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接线分配系统与建筑物接线用之装置
摘要 一种接线分配系统,包括供建筑物接线用之连接器,工具,及方法,各连接器另件的机械与电气互接系在除去外覆层后,将各线以曲附操作来进行,利用有孔面板装接可互换之连接器以减少墙板与电脑之间所使用之连接板层。
申请公布号 TW188424 申请公布日期 1992.08.01
申请号 TW080105070 申请日期 1991.06.29
申请人 迪吉多电脑公司 发明人 史都华.凯斯.摩根;麦克.佛曼;麦克.罗曼
分类号 H02G7/00 主分类号 H02G7/00
代理机构 代理人 陈长文 台北巿敦化北路二○一号七楼
主权项 1.一种建筑接线之配线系统,包含:一具有n接收孔的n位置板,各该n个接收孔具有装设装置;至少一耦合器具有第一凹端,一第二凹端及延伸其间之接触装置,各该第一和第二凹端具有弹压细部装置可接合该装设装置;及至少一连接缆两端具有模组插头,该模组插头具有电气端子部分可分别接合该耦合器之该第一和第二凹端,该端子部分与该耦合器之该接触装置成电气接触,该耦合器定位于该板该接收孔之一内,该连接缆之该模组插头在选择之位位置间建立一接线连接。2.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配线系统,其中该至少一耦合器包含:一绝缘壹套元件具有界定该第一和第二凹端之纵向面,该第一和第二凹端彼此在径向相对,该接触装置定位于该壹套内并包括一第一多数个接触元件与该模组插头之一结合,一第二多数接触元件与另外之该模组插头结合,及一多数传导构件电气连接该第一多数接触元件与该第二多数接触元件。3.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配线系统,其中至少一个该模组插头包含:一绝缘模组壹套具有一头部与纵向嵌槽,可接收各绞对线,包含该连接缆和一具有非弹性可变形部分之尾部,可与露出覆层之该绞对线压缩接合,该电气端子部分定位于该纵向嵌槽,各该端子部分具有一接触元件延伸至该嵌槽对应之一内,该接触元件可与各该绞对线部分压缩接合形成电气连接。4.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配线系统,其中至少一个该模组插头包含:一绝缘模组壹套具有一头部与纵向嵌槽,可接收各绞对线,包含该连接缆和一具有非弹性可变形部分尾部,可与露出覆层之该绞对线压缩接合,该电气端子部分定位于该纵向嵌槽,各该端子部分具有一接触元件延伸至该嵌槽对应之一内,该接触元件可与各该绞对线部分压缩接合形成电气连接。5.一种建筑建线之配线系统,包含:一n位置接头板具有n接收孔,各孔具有装设装置;至少一连接缆具有第一与第二端;一模组接头端接该第一端,该模组接头具有接合装置并定位于该n位置板该n接收孔之一内,该连接缆电气耦合该模组接头于该连接缆之该第二端的原点。6.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之配线系统,其中该连接缆包括多数绞对线和一覆层包围至少该第一端一部分除外之该绞对线,该模组接头另包含:一绝缘体具有一头部与插头接收孔及形成于其间之纵向嵌槽,可接收各该绞对线,该体包括一钓销部置于相对该头部并可变形及压缩以抓紧接合各该绞对线;及电气传导端子定位于该纵向嵌槽内,各该端子之接触部分延伸至该嵌槽对应之一内,该接触部分可与各该绞对线压缩接合形成电气连接。7.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之配线系统,其中该模组接头包含一面端,具有一接收互补插头之插头嵌入孔。8.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之配线系统,其中该头部包含四侧壁,其大小可置入该n位置接头板之该n接收孔之一内,该接合装置包括自该侧壁之一延伸的互锁片及一自对面侧壁延伸的座片,该座与该互锁片接合于该装设装置,提供该n位置接头板一半的电气互接。9.