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黏性闭合条
摘要
申请公布号 TW121360 申请公布日期 1989.10.21
申请号 TW078204321 申请日期 1988.03.14
申请人 孟尼苏泰矿务及制造公司 发明人 布莱.约翰.麦克吉尼斯;布鲁西.安顿.赫卡;夏恩.丹尼斯.麦克克瑞肯
分类号 B65D33/18 主分类号 B65D33/18
代理机构 代理人 陈长文 台北巿敦化北路二○一号七楼
主权项 1﹒一种与接物品之容器合用之黏性闭合条,该容器包括第一及第二容器部份以及一开口提供通路至容器之内部,第一及第二容器部份当结合在一超时会将容器之开口闭合,其中该黏性闭合条适于将第一及第二容器部份黏结固着在一起将容器之开口闭合,并包括具有一层低黏性物质,系涂布,在与第一容器部份,第二容器部份及前述开合条之一接触之内表面,改动指示装置用以在黏性闭合条己将二容器部份黏结固着在一起并且上述容器二部份被分开以打开该容器后,产生在容器外面可目视认知之标记。2﹒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黏性闭合条,其中黏性闭合条另包含;(a)一黏合剂层适于黏着至第一容器部份并适于将第一及第二容器部份黏着在一起;以及(b)该改动指示装置之该层低黏性材料适于在第一容器部份与第二容器部份之间以预定图案施加成近密面对面接触于第一容器部份上;(c)上述黏合剂层适于黏着至上述第二容器部份于与之黏着时较之上述低黏性材料层黏着至第一容器部份于与之黏着时更强有力;(d)上述黏合剂层于与之黏着时黏着至上述低黏性材料层较之低黏性材料层黏着至第一容器部份更强有力;(e)因而当第一及第二容器部份被上述黏性闭合条黏着在一起然后并予分开时,上述低黏性材料层连同至少上述黏合剂层实际对正于低黏性材料层之一部份与上述第一容器部份层离,上述低黏性材料层以上述图案形式形成在容器外面可目视认知之标记。3﹒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黏性闭合条,其中该黏性闭合条另包含;(a)一薄膜背衬条;(b)一黏合剂层黏着至上述薄膜背衬条,并适于将上述薄膜背衬条黏着至第一容器部份,而以上述黏合剂层之一部份露出并适于将第一容器部份黏着至第二容器部份;以及(c)该改动指示装置之一层低黏性材料在上述薄膜背衬条与黏合剂层之间以预定图案施加成近密面对面接触于上述薄片背衬条上;(d)上述黏合剂黏着至上述低黏性材料层较之黏性材料层黏着至薄膜背衬条更强有力;(e)上述黏合剂层黏着至第一容器部份于与之黏着时较之上过低黏性材料层黏着至薄膜背衬条更强有力;(f)因而当第一容器部份及第二容器部份被上述黏性闭合条黏着在一起然后并予分开时,上述低黏性材料之图案连同至少上述黏合剂层实际对正于上述分离材料层之一部份与薄膜背衬条层离,上述低黏性材料层以上图案形式形成在容器外面目视可认知之标记。4﹒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黏性闭合条,其中该黏性闭合条另包含;(a)一薄膜背衬条有第一及第二主表面;(b)一第一黏合剂层黏着至上述第一主表面,并适于将黏性闭合条黏着至第一容器部份;(c)一第二黏合剂层黏着至上述薄膜背衬条之第二主表面,并适于将上述闭合条黏着至第二容器部份;(d)该改动指示装置之一层低黏性材料在上述薄膜背背衬条与第二黏合剂层之间以预定图案施加成近密面对面接触于上述薄膜背衬条之第二主表面;(e)上述第一黏合剂层适于黏着至第一容器部份于与之黏着时以及上述薄膜背衬条第一主表面较之上述第二黏合剂层黏着至第二容器部份于与之黏着时或黏着至上述薄膜背衬条第二主表面更强有力;(f)上述第二黏合剂层黏着至上述低黏材料层较之低黏性材料层黏着至薄膜背衬条第二主表面更强有力:(g)因而当第一容器部份及第二容器部份被黏性闭合条黏着在一起述第二黏合剂层实际对正于上述分离材料层之一部份与上述薄膜背衬条第二主表面层离,上述低黏性材料层以上述图案形式形成在容器外面目视可认知之标记。