件的制造 方法,更包括在含有氮气的环境中,进行一第二热 处理制程,以去除该第二原生氧化层。 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半导体元件的制造 方法,其中该第一热处理制程与该第二热处理制程 包括快速热回火制程。 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半导体元件的制造 方法,其中该第一热处理制程与该第二热处理制程 的加热温度系在700~1000℃。 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半导体元件的制造 方法,其中该第一热处理制程与该第二热处理制程 的加热时间系在30~90秒。 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半导体元件的制造 方法,其中该导体层的材质包括掺杂多晶矽。 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半导体元件的制造 方法,其中该导体层的形成方法包括化学气相沈积 法。 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半导体元件的制造 方法,其中该缓冲层的材质包括非掺杂多晶矽。 10.一种半导体元件的制造方法,包括: 提供一基底,该基底中已形成有一沟渠,该沟渠中 已形成有一沟渠式元件,该沟渠式元件包括设置于 该沟渠侧壁之二闸极结构、设置于该二闸极结构 之间的该基底中的一掺杂区以及设置于该两闸极 结构表面之一间间介电层,其中该掺杂区表面形成 有一第一原生氧化层; 在含有氮气的环境中,进行一第一热处理制程,以 去除该第一原生氧化层;以及 形成一导体层以填满该沟渠。 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之半导体元件的制 造方法,更包括于形成该导体层之前,于该沟渠中 形成一缓冲层,且该缓冲层上形成有一第二原生氧 化层。 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之半导体元件的制 造方法,更包括在含有氮气的环境中,进行一第二 热处理制程,以去除该第二原生氧化层。 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之半导体元件的制 造方法,其中该第一热处理制程与该第二热处理制 程包括快速热回火制程。 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之半导体元件的制 造方法,其中该第一热处理制程与该第二热处理制 程的加热温度系在700~1000℃。 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之半导体元件的制 造方法,其中该第一热处理制程与该第二热处理制 程的加热时间系在30~90秒。 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之半导体元件的制 造方法,其中该导体层的材质包括掺杂多晶矽。 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之半导体元件的制 造方法,其中该导体层的形成方法包括化学气相沈 积法。 1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之半导体元件的制 造方法,其中该缓冲层的材质包括非掺杂多晶矽。 1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之半导体元件的制 造方法,其中该两闸极结构各自包括: 一闸极,设置于该沟渠侧壁;以及 一穿隧氧化层,设置于该闸极与该基底之间。 2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9项所述之半导体元件的制 造方法,其中该闸极系为浮置闸极,该掺杂区系为 一源极区,该导体层系为一源极线。 图式简单说明: 图1A至图1D所绘示为本发明之一实施例之半导体元 件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剖面图。 图2A至图2E所绘示为本发明之另一实施例的半导体 元件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剖面图。
地址 新竹市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力行一路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