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之配线系统,其中各电气传导端子包括脚接触部分置于该脚嵌入孔内以接合该互补插头之多数个电气传导端子的每一个,形成电气互接。10.一种建筑接线配线系统包含:至少一绞对缆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由第一和第二连接器端接,各该连接器具有电气端子部分和接合装置可供弹压配接装设用;一具有至少一接收孔之面板,该接收孔具有装设装置可接收该第一连接器之接合装置;及一具有至少一接收孔之板,该接收孔具有装设装置可接收该第二连接器之接合装置。11.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之配线系统,另包含:第二绞对缆具有第一和第二端;该第一端电气耦合该第二连接器,该第二端电气耦合至原点。12.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之配线系统,其中缆包括多数绞对线,及一覆层包围端位置除外之该绞对线,该第一连接器另包含:一绝缘模组壹套,具有一头部与形成其间之纵向嵌槽,可接收各该绞对线,及一尾部具有一非弹性可变形部分,可压缩接合该线露出该覆层之部分,该电气端子部分包括电气接触元件定位于该纵向嵌槽内,各该元件具有一接触部分延伸于该嵌槽对应之一内,该接触部分可压缩接合各该绞对线部分形成电气连接。13.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之配线系统,其中该头部包括一面端与一插头嵌入孔,可接收一互补插头,及该尾部具有一钓销形成该非弹性可变形部分。14.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之配线系统,其中该头部包含四侧壁,其大小可置于该至少一接收孔内,该孔具有对面接合轨,该接合装置包括一互锁片自该侧壁之一延伸,及一座片自相对面侧壁延伸,该座片与该接合轨之一接合,及该互锁片与另一该接合轨接合,提供该至少一板一半的电气互接。15.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配线系统,其中各该电气接触元件包括一有效接触部分置于插头嵌入孔内以接合该互补插头内各多数电气传导端子形成电气互接。16.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之配线系统,另包含一组成,该第二绞对缆包括多数绞对线和一覆层,该第一端耦合该第二连接器并至少剥离一部分该覆层,及该组成端接该第一端之位置中,该覆层之该部分被剥离,该组成包含:一绝缘模组壹套具有一头部与纵向嵌槽,可接收各该绞对线和具有非弹性可变形部分之尾部并与露出该覆层之该线部分压缩接合;及电气接触元件定位于该纵向嵌槽,各该元件具有接触部分延伸至该嵌槽对应之一内,该接触部分与各该绞对线部分压缩接合形成电气连接。17.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6项之配线系统,具中该头部包含:一盒形插头具有一顶壁与一面壁,该纵向槽形成于该项壁并延伸至该面壁,接收该第二连接器之该电气端子部分。18.一种建筑接线配线系统包含:至小一绞对缆具有第一和第二端,该第一和第二端由第一和第二连接器端接;多数个耦合器各具有弹压配接装设用的接合装置;一面板具有至少一接收孔,该至少一接收孔具有接收该耦合器接合装置之装设装置,及一板具有至少一孔,该耦合器之一接合该面板接收孔,该第一连接器连接至该耦合器,该耦合器接合该板孔,及该第二连接器连接接合该至少一板孔之接合器。19.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8项之配线系统,另包含:一第二板具有至少一孔;一耦合器接合该第二板之该孔;一第二绞对缆连接原点至该第三板之第二耦合器;及一接线选择连接该第二板之该耦合器与该第一板之该耦合器。20.