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不织布与薄膜构成之复合薄片
摘要 一种不织布与薄膜构成之复合薄片,其为由热可塑性结晶性薄膜、及低融点成分与高融点成分之融点差为10℃以上之热可塑性复合纤维构成之不织布所积层出之复合薄片;前述热可塑性结晶性薄膜的融点与前述复合纤维的低融点成分之融点差为30℃下;前述复合纤维全体之DSC图形中,自吸热峰之融解开始点侧起相当于吸热峰面积10%的位置之温度系,在前述薄膜之DSC图形中之吸热峰的融解开始点与终了点间。本发明的复合薄片系,不须使用接着剂、外观良好且不织布与薄膜间之接合强度高,相当适于作为纸尿布或卫生棉等的防水薄片。
申请公布号 TW352364 申请公布日期 1999.02.11
申请号 TW086110394 申请日期 1997.07.22
申请人 智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螚山义实
分类号 B32B27/12 主分类号 B32B27/12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林镒珠 台北巿长安东路二段一一二号九楼
主权项 1.一种不织布与薄膜构成之复合薄片,系由热可塑性结晶性薄膜、及低融点成分与高融点成分之融点差为10℃以上131℃以下之热可塑性复合纤维构成之不织布所积层出之积层复合薄片;前述热可塑性结晶性薄膜的融点与前述复合纤维的低融点成分之融点差为30-0℃;前述复合纤维全体之DSC图形中,自吸热峰之融解开始点侧起相当于吸热峰面积10%的位置之温度系,在前述薄膜之DSC图形中之吸热峰的融解开始点与终了点间。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不织布与薄膜构成之复合薄片,其中,热可塑性复合纤维系,依复合纤维全体之DSC图形之吸热峰为,以吸热峰曲线的基线为起点之低融点成分的吸热峰与高融点成分的吸热峰呈分离者;前述复合纤维之低融点成分的自吸热峰之融解开始点侧起相当于吸热峰面积20%的位置之温度系,在热可塑性纤维之DSC图形中之吸热峰的融解开始点与终了点间。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或第2项所述之不织布与薄膜构成之复合薄片,其中,热可塑性结晶性薄膜系,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膜或聚丙烯膜,且为具透气性者。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或第2项所述之不织布与薄膜构成之复合薄片,其中,热可塑性结晶性薄膜与热可塑性复合纤维的低融点成分的素材为同族系之素材,前述热可塑性结晶性薄膜与热可塑性复合纤维的低融点成分之融点差为5-0℃。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或第2项所述之不织布与薄膜构成之复合薄片,其中,热可塑性复合纤维的低融点成分之融点低于热可塑性结晶性薄膜的融点。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或第2项所述之不织布与薄膜构成之复合薄片,其中,热可塑性复合纤维的低融点成分,系择自由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烯烃系二元共聚物及烯烃系三元共聚物中之任1种、或任2种的混合物、或3种的混合物所构成群中之低融点成分。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之不织布与薄膜构成之复合薄片,其中,前述烯烃系二元共聚物系,85-99重量%之丙烯及1-15重量%之乙烯所构成之乙烯-丙烯共聚物。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之不织布与薄膜构成之复合薄片,其中,前述烯烃系二元共聚物系,50-99重量%之丙烯及1-50重量%之1-丁烯所构成之丁烯-丙烯共聚物。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之不织布与薄膜构成之复合薄片,其中,前述烯烃系二元共聚物系,73-99重量%之乙烯及1-27重量%之1-辛烯所构成之乙烯-辛烯共聚物。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之不织布与薄膜构成之复合薄片,其中,前述烯烃系三元共聚物系,84-97重量%之丙烯、1-15重量%之1-丁烯及1-10重量%之乙烯所构成之乙烯-丁烯-丙烯共聚物。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或第2项断所述之不织布与薄膜构成之复合薄片,其中,热可塑性结晶性薄膜与不织布之积层系藉由热压接合以实施之。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或第2项所述之不织布与薄膜构成之复合薄片,其中,热可塑性复合纤维构成之不织布系长纤热可塑性复合纤维构成之不织布。图式简单说明:第一图系本发明所用之热可塑性复合纤维的一例之依DSC之吸热峰曲线。第二图系本发明所用之热可塑性复合纤维的另一例之依DSC之吸热峰曲线。第三图系本发明所用之热可塑性复合纤维的再另一例之依DSC之吸热峰曲线。第四图系本发明所用之热可塑性复合纤维的再另一例之依DSC之吸热峰曲线。第五图系本发明所用之热可塑性复合纤维的再另一例之依DSC之吸热峰曲线。第六图系本发明所用之热可塑性复合纤维的再另一例之依DSC之吸热峰曲线。第七图系本发明所用之热可塑性复合纤维的再另一例之依DSC之吸热峰曲线。
地址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