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制版片及制版片群以及其印刷装置
摘要 本创作揭示一种制版片,制版片群以及其印刷装置,具有两短边与两长边之长方形状之制版片,系由基材片,及堆叠在该基材片上之粘接片所构成。上述粘接片在部位有印刷画像用之标签部。上述标签部系由形成在该粘接片之切割线所形成。由标签部互异之多种制版片构成之制版片群,其制版片间之上述基材片及上述粘接片中之至少一方之色彩不相同。在制版片之标签部印刷画像之印刷装置系由,在上述标签部印刷画像之印刷机构,将上述制版片送进印刷机构之运送机构,以及,检出将上述制版片送进印刷机构之检测器所构成。在油墨带之行驶路径之脱离上述印刷机构之位置至上述印章制作对象物之印章面之中心位置之路径长度,系设定成为与上述制版片之运送方向之一半长度大致相同之长度。
申请公布号 TW376846 申请公布日期 1999.12.11
申请号 TW087219923 申请日期 1996.12.03
申请人 精工爱普生股份有限公司;帝王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柳槷佳幸;栗山弘;塚原荣志;中岛贤一;及川英毅
分类号 B41C3/00 主分类号 B41C3/00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林志刚
主权项 1.一种制版片,系由基材片,及堆叠在该基材片上之粘接片所构成,具有两长边与两短边之长方形状之制版片,上述粘接片在中央部位有印刷画像用之标签部之制版片,上述标签部由形成在该粘接片之切割线所区隔成之改良,形成有检测器用之至少一个透孔,该至少一个透孔离开上述两短边之所对应者一定距离,同时是形成在偏离上述标签部之位置。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制版片,上述基材片与上述粘接片之色彩互异。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之制版片,形成有检测器用之至少一个透孔,该至少一个透孔离开上述两短边之所对应者一定距离,同时是形成在偏离上述标签部之位置。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制版片,上述之至少一个透孔形成在偏离平行于上述制版片之上述两长边之中心线之位置。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所述之制版片,上述之至少一个透孔,系形成在对上述制版片中心成点对称位置之一对透孔。6.一种制版片群,系包含标签部互异之多种制版片之制版片群,上述多种之各制版片系由基材片,及堆叠在该基材片上之粘接片所构成,具有两长边与两短边之长方形状之制版片,上述粘接片在中央部位具有印刷画像用之标签部,上述标签部由形成在该粘接片之切割线所区隔成之制版片,上述多种制版片之上述基材片及上述粘接片中之至少一方之色彩互异。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之制版片群,上述各制版片之上述基材片与上述粘接片之色彩互异。8.一种印刷装置,系在制版片之标签部印刷画像之印刷装置,上述制版片系由基材片,及堆叠在该基材片上之粘接片所构成,具有两长边与两短边之长方形状之制版片之印刷装置,上述标签部系由形成在该粘接片之切割线区隔在上述粘接片中央部位,上述印刷装置备有,在上述标签部印刷画像之印刷机构,将上述制版片送进印刷机构之运送机构,及可检出上述制版片送进印刷机构之检测器。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所述之印刷装置,上述标签部系粘贴在印章背面之印章文字标签,上述印刷机构同时对上述标签部及制作印章用之掩模进行印刷。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所述之印刷装置,上述制版片形成有检测器用之至少一个透孔,该至少一个之透孔离开上述两短边之所对应者一定距离,同时形成在偏离上述标签部之位置,上述检测器系光检测器,藉上述至少一个透孔,及对应上述制版片之上述两短边之所对应者之端部之至少一方,检出受光状态之变化,以检出标签片已被送进。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之印刷装置,上述至少一个之透孔系形成在偏移平行于上述制版片之上述两长边之中心线之位置,并含有由该光检测器检出通过该至少一个透孔之光线时,判断上述制版片被正确插入之构件。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之印刷装置,含有,检出对应上述制版片之上述两短边者之端部后,以一定之运送量而未能检出上述至少一个透孔之存在时,停止以该运送机构运送制版片之机构。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之印刷装置,含有,检出送进上述制版片后,在由上述运送机构将上述制版片送至依照应印刷之画像之长度设定之开始印刷位置时,控制上述印刷机构开始印刷之机构。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之印刷装置,含有,检出送进上述制版片后,在由上述运送机构将上述制版片送至依照应印刷之画像之长度设定之开始印刷位置时,控制上述印刷机构开始印刷之机构。