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8项之配线系统,其中至少一个该耦合器包含:一绝缘壹套元件具有纵向面,可界定至少两个接收该第一或第二电气连接器的凹穴,该接收穴彼此径向相对;及一端子组成置于该壹套内,包括第一多数个接触元件结合该至少两电气连接器之一,一第二多数个接触元件结合该电气连接器之另一个,及一多数个传导构件可电气连接该第一多数个接触元件至该第二多数个接触元件。21.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0项之配线系统,其中该至少一绞对缆包括一多数个绞对线和覆层包围该第一端除外的该绞对线,该第一连接器包含:一绝缘模组壹套具有一头部与纵向嵌槽,可接收各该绞对线和具有非弹性可变形部分之尾部并与露出该覆层之该线部分压缩接合;及电气接触元件定位于该纵向嵌槽,各该元件具有接触部分延伸至该嵌槽对应之一内,该接触部分与各该绞对线部分压缩接合形成电气连接。22.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1硕之配线系统,其中该模组壹套系一具有顶壁与面壁之插头,该纵向槽形成于该插头之该顶壁内并延伸至该面壁,该电气接触元件置于该槽内,当配接该耦合器与该第二连接器时可形成电气互接。23.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8项之配线系统,其中该至少一绞对缆包括一多数绞对线和包围该第一端除外之该绞对线,该第一连接器包含:一绝缘模组壹套具有一头部与纵向嵌槽,可接收各该绞对线和具有非弹性可变形部分之尾部并与露出该覆层之该线部分压缩接合;及电气接触元件定位于该纵向嵌槽,各该元件具有接触部分延伸至该嵌槽对应之一内,该接触部分与各该绞对线部分压缩接合形成电气连接。24.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3项之配线系统,其中该模组壹套包含一具有顶壁与面壁之插头,该纵向槽形成于该插头壹套之该顶壁内并延伸至该面壁,该电气接触元件置于该槽内,当配接该耦合器和该第二连接器时可形成电气互接。25.一种端接组成包含:一具有多数绞对线之建筑缆和一包围该端位置除外之该绞对线;一绝缘模组壹套具有头部与形成其中之纵向嵌槽可接收各该绞对线,及一具有非弹性可变形部分之头部,可压缩接合露出该覆层之该线部分;及电气接触元件定位于该纵向嵌槽内,各该元件具有接触元件延伸至该嵌槽对应之一内,该接触部分与各该绞对线部分压缩接合形成电气连接。26.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5项之端接组成,其中该头部包括一面端和形成于其中之插头嵌入孔以接收嵌入之互补插头,及该尾部有一钓销形成该非弹性可变形部分。27.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6项之端接组成,其中该头部另由四个大小可置于具有相对面接合轨之壁板接收孔内的侧壁界定,该侧壁之一具有一延伸互锁片及一相对面侧壁具有延伸座片,该座片与该接合轨之一接合,及该互锁片与另外一个该接合轨接合,提供该壁板一半的电气互接。28.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6项之端接组成,其中各该电气接触元件包括一有效接触部分置于该插头嵌入孔内以接合该互补插头之各多数电气传导端子形成电气互接。29.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5项之端接组成,其中该模组壹套系一盒形插头,具有由该插头壹套顶壁之纵向插座所界定的该接收孔,延伸至该壹套面,该电气接触元件置于该插座内,当配接互补模组接头时可形成电气互接。30.一种模组接头组成可端接建筑缆,该缆具有多数绞对线和一外覆层覆于端部分除外之该多数绞对线,包含:一绝缘体具有头部与形成于其中之插头接收孔和纵向嵌槽,可接收各该绞对线,该体包括与该头部对置之钓销部分,可变形且横向压入紧接于各该绞对线;及电气传导端子定位于该纵向嵌槽,各该端子具有接触部延伸至该嵌槽对应之一,该接触部分与各该绞对线压缩接合形成电气连接。31.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30项之模组接头组成,其中该头部包括一面端与形成于其中之插头嵌入孔以接收插入之互补插头。