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自行车之后轮配件组立装置
摘要 一种自行车之后轮配件组立装置,系于一组立本体之一平板部上设有一容许后轮轴穿过的通孔,利用一螺纹件将平板部锁固于后轮轴上,平板部一端外侧固设有一直立且两端均为开口端的组接套筒,并于至少一开口端开设有一轴向裂缝,使之具有可被向内束紧的弹性应变能力;一后轮配件的直立轴杆以可被旋转定位的方式,插入于组接套筒的内部,并利用一仅需徒手操作的快拆式扣件束紧于具有轴向裂缝的开口端,使开口端向内变形并迫紧直立轴杆,藉以将后轮配件锁固于一使用位置或一收折位置者。伍、(一)、本案代表图为:图一(二)、本案代表图之元件代表符号简单说明:10 组立本体 11 通孔12 平板部 13 组接套筒14 开口端 15 开口端16 轴向裂缝 17 凹孔18 凹孔 20 夹持部21 片状体 22 片状体23 通孔 24 通孔25 螺栓 26 螺帽30 后轮配件 31 直立轴杆32 弹性定位元件 40 快拆式扣件41 螺杆 42 螺帽43 偏心扳杆 44 扣环45 片状体 51 后轮轴52 垫圈 53 螺帽54 后叉勾爪 55 后叉管
申请公布号 TW595568 申请公布日期 2004.06.21
申请号 TW092206413 申请日期 2003.04.23
申请人 赵弘昌 发明人 赵弘昌
分类号 B62H1/12 主分类号 B62H1/12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1.一种自行车之后轮配件组立装置,包括:一组立本体,其具有一设有一通孔的平板部,该通孔容许该自行车之一后轮轴穿过,并利用一螺纹件将该平板部锁固于该后轮轴上,该平板部一端外侧固设有一直立的组接套筒,其两端均为开口端,并于至少一开口端开设有一轴向裂缝,使其开口端具有一可被向内束紧的弹性应变能力;一后轮配件,其具有一可被插置于该组接套筒内部的直立轴杆,并可相对于该组接套筒于一角度范围内转动;以及一快拆式扣件,其具有一被扣合于该组接套筒具有该轴向裂缝开口端处的扣环以及一可带动该扣环向内束紧该开口端的偏心扳杆,藉以迫紧该后轮配件的直立轴杆者。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自行车之后轮配件组立装置,其中该后轮配件的直立轴杆于一套入该组接套筒内部的部位上,设有一弹性定位元件,该组接套筒则于对应位置之同一平面上环形排列有至少二个可被该弹性定位元件嵌入的凹孔。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自行车之后轮配件组立装置,其中该组立本体更具有一自该平板部另一端向内垂直延伸的夹持部,其系可被勾扣夹持于该自行车之一后叉勾爪上。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所述之自行车之后轮配件组立装置,其中该夹持部系自该平板部另一端之一顶部及一底部分别向内垂直弯折,构成两片平行的水平片状体,并于该两个片状体上分别开设有一通孔,可利用一螺栓及一螺帽相对迫紧该两个片状体者。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所述之自行车之后轮配件组立装置,其中该夹持部系直接由该平板部另一端的端缘向内垂直弯折,并于该弯折部份形成一供夹持勾扣该后叉勾爪之缺槽者。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自行车之后轮配件组立装置,其中该后轮配件之直立轴杆顶面更设有一螺孔,其可供一具有一头部的螺栓旋入,并使该头部顶触于该组接套筒的顶面者。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自行车之后轮配件组立装置,其中该后轮配件为一供学骑自行车的训练用辅助轮。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自行车之后轮配件组立装置,其中该后轮配件为一载客用的站立踏杆。图式简单说明:图一为本创作自行车后轮配件组立装置第一实施例之顶面立体分解视图;图二为该自行车后轮配件组立装置第一实施例被组装于一自行车上之顶面立体组合视图;图三近似于图二,惟其中之后轮配件被旋转定位于一平行车架之收折位置;图四为本创作自行车后轮配件组立装置第二实施例之顶面立体分解视图;图五为该自行车后轮配件组立装置第二实施例之顶面立体组合视图;图六近似于图五,惟其中之后轮配件被旋转定位于一平行车架之收折位置;以及图七为习用自行车辅助轮折叠装置之立体分解视图。
地址 台北市信义区忠孝东路五段三七二巷二十九弄二十一号六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