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所述之印刷装置,含有,检出送进上述制版片后,在由上式运送机构将上述制版片送至依照应印刷之画像之长度设定之开始印刷位置时,控制上述印刷机构开始印刷之机构。16.一种制版片之印刷装置,备有,制版片系由基材片,及堆叠在该基材片上之粘接片所构成,成具有两长边及两短片之长方形状,在上述标签部由形成在上述粘接片之切割线区隔在该粘接片之中央部位之制版片,与油墨带成重叠状态下,在此进行印刷动作,将该油墨带之油墨转印至该制版片,而在该制版片之上述标签部形成画像,同时在该油墨带形成负画像之印刷机构,以形成有负画像之上述油墨带当作掩模,而在印章制作对象物之印章面曝光,藉此在该印章面形成画像之曝光机构,以及,运送上述制版片及上述油墨带,使其同时邻近上述印刷机构,并在完成印刷后,运送上述油墨带使其邻近上述曝光机构,同时将上述制版片送出装置外部之运送机构,而将上述油墨带之行驶路径之脱离上述印刷机构之位置,至上述印章制造对象物之印章面之中心位置之路径长度设定为,大致上与上述制版片之上述两长边之各一半长度相同之长度。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6项所述之印刷装置,将上述油墨带之行驶路径之脱离上述印刷机构之位置,至上述印章制作对象物之印章面之中心位置之路径长度设定为,较上述制版片之上述两长边之各一半之长度稍长。18.一种制版片,系由基材片,及堆叠在该基材片上之粘接片所构成,具有两长边及两短边之长方形之制版片,上述粘接片在其中央部位有印刷画像用之标签部之制版片,形成有检测器用之至少一个透孔,该至少一个之透孔离开上述两短边之所对应者一定距离,同时在偏离上述标签部之位置,并在偏离平行于上述制版片之上述两长边之中心线之位置。19.一种印刷装置,系在制版片之标签部印刷画像之印刷装置,上述制版片系由基材片,及堆叠在该基材片上之粘接片所构成,具有两长边与两短边之长方形状之制版片之印刷装置,上述制版片形成有检测器用之至少一个透孔,该至少一个之透孔离开上述两短边之所对应者一定距离,同时是形成在,偏离上述标签部,同时是偏离平行于上述制版片之上述两长边之中心线之位置,上述印刷装置备有,在上述标签部印刷画像之印刷机构,将上述制版片送进印刷机构之运送机构,以及,至少检出上述至少一个之透孔,藉此检出上述制版片被送进印刷机构之检测器。图式简单说明:第一图A系表示备有本创作一实施形态之制版片之印刷装置之印刷制作装置之外观平面图。第一图B系表示上述印章制作装置之外观之正面图。第二图系表示印章制作装置之机械装置部之内部构造之平面图。第三图系机械装置部所备有之送带装置之平面图。第四图系表示机械装置部所备有之机能杆机构之「OFF」位置之状态之平面图。第五图系表示机械装置部所备有之机能杆机构之「OPEN」位置之状态之平面图。第六图系表示机械装置部所备有之机能杆机构之「输入/制版」位置之状态之平面图。第七图系表示机械装置部所备有之机能杆机构之「曝光」位置之状态之平面图。第八图系机能杆机构之盖体开启杆周围之侧面图。第九图A及B系表示机能开关之构造及动作之内部构造图。第十图系取下机能开关之操作盘之锁定机构周围之平面图。第十一图系机能开关及锁定机构周围之截面图。第十二图系机械装置部之印字装置周围之放大平面图。第十三图系机械装置部之曝光装置周围之平面图。第十四图系机械装置部之曝光装置周围之放大平面图。第十五图A系曝光装置之紫外线光源周围之正面图。第十五图B系曝光装置之紫外线光源周围之侧面图。第十六图系曝光装置之紫外线光源周围之平面图。第十七图系曝光装置之压板周围之平面图。第十八图系曝光装置之压板及压板托架周围之放大侧面图。第十九图系以模式方式表示油墨带之路径之路径图。第二十图A系油墨带匣之平面图。第二十图B系第二十图A之取出油墨带匣之状态之装置本体之平面图。第二十一图系装设在装置本体之油墨带匣之放大侧面图。第二十二图系装设油墨带匣后之机能开关以外之机械装置部之平面图。第二十三图A系第2路径梢之部分斜视图。第二十三图B系拉力梢之部分斜视图。第二十四图系取下开闭盖之状态之凹槽周围之平面图。第二十五图A及B系说明方型章之印章本体之构造之图,第二十五图A系表示装设在凹槽之状态之方型章之印章本体,第二十五图B系表示方型章之印章本体之底部。第二十五图C及D系说明业务用之印章本体之构造之图,第二十五图C系表示装设在凹槽之状态之业务用印章之印章本体,第二十五图D系表示业务用之印章本体之底部。第二十六图系凹槽及检测装置周围之截面图。第二十七图系凹槽及检测装置周围之正面图。第二十八图系凹槽及检测装置周围之部分平面图。第二十九图系表示检测装置之两种检测动作之一方之截面图。第三十图系表示检测装置之上述两种检测动作之另一方之截面图。第三十一图A系说明小型方形印章本体之辨别范式之说明图。第三十一图B系说明大型方形印章本体之辨别范式之说明图。第三十一图C系说明姓名印章本体之辨别范式之说明图。第三十一图D系说明小型业务印章本体之辨别范式之说明图。第三十一图E系说明大型业务印章本体之辨别范式之说明图。第三十一图F系说明住址印章本体之辨别范式之说明图。第三十一图G系说明更大型之印章本体之辨别范式之说明图。第三十二图系印章本体之构造图。第三十三图系制版片之构造图。第三十四图A及B系表示制版片之长度与印章本体之位置之关系之说明图。
地址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