32.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31项之模组接头组成,其中该头部另由四个大小可置于与接合轨相对之壁板接收孔内的侧壁界定,该侧壁之一具有一延伸侧壁,及一相对侧壁具有延伸之座片,该座片与该接合轨之一接合,该互锁片与该接合轨之另一个接合,提供该壁板一半之电气连接。33.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32项之模组接头组成,其中各该电气传导端子包括一脚接触部分置于该插头嵌入孔内,接合该互补插头内之各多数电气传导端子,形成电气互接。34.一种模组接头组成用以形成曲附型之建筑接线电气端接,包括多数绞对线与剥离之端部分外层和露出各该线,该组成包含:一绝缘模组壹套,具有盒形头部,及一体结合之尾部,该头部由四侧壁与一面壁界定,该面壁具有界定接收互补模组插头之接收穴的孔,该尾部包括一通道可接收该绞对线,一停止面,及一非弹性可变形钓销部横向内压以保持各该绞对线于该钓销部和该停止表面之间,可纾解该建筑接线与该壹套接合之应变。一多数纵向槽形成于该头部以接收各该绞对线;及一多数电气接触元件,各该接触元件具有至少一部分置于个则对应之该纵向槽内,及具有一曲附刀部分经压缩与该绞对线之一电气接合,及一悬臂脚部分自该刀部分延伸至该穴内与该互补模组插头电气互接。35.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34项之模组接头组成,其中该头部之该四侧壁的大小可置于具相对面接合轨的壁板接收孔内,该侧壁之一具有一延伸互锁片和一具有座片延伸之相对侧壁,该座片与该接合轨之一接合,及该互锁片与另一该接合轨接合,提供该壁板之电气互接。36.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34项之模组接头组成,另包含多数间隔之纵向插座,各该插座连通各该纵向槽并延伸至该侧壁之一以接收至少一部分各该接触元件,并提供曲附该接触元件自该一侧壁模向向内的进出。37.一种模组电气耦合器可互接至少两电气连接器,各分别端接具有多数绞对线之建筑缆,包含:一绝缘壹套元件具有至少两接收穴可接收该至少两连接器,该接收穴彼此径向相对;及一端子组成置该壹套内,包括第一多数接触元件与该至少两电气连接器之一结合,一第二多数接触元件与该至少两电气连接器之另一个结合,及一多数传导构件电气连接该第一与第二多数接触元件。38.一种模组耦合器可电气互接于壁板之第一和第二模组插头,具有间隔电气接触元件,其中至少该第一模组插头端接建筑缆,该缆具有多数绞对线,可使用于建筑配线系统中,包含:一绝缘盒形壹套,包括沿共轴之第一和第二配接面,该第一和第二配接面彼此径向相对,并具有第一和第二插头接收孔向内延伸至该壹套内部;一多数间隔电气端子,包括置于该壹套内之中间部,第一脚部分延伸自该中间部至该第一插头接收孔内,各该第一脚部电气接合各该第一模组插头之该间隔接触元件,及一第一脚部分自该中间部分延伸至该第二插头接收孔内,各该第二脚部分电气接合该第二模组插头之各该间隔接触元件;及形成在该壹套侧壁内的弹压装置,可固定该耦合器于该壁板。39.一种手握工具可提供曲附操作以端接具多数绞对线的建筑接线,该线端部除外由一外层包围,端部之曲附型模组接头具有间隔端子部分及一钓销部分,该工具包含:联合第一和第二手握颚夹构件并界定开与闭位置;一模组接头接收部分结合该第一颚夹构件以接收该模组接头和置于其中之各该绞对线;及一砧部结合该第二颚夹构件,并具有间隔端子驱动部分以压缩该模组接头端子部分,使其与各该绞对线电气接触,及一钓销驱动部可压缩该钓销部接合各该绞对线,机械保持各该绞对线之应变纾解,使其在该工具自该开位置移动至闭位置时与该外层无关。40.一种形成连接之方法,即连接绝缘支持壹套中多数接收孔及其中之电气接触元件,该壹套至少一部分为非弹性可变形,及该建筑缆具有成群之多数绞对线并以覆层包围,该方法包含步骤:剥离该建筑缆一部分之该覆层以提供该多数绞对线之进出;根据该多数接收孔排序各该绞对线;同时插入各该绞对线至该接收孔并定位各该绞对线相对于该电气接触元件及该可变形部分;及曲附该壹套元件以压缩该可变形部分及非弹性变形该部分,以机械保持各该绞对线定位于该壹套元件内,使其与该覆层无关,及压缩该电气接触元件使其与各该绞对线成面与面的电气接触。