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车厢间具备能量吸收构造之列车
摘要 一种列车之能量吸收构造,其缓和列车端部之车厢间的压缩量,促进列车部之车厢间之压缩,而吸收列车全体的能量;将复数节车厢(A1至A12)透过连结器(B1至 B11)连结,同时,于该各列车间设有能量吸收构造(S12至 S42、S82至S122),将以该能量吸收构造(S12至S42、S82至S122)的最大压缩量除该能量吸收构造的能量吸收量所得的值、亦即平均压缩荷重,设定成列车部车厢间之值小于其外侧(靠近端部)车厢间之值。
申请公布号 TWI226293 申请公布日期 2005.01.11
申请号 TW092102491 申请日期 2003.02.07
申请人 川崎重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田口 真;冈田真一;矢木 诚一郎;山口 秀行
分类号 B61F19/04 主分类号 B61F19/04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林镒珠 台北市中山区长安东路二段一一二号九楼
主权项 1.一种车厢间具备能量吸收构造之列车,系具备相连的复数节车厢、及配设于该车厢间的能量吸收构造;且该各能量吸收构造的能量吸收容量除以所对应之压缩量、亦即除以能量吸收构造之最大压缩量所得的车厢间单位之平均压缩荷重,系设定成列车中央部车厢间之値比靠近列车端部之车厢间的値为小。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车厢间具备能量吸收构造之列车,其中,该车厢间的能量吸收构造,系由能量吸收构件及其支撑构造所构成;且藉由改变该能量吸收构件的数目及该能量吸收构件单体之压缩荷重之一方或双方,使车厢间单位之平均压缩荷重形成列车中央部车厢间之値小于靠近列车端部之车厢间的値。3.一种车厢间具备能量吸收构造之列车,系具备相连的复数节车厢、及配设于该车厢间的能量吸收构造;该各能量吸收构造的能量吸收容量除以所对应之压缩量、亦即除以该能量吸收构造的最大压缩量所得的车厢间单位之平均压缩荷重,于所有车厢间均相等;以车厢间为单位,在能量吸收构造的最大压缩量的一半到最大値之间,该能量吸收构造所吸收的能量容量除以所对应之压缩量、亦即除以能量吸收构造的最大压缩量的一半所得之后半部平均压缩荷重,系在能量吸收构造的压缩量自0到最大値的一半之间所产生之最大压缩荷重以上,并且在列车先头车厢先头部的能量吸收构造的平均压缩荷重以下的値。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车厢间具备能量吸收构造之列车,其中,该能量吸收构造由复数个能量吸收构件及其等的支撑构造所构成;将该复数个能量吸收构件并排配置,而使该各构件压缩变形时的压缩荷重相加;于该复数个能量吸收构件中任一个能量吸收构件产生压缩量之后,其他能量吸收构件才开始压缩变形。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车厢间具备能量吸收构造之列车,其中,该能量吸收构造由压缩荷重不同的复数个能量吸收构件及其等的支撑构造所构成;且将该复数个能量吸收构件串列配置。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车厢间具备能量吸收构造之列车,其中,该能量吸收构造,系由能量吸收构件及其支撑构造所构成;该能量吸收构件,系具有压缩荷重在压缩变形中途起阶段性变大的特性。7.一种车厢间具备能量吸收构造之列车,系具备相连的复数节车厢、及配设于该车厢间的能量吸收构造;该各能量吸收构造之能量吸收容量除以所对应之压缩量、亦即除以能量吸收构造之最大压缩量所得之车厢间单位之平均压缩荷重,系设定成列车中央部之车厢间的値小于靠近列车端部之车厢问的値;且该车厢间能量吸收构造中一处以上之车厢间的能量吸收构造,系在能量吸收构造的压缩量为最大値的一半到最大値之间,能量吸收构造所吸收的能量容量除以所对应之压缩量、亦即除以能量吸收构造的最大压缩量的一半所得之后半部平均压缩荷重,为在能量吸收构造的压缩量为0到最大値的一半値之间所产生之最大压缩荷重以上,且在列车端部的能量吸收构造的能量吸收容量除以该能量吸收构造的压缩量所得之値以下、亦即列车先头部的能量吸收构造的平均压缩荷重以下的値。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之车厢间具备能量吸收构造之列车,其中,该车厢间的能量吸收构造由能量吸收构件及其支撑构造所构成;藉由改变该能量吸收构件的数目及该能量吸收构件单体的压缩荷重之一方或双方,使车厢间单位之平均压缩荷重形成列车中央部之车厢间的値比靠近列车端部之车厢间的値为小。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之车厢间具备能量吸收构造之列车,其中,该一处以上的车厢间能量吸收构造,系将复数个能量吸收构件并排配置而使该各构件压缩变形时的压缩荷重相加而构成;该复数个能量吸收构件,系具有于该复数个能量吸收构件中任一个能量吸收构件产生压缩量之后才开始压缩变形之构件。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之车厢间具备能量吸收构造之列车,其中,该一处以上之车厢间的能量吸收构造,系将压缩荷重不同的复数个能量吸收构件串列配置而构成。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之车厢间具备能量吸收构造之列车,其中,该一处以上之车厢间之能量吸收构造的能量吸收构件,系具有压缩荷重于压缩变形中途起阶段性变大的特性。图式简单说明:第1图,系显示本发明之列车之一例的说明图。第2图,系显示本发明列车车厢间(先头车厢及其次之车厢的连结部分(车厢端部与车厢间)之一能量吸收构造例的俯视图。第3图,系第2图的能量吸收构造的侧视图。第4图,系显示车厢间能量吸收构造的压缩量与压缩荷重的关系图。第5图,系显示先头车厢能量吸收构造的压缩量与压缩荷重的关系图。第6图,系显示将本发明列车模型化之弹簧质点系统分析模型的说明图。第7图,系显示习知列车例的说明图。第8图,系显示习知列车车厢间之一能量吸收构造例的俯视图。第9图,系第8图的能量吸收构造的侧视图。
地址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