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磁性向异性粘合磁铁,及其所用磁性粉末及其制法
摘要 一种磁性向异性黏合磁铁,具有15~40 vol%之树脂黏合剂,其残余部为R-TM-B-M系合金粉末(其中R为含有1种或2种以上之稀土类元素Y,TM为Fe或Fe之一部分以Co加以取代者,B为硼,M为视其必要所添加之元素,为Si,Al,Nb,Zr,Hf,Mo,P,C之1种或2种以上),此R-TM-B-M系合金粉末之平均结晶粒径为 0.01~ 0.5 μm具有磁性向异性,此磁性向异性R-TM-B-M系合金粉末,其磁轴线系依所定方向配列。
申请公布号 TW154677 申请公布日期 1991.03.21
申请号 TW076101517 申请日期 1987.03.19
申请人 日立金属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岩崎克典;野泽康人;德永雅亮
分类号 H01F 主分类号 H01F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何金涂 台北巿大安区敦化南路二段七十七号八楼
主权项 1﹒一种磁性向异性黏合磁铁,其特征为:具有15-40vol%之树脂黏合剂,其残余部为R─TM─B─M系合金粉末(其中R为含有1种或2种以上之稀土类元素Y,TM为Fe或Fe之一部分以Co加以取代者,B为硼,M为视其需要所添加之元素,为Si,Al,Nb,Zr,Hf,Mo,P,C之1种或2种以上),此R─TU─B─M系合金之平均结晶粒径为0﹒01-0﹒5m具有磁性向异性,此磁性向异性R─TM─B─M系合金粉末,其磁轴线系依所定方向配列。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磁性向异性黏合磁铁,其中R─TM─B─M系合金粉末系由稀土类元素为11-18at%,硼为4-11at%Co为30at%,添加元素为3at%以下,残余部片以及不可避免之不纯物所组成。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磁性向异性黏合磁铁,其向异性之R─TM─B─M系合金粉末,系由R─TM─B─M组成之熔融物以超级冷却法所获得之薄片,经高密度化后,依可塑性变形获致向异性化。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所述之磁性向异性黏合磁铁,其向异性化系经由加温摆置加工所获取者为其特征之磁性向异性黏合磁铁。5﹒一种磁性向异性黏合磁铁用磁粉末,其特征为具有平均结晶粒径为0﹒01-0﹒5m,具有磁性向异性之R─TM─B─M系合金粉末(其中R为含有一种或二种以上稀土类元素之Y,TM为Fe或Fe之一部分以Co加以取代者,B为硼,M系视其必要所添加之元素,为Si,Al,Nb,Zr,Hf,Mo,P,C之1种或2种以上),其平均粒径为1-1000m。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磁性向异性黏合磁铁用磁粉末,其中R─TM─B─M系合金粉末系由稀土类元素为11-18at%,硼为4-11at%,Co为30at%以下,潻加元素为3ai%以下,残余部Fe及不可避免之不纯物所组成者。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之磁性向异性黏合磁铁用磁粉末,其中磁轴方向之残留磁束密度为8KG以上。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之磁性向异性黏合磁铁用磁粉末,其中向异性之R─TM─8─M系合金粉末为由R─TM─B─M组成之熔融物以超急冷却法所得之薄片经高密度化后,以可塑性变形而获致向异性化。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之磁性向异性黏合磁铁用磁粉末,其中向异性化系经由加温摆置加工而获取者。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之磁性向异性黏合磁铁用磁粉未,其中结晶粒之C轴依垂直方向之平均粒径(c)为C轴方向之平均粒径(a)之比率c/a的平均値为2以上者一种磁性向异性黏合磁铁用磁粉之制法,其特征为具有:R─TM─B─M系合金之熔融物(其中R为含有Y之1种或2种以上之稀土类元素,TM为Fr:或Fe之一部分以Co所取代,B为硼,M为视其必要所添加之元素,为,Si,Al,Nb,Zr,Hf,Mo,P,C之1种或2种以上)经由超急冷却,得非品质或一部份晶化之R─TM─B─M系合金之薄片,将此成形之薄片经高密度化后,使之加温可塑性变形,获得平均粒径为0﹒01-0﹒5m具有磁性向异性之R─TM─B─M系合金后,将其施予热处理而提高其保磁力。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之制法,其中向异性化后之R─TM─B─M系合金在600℃以上900℃以下之温度予以加热,并在此温度下保持240分钟,以1℃/sec以上之冷却温度加以冷却并施予整处理。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之制法,其中R─TM─B─M系合金系由稀土元素:11-18at%,硼为4-11at%,C0为30ai%以下,添加元素为3at%以下,残余部Fe以及不可避免之不纯物所组成者。图示简单说明第 1图为Nd13DyFc79B6Al组成之向异性黏合矶铁和向异性烧结体,以及SmCo17系磁铁热安定性之比较图式。
地址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