5﹒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黏性闭合条另包含:(a)一活膜背衬条有第一及第二主表面;(b)一第一黏合剂层黏着至上述第一主表面并适于将薄膜背衬条黏着至第一容器部份;(c)一第二黏合剂层黏着至上述薄膜背衬条第二主表面并适于将黏性闭合条黏着至第二容器部份;(d)该改动指示装置之一层低黏性材料适于在第一容器部份与上述第一黏合剂层之间以预定图案施加成近密面对面接触于第一容器部份;(e)上述第二黏合剂层黏着至第二容器部份于与之黏着时以及上述薄膜背衬条第二主表面较之上述第一黏合剂层黏着至第一容器部份于与之黏着时或上述薄膜背衬条第一主表面更强有力;(f)上述第一黏合剂层黏着至上述薄膜背衬条第一主表面较之上述低黏性材料层黏着至第一容器部份于与之黏着时更强有力(9)因而当第一容器部份及第二容器部份被黏性闭合条黏着在一起然后并予分开时,上述低黏性材料之图案连同至少上述第一黏合剂层实际对正于上述分离材料层之一部份与第一容器部份层离,上述低黏性斜以上述图案形式形成在容器外面目视可认知之标记。6﹒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黏性闭合条,其中该黏合层系适于黏着至第一容器部份较之黏着至第二容器部份更强有力。7﹒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黏性闭合条,其中当该第一容器部份及第二容器部份藉黏合闭合条重新黏着在一起时,该低黏性材料层不能重新黏着至上述第一容器部份,第二容器部份及黏性闭合条之一成近密面对面接触。8﹒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黏性闭合条,其中该第一容器部份,第二容器部份及黏性闭合条之一系在上述标记形成后该第一容器部份及第二容器部份藉该黏性闭合条重新固着在一起时,该表面适于增进上述标记之能见度。图示简单说明图1为根据本创作所构造之一种安全置放袋之透视图,该袋有一黏性闭合条黏着于后板片之前表面。图2A为沿图1之2A─2A平面之截面图。图2B为图2A中之安全置放袋一部份之截面图,后板片藉闭合条固着至前板片。图2C为图2B安全置放袋之截面图,后板片与前板片分开。图3为图2B之安全置放袋一部份之正视图。图4为图3之安全置放袋一部份之正视图,其中后板片己予固着至前板片然后并予部份分开。图5为图4之安全置放袋一部份之正视图,其中后板片己藉闭合条予以重新固着至前板片,形成标记。图6为图5中所示安全置放袋之一种替代性具体实例,其中闭合所形成之标记包括文字数字符号。图7A为一安全置放袋一部份之截面图,此袋具有闭合条之一种替代具体实例有改动指示装置形成于闭合条内并靠近后板片之前表面。图7B为图7A安全置放袋之截面图,前板片及第一板片藉闭合条予以固着在一起。图7C为图7B安全置放袋之截面图,后板片与前板片分开。图8为一安全置放袋一部份之截面图,此袋有闭合条之另一种具体实例黏着至后板片之前表面,有改动指示装置形成于闭合条之两侧面。图9A为一安全置放袋一部份之截面图,此袋有闭合条之一种替代具体实例,有一单一黏合剂层黏着至后板片之前表面以及改动指示装置形成于闭合条内靠近袋之表面。图9B为图9A安全置放袋之截面图,前板片及第一板片由闭合条予以固着在一起。图9C为图9B安全置放袋之截面图,后板片与前板片分开。图10为一安全置放袋一部份之截面图,此袋具有闭合条之又一种替代具体实例,该闭合条之一部份包含一改动指示装置伸延超过前板片及第一板片。图11为一安全置放袋一部份之截面图,此袋具有图10闭合条之又一种替代具体实例,诸黏合剂层之部份已自闭合条除去。图12为一安全置放袋之截面图,此袋有闭合条之又一替代具体实例黏着至后板片之背面,闭合条伸延超过前板片及第一板片,并露出黏合剂层之一部份。图13为一安全置放袋一部份之截面图,此袋有闭合条之又一种具体实例黏着至后板片之背面,闭合条黏性表面之一部份经由后板片上之一孔露出。图14为图13之安全置放袋之正视图。
地址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