41.根据中请专利范围第40项之方法,其中至少自该建筑缆远端剥离之该覆层至少一寸。42.一种端接建筑缆的方法,该缆具有成群之多数绞对线并以覆层和一具有多数接收孔和电气接触元件之绝缘模组壹套包围,该壹套至少一部分为非弹性可变形部分,由面端和其接收插入互补插头的接收孔以及四侧壁来界定,该四侧壁之大小可置于,及非弹性变形该部分以机械保持各该绞对线定位于该模组接头壹套内,与该覆层无关,及压缩该电气接触元件,使其面对面电气接触各该第一建筑缆之各该绞对线;剥除该第二建筑缆一部分之该覆层,提供该多数绞对线之进出;根据该多数模组接头接收孔排序各该绞对线;同时将各该绞对线插入各该插头接收孔,其定位各该绞对线相对于该电气端子及该可变形部分;曲附该模组插头壹套,压缩该可变形部分,及非弹性变形该部分,以机械保持各该绞对线定位于该模组插头壹套内,与该覆层无关,及压缩该电气端子,使其面对面电气接触该第二建筑缆之各该绞对线;及电气接触该第二建筑缆之各该绞对线;及配接该模组插头壹套至该构组接头壹套内的该插头嵌入孔内,并接触各该模组接头电气接触元件与分别之各该模组插头电气端子,形成一电气互接于其间。44.一种在建筑缆间形成电气互接的方法,该缆具有成群之多数绞对线,由覆层包围,及扁平缆端接具有多数间隔接触端子的模组插头,该方包含步骤:提供一互补模组接头壹套,可端接该建筑缆,该按头壹套具有一面端和接收该模组插头之成入孔,及一多数纵向嵌槽和电气接触元件,各该接触元件具有置于该嵌槽之一的端子部和置于该插头接收孔内之脚部分,该壹套具有一非弹性可变形部分;剥除该建筑缆一部分之该覆层,提供该多数个绞对线的进出;根据该多数个嵌槽排序各该绞对线;同时将各该绞对线插入该嵌槽,及定位各该绞对线相对于该电气接触元件端子部分具有相对面接合轨之壁板接收孔内,该侧壁之一具有延伸之互锁片及具有座片延伸之相对面侧壁,该方法包含步骤:剥除该建筑缆一部份之该覆层以提供该多数绞对线之进出;根据该多数接收孔排序各该绞对线;同时将各该绞对线插入该接收孔,并将各该绞对线定位相对于该电气接触元件及该可变形部分;曲附该模组壹套,压缩该可变形部分及非弹性变形该部分以机械保持各该绞对线定位于该壹套元件内,与该覆层无关,并压缩该电气接触元件,使其面对面电气接触各该绞对线;将该模组壹套置于该壁板孔内;及接合该座片和该接合轨之一,及接合该互锁片与另一该接合轨,提供该壁板一半的电气互接。43.一种形成第一和第二建筑缆间互接的方法,该缆具有以覆层包围之成群多数绞对线,并耦合曲附模组接头和插头,该模组接头包含一模组接头壹套具有多数接收孔和其间之电气复触元件,由具有插头嵌入孔之面端界定,该模组接头壹套至少一部份为非弹性可变形,该模组插头包含一模组插头壹套具有多数接收孔,由置有电气接触端子的该插头顶壁之纵向插座界定,该插头壹套至少一部分为非弹性可变形,该方法包含步骤为:剥除该第一建筑缆一部分之该覆层,提供该多数绞对线之进出;根据该多数模组接头接头孔排序各该绞对线;同时将各该绞对线插入该接头接收孔,并定位各该绞对线相对于该电气接触元件和该可变形部分;曲附该模组接头壹套,压缩该可变形部分及该可变形部分;及曲附该壹套元件,压缩该可变形部分,及非弹性变形该部分,机械保持各该绞对线定位于该壹套元件,与该覆层无关,及压缩该端子部分,使其面对面电气接触各该绞对线;及配接该模组插头至该模组接头壹套内之该插头嵌入孔内,电气接合该脚部分与该插头接触端子,形成该电气互接。45.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40项之方法,其中该模组接头壹套另由四侧壁界定,该四侧壁之大小可置于具有相对面接合轨之壁板的接收孔内,该侧壁之一具有延伸之互锁片,及具有座片延伸之相对面侧壁,该方法另包含将该模组接头壹套置于该壁板孔内;及接合该座片与该接合轨之一并接合该互锁片与另一该接合轨,提供该壁板之电气互接。
地址 美国麻萨诸塞州梅那巿火药厂路一一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