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扳手之改良构造追加一
摘要 一种扳手之改良构造追加(一),包含有一握柄,具有一受夹部,该受夹部设有一弧状下夹持面;一扣夹件,枢接于该握柄上端,且可以二者之轴枢点转动,其具有二相邻且夹角约为120度之上夹持面,各该上夹持面与该下夹持面系形成一具开口端之夹持空间。该扳手之特征在于该轴枢点系位于该受夹部一具预定水平宽度之轴枢位置之中心,该水平宽度为通过该弧状下夹持面曲率中心之经线与通过该该轴枢点之经线间之距离之3-3.5倍,该弧状下夹持面之曲率半径为该二经线间距离之2.5-3.5倍,该弧状下夹持面之弧线长度所对应之圆心角系介于70度及90度之间。藉由该特征,当使用者对该扳手之握柄施加力量时,其夹持空间对工件之夹紧度会与该施加力量成正比地增加。
申请公布号 TW406605 申请公布日期 2000.09.21
申请号 TW086205892A01 申请日期 1998.05.15
申请人 章中兴 发明人 章中兴
分类号 B25B13/12 主分类号 B25B13/12
代理机构 代理人 廖德英 台中巿永春东一路五四九号三楼
主权项 1.一种扳手之改良构造造加(一),包含有:一握柄,具有一位于其上端之受夹部,该受夹部设有一弧状下夹持面;一扣夹件,枢接于该握柄上端,且可以二者之轴枢点转动,其具有二相邻且夹角约为120度之上夹持面,各该上夹持面与该下夹持面系形成一具开口端之夹持空间;该扳手之改良构造之特征在于:该轴枢点系位于该受夹部一具预定水平宽度之轴枢位置之中心,该水平宽度为通过该弧状下夹持面曲率中心之经线与通过该该轴枢点之经线间之距离之3-3.5倍,该弧状下夹持面之曲率半径为该二经线间距离之2.5-3.5倍,该弧状下夹持面之弧线长度所对应之圆心角系介于70度及90度之间。2.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扳手之改良构造造加(一),其中该弧状下夹持面上设有多数连续延伸之锯齿。3.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之扳手之改良构造造加(一),其中各该锯齿之齿尖系朝向该夹持空间之开口端。4.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扳手之改良构造造加(一),其中该受夹部具有一沿该握柄长轴延伸之分割槽,位于该分割槽两侧之二分叉,以及一封闭该分割槽之下夹颚,该下夹持面系位于该下夹颚之顶端。5.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所述之扳手之改良构造造加(一),其中该下夹颚设有沿该分割槽往该夹持空间之开口端延伸之凹进。6.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所述之扳手之改良构造造加(一),其中该扣夹件具有一柄部被收容于该分割槽内,一自该柄部一端侧向延伸之上夹颚,各该上夹持面系位于该上夹颚之下端。7.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之扳手之改良构造造加(一),其中该受夹部之二分叉各设有一中心位于该轴枢点上之轴枢孔,该扣夹件之柄部设有一长条孔,一轴梢穿经各该轴枢孔及该长条孔将该握柄及扣夹件枢接在一起。8.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所述之扳手之改良构造造加(一),其中该长条孔之一长侧边设有若干相隔之凹弧,该轴梢之梢身设有一圆柱部及一具二相隔180度平直面之椭圆柱部,该圆柱部之外径大于该长条孔二长侧边之距离,小于该凹弧壁与其中一长侧边之距离,当该轴梢之圆柱部离开该长条孔时,该轴梢可沿该长条孔移动。9.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之扳手之改良构造造加(一),其中该轴梢身部之长度较该扳手轴枢点之总厚度为长,且末端设有一外径较该轴枢孔孔径为大之环片,一螺旋弹簧套穿于该身部末端,一端顶接于该环片,另一端顶接于该受夹部其中一分叉之位于该轴枢孔周缘之外侧面上,用以使该轴梢可藉该弹簧之张力,将该圆柱部之一段维持于该扣夹件之长条孔内,而当该轴梢被外力顶推一段距离后,该圆柱部可完全离开该长条孔。图式简单说明:第一图为本创作一较佳实施例之一侧面视图;第二图为本创作一较佳实施例之握柄之一侧面视图,其中揭示有若干重要部位之详细尺寸;第三图为本创作一较佳实施例于第二图中3-3方向上之剖视图;第四图为本创作一较佳实施例于第二图中4-4方向上之剖视图;第五图为本创作一较佳实施例之扣夹件之一侧面视图;第六图为本创作一较佳实施例之轴梢之立体图;第七图为本创作一较佳实施例于第一图中7-7方向上之剖视图;第八图为本创作一较佳实施例夹持二种不尺寸之六角形工件之示意图;第九图、第十图及第十一图为本创作一较佳实施例夹持六角形、圆形、及三角形等工件之示意图。
地址 彰化县秀水乡马兴村彰马街五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