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安全带用固定装置
摘要 一种安全带用固定装置,其为将束缚乘车人员之织物带连结于车体,将作用于前述织物带之负载挡止于车体之安全带用固定装置,其具备有将系止织物带之固定器予以支持之框架;及一端固定于框架,另一端固定于车体,利用作用于框架之负载为可变形之冲击吸收构件;及使冲击吸收构件之前述他端近傍结合于框架,利用作用于框架之负载加以断裂或变形,使该框架及冲击吸收构件分离之结合构件,如此所构成者。在从织物带加诸负载于安全带之固定器时,使该固定器适切地移动以吸收冲击。
申请公布号 TW262846 申请公布日期 1995.11.11
申请号 TW083202293 申请日期 1994.02.17
申请人 本田技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冈崎英继;金泽好宣
分类号 B60R22/18 主分类号 B60R22/18
代理机构 代理人 赖经臣 台北巿南京东路三段三四六号白宫企业大楼一一一二室
主权项 1. 一种安全带用固定装置,其为将束缚乘坐人员于座位上之织物带连结于车体,使作用于前述织物带之负载挡止于车体之安全带用固定装置,其特征为,具备:支持系止织物带之固定器的框架;及一端固定于框架另一端固定于车体,藉由规定之负载而可变形之冲击吸收构件;及使冲击吸收构件之前述另一端近傍结合于框架,藉由规定之负载产生断裂或变形所获得之结合构件,如此所构成者。2. 一种安全带用固定装置,其特征为具备:在固定于车体座位上,束缚乘坐人员用之织物带;及连结前述织物带之框架;及使前述框架与车体互相结合,以规定之负载,而解除其结合之结合装置;及介设于前述框架及车体间,辅助该等框架及车体间结合之冲击吸收装置,如此所构成者。3.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安全带用固定装置,其中,前述冲击吸收装置为,一端结合于车体,同时另一端结合于框架之弯曲带状金属板。4.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安全带用固定装置,其中,前述结合装置为,结合前述框架及冲击吸收构件,同时,藉由规定之负载而断裂之铆钉。5.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安全带用固定装置,其中,前述结合装置为,结合前述框架及冲击吸收构件,同时,藉由规定之负载而变形之系合构件。6.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安全带用固定装置,其中,前述框架系藉由一对冲击吸收装置而结合于车体。7. 一种安全带用固定装置,其特征为具备:在固定于车体之座位上,束缚乘坐人员用之织物带;及系止该织物带之固定器;及连结前述固定器于车体之同时,藉由规定之负载而可变形之冲击吸收装置;及连接前述固定器及冲击吸收构件之框架;及介设于前述框架及冲击吸数装置之间,结合该等框架及冲击吸收装置藉由规定之负载,而解除前述结合之结合装置,如此所构成者。图示简单说明:图1为依照本创作第1实施例之具备固定装置之安全带斜视图。图2为图1之2—2线剖面图,图3为图2之3—3线箭头符号图,图4为对应于图2而作用之说明图,图5为图1之5部分扩大图,图6为图5之6—6线剖面图,图7为关于本创作第2实施例,对应于图2之图,图8为关于本创作第3实施例,对应于图2之图7之图,图9为关于本创作第4实施例,对应于图2,图7及图8之图,图10为关于本创作第5实施例,对应于图2,7,8及9之图,图11为关于本创作第6实施例,对应于图2,7,8,9及10
地址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