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支撑单元
摘要 本发明系关于一种支撑单元,其系连接一底部具有动力装置之座椅板。本发明提供一种支撑单元,其包括一底座管具有垂直固定于一座椅底部之一底端部和一中空之内部空间;一中心轴内部充满高压空气且由一活塞分割为上气室与下气室,而一活塞连杆顶端部连接该活塞,该活塞连杆底端部枢接底座管内侧底部,该上气室与下气室透过一具阀门之分流管而可相互连通;一导引套筒系装设于该底座管与该中心轴间,且其与中心轴囓合,而可与中心轴整体一起向上或向下移动。
申请公布号 TWI246902 申请公布日期 2006.01.11
申请号 TW090111925 申请日期 2001.07.06
申请人 三弘社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全永常;张仁铣
分类号 A47C3/30 主分类号 A47C3/30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林志诚 台北市内湖区行爱路176号3楼
主权项 1.一种支撑单元,其包括: 一底座管具有垂直固定于一座椅底部之一底端部 和一中空之内部空间; 一中心轴内部充满高压空气且由一活塞分割为上 气室与下气室,而一活塞连杆顶端部连接该活塞, 该活塞连杆底端部枢接底座管内侧底部,该上气室 与下气室透过一具阀门之分流管而可相互连通; 一导引套筒系装设于该底座管与该中心轴间,且其 与中心轴囓合,而可与中心轴整体一起向上或向下 移动。 2.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支撑单元,其中该 中心轴以紧配合之方式装入导引套筒中,以致于该 导引套筒可与中心轴整体一起向上或向下移动。 3.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支撑单元,其中该 中心轴在置入导引套筒的状态下,再藉由压掣中心 轴之一突出的适当装置而可与导引套筒整体一起 向上或向下移动。 4.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支撑单元,其中一 穿孔在中心轴置入导引套筒的状态下而成形于一 经过设计的位置上,而一凹部则系成形在中心轴相 对于该穿孔处且一螺栓系穿过该穿孔并置入该凹 部而与该凹部囓合,以致于中心轴可与导引套筒整 体一起移动。 5.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所述之支撑单元,其中一 插稍可作为取代该螺栓之使用。 6.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4或5项所述之支撑单元,其 中该在螺栓或插稍穿过该穿孔且完全与凹部囓合 的状态下,将穿孔入口边缘压入而封闭,以致螺栓 或插稍不会脱落。 7.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支撑单元,其中该 活塞连杆底端部系枢接在一支撑部上,且该支撑部 具有帽状之外形。 8.一种支撑单元,其包括: 一底座管具有垂直固定于一座椅底部之一底端部 和一中空之内部空间; 一中心轴内部充满高压空气且由一活塞分割为上 气室与下气室,而一活塞连杆顶端部连接该活塞, 该活塞连杆底端部枢接底座管内侧底部,该上气室 与下气室透过一具阀门之分流管而可相互连通; 一导引部系置入于该底座管与该中心轴间,且具有 一凹部可置入一圆柱状元件与置入一辅助管。 9.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所述之支撑单元,其中该 导引部系由塑胶材料制成,而辅助管系由金属材料 制成。 10.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所述之支撑单元,其中 该导引套筒系被限制在中心轴与导引部间并且系 与中心轴一起向上或向下移动。 11.一种支撑单元,其包括: 一底座管具有垂直固定于一座椅底部之一底端部 和一中空之内部空间; 一中心轴内部充满高压空气且由一活塞分割为上 气室与下气室,而一活塞连杆顶端部连接该活塞, 该活塞连杆底端部枢接底座管内侧底部,该上气室 与下气室透过一具阀门之分流管而可相互连通; 一轴衬系固设在该底座管与该中心轴间,且其装设 位置高于底座管。 12.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之支撑单元,其中 该轴衬之内表面上披覆有润滑物质。 13.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所述之支撑单元,其中 该润滑物质系使用硫化钼(MoS2)或聚四氟乙烯。( polytetraflourethylent)。 14.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所述之支撑单元,其中 该润滑物质的厚度系2到70微米(m)。 15.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之支撑单元,其中 该轴衬具有一沿着轴衬轴向形成之开槽,以致轴衬 可容易地组装至底座管中。 16.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之支撑单元,其中 沿轴衬内表面之轴向上至少具有一凹槽,以致使其 与中心轴之摩擦面积减小。 17.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6项所述之支撑单元,其中 该长形凹槽系复数个,其并以经过计算之角度作等 角度排列环绕而成。 18.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6项所述之支撑单元,其中 该润滑油脂系填满整个长形凹槽。 19.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之支撑单元,其中 该轴衬系以拉制成形方法制成。 图式简单说明: 第一图为显示本发明支撑单元第一种较佳实施例 处于冲程最短位置状态之剖面视图; 第二图为显示本发明第一图中支撑单元处于冲程 最长位置状态之剖面视图; 第三图为显示本发明第二图中A部分之剖面放大视 图; 第四图为显示本发明支撑单元第一种较佳实施例 中轴衬之立体视图; 第五图为显示第四图中沿V-V剖面线截面之剖面视 图; 第六图为显示本发明支撑单元第二种较佳实施例 处于冲程最短位置状态之剖面视图; 第七图为显示本发明第六图中支撑单元处于冲程 最长位置状态之剖面视图; 第八图为显示本发明第七图中B部分之剖面放大视 图; 第九图为显示本发明支撑单元第二种较佳实施例 中轴衬之立体视图;以及 第十图为显示第九图中沿X-X剖面线截面之剖面视 图;
地址 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