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储能元件
摘要 一种储能元件,系一基轴同轴地穿设于一套管内,其中,前述二者于邻近其一端处彼此相互接合,并于邻近另一端处各设有一旋接部,使该二旋接部在彼此进行相对径向扭动后始相互接合;另外,分别于该储能元件之两端各设有一传力部供外部相接合,以传输扭矩而形成该储能元件之弹性扭转变形及原状回复。藉此结构特性,该储能元件于受力弹性变形及回复原状之过程中,能分段执行外加扭矩能量之储放,并在承受外加扭矩时呈现出先快后慢之扭转速率反应,而且,更可于不同扭转旋向中,呈现不同之弹簧常数值变化。
申请公布号 TWM244367 申请公布日期 2004.09.21
申请号 TW092214076 申请日期 2003.08.01
申请人 怡聚发条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简文奎
分类号 F03G1/00 主分类号 F03G1/00
代理机构 代理人 刘緖伦 台中市南屯区永春东一路五四九号三楼
主权项 1.一种储能元件,包含有:一套管,具有一第一嵌接部及一第一旋接部;该第一嵌接部及该第一旋接部分别置设于该套管内壁面;一基轴,同轴穿设于该套管中,具有一第二嵌接部及一第二旋接部;该第二嵌接部及该第二旋接部系分别置设于该基轴外壁面,且位置依序概与该套管之第一嵌接部及第一旋接部相对应,该第二嵌接部与该套管之第一嵌接部接合,该第二旋接部与该套管之第一旋接部系于相对进行径向扭动后始相互接合;一第一传力部,置设于该套管、该基轴两者中之一,且位处于该套管、该基轴之嵌接部至旋接部间以外之一侧;一第二传力部,置设于该套管、该基轴两者中之一,并位处于相对该第一传力部之另一侧;该二传力部系供与外界结构相接合,藉以传输扭矩而形成该储能元件之弹性扭转变形及原状回复。2.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储能元件,其中该基轴之第二嵌接部与该套管之第一嵌接部互以内、外齿轮型式相配合。3.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储能元件,其中该基轴之第二嵌接部与该套管之第一嵌接部互以角柱、角孔型式相配合。4.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储能元件,其中该基轴之第二嵌接部与该套管之第一嵌接部互以槽、栓型式相配合。5.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储能元件,其中该基轴之第二嵌接部与该套管之第一嵌接部互以椭圆柱、椭圆孔型式相配合。6.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储能元件,其中该基轴之第二旋接部与该套管之第一旋接部互以内、外齿轮型式相啮合,且该第二旋接部相对该套管之第一旋接部在其轴之顺、逆时针旋向各留有特定一间隙。7.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储能元件,其中该基轴之第二旋接部与该套管之第一旋接部互以角柱、角孔型式相搭配,且该第二旋接部相对该套管之第一旋接部在其轴径向留有特定一间隙。8.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储能元件,其中该基轴之第二旋接部与该套管之第一旋接部互以槽、栓型式相搭配,且该第二旋接部相对该套管之第一旋接部在其轴径向留有特定一间隙。9.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储能元件,其中该基轴之第二旋接部与该套管之第一旋接部互以椭圆柱、椭圆孔型式相搭配,且该第二旋接部相对该套管之第一旋接部在其轴径向留有特定一间隙。10.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储能元件,其中该基轴为一柱体。11.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之储能元件,其中该基轴至少一端面上更开设有一孔。12.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储能元件,其中该基轴为一管体。13.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储能元件,其中第一传力部、第二传力部两者中至少其一置设于该套管外壁面。14.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之储能元件,其中第一传力部、第二传力部两者中至少其一置设于该基轴端面孔之内壁面。15.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所述之储能元件,其中第一传力部、第二传力部两者中至少其一置设于该基轴内壁面。16.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储能元件,其中该套管之第一嵌接部系邻接该套管端缘。17.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储能元件,其中该套管之第一旋接部系邻接该套管端缘。18.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储能元件,其中该基轴之第二嵌接部系邻接该基轴端缘。19.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储能元件,其中该基轴之第二旋接部系邻接该基轴端缘。20.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储能元件,其中至少一传力部系与外界结构互以内、外齿轮型式相啮合。21.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储能元件,其中至少一传力部系与外界结构互以角柱、角孔型式相互配合。22.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储能元件,其中至少一传力部系与外界结构互以槽、栓型式相互配合。23.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储能元件,其中至少一传力部系与外界结构互以椭圆柱、椭圆孔型式相互配合。24.一种储能元件,包含有:一套管,具有一第一嵌接部及一第一旋接部;该第一嵌接部及该第一旋接部系分别置设于该套管内壁面;至少一罩管,各该罩管之内、外管径互不相同,以其内壁面与另一罩管外壁面同轴相邻叠靠之方式而穿设于该套管中,各具有一内嵌接部、一内旋接部、一外嵌接部及一外旋接部;该内嵌接部及该内旋接部系分别置设于各该罩管内壁面,该外嵌接部及该外旋接部分别置设于各该罩管外壁面,且该最外层罩管之外嵌接部及外旋接部位置依序概与该套管之第一嵌接部及第一旋接部相对应,其余各该罩管之外嵌接部及外旋接部位置则依序概与其相邻罩管之内嵌接部及内旋接部相对应,该最外层罩管之外嵌接部与该套管之第一嵌接部相接合,其余各该罩管之外嵌接部与其相邻罩管之内嵌接部相接合,该最外层罩管之外旋接部与该套管之第一旋接部系于相对进行径向扭动后始相互接合,其余各该罩管之外旋接部与其相邻罩管之内旋接部于相对进行径向扭动后始相互接合;一基轴,同轴穿设于前述之最内层罩管中,具有一第二嵌接部及一第二旋接部;该第二嵌接部及该第二旋接部系分别置设于该基轴外壁面,且位置依序概与该最内层罩管之内嵌接部及内旋接部相对应,而该第二嵌接部与该最内层罩管之内嵌接部相接合,该第二旋接部与该最内层罩管之内旋接部系于相对进行径向扭动后始相互接合;一第一传力部,系置设于该基轴、各该罩管与该套管等其中之一,且位处于该套管、该基轴之嵌接部至旋接部间以外之一侧;一第二传力部,系置设于该基轴、各该罩管与该套管等其中之一,并位处于相对该第一传力部之另一侧;该二传力部系供与外界结构相接合,藉以传输扭矩而形成该储能元件之弹性扭转变形及原状回复。25.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4项所述之储能元件,其中至少一相邻嵌接部之配对系互以内、外齿轮型式相配合。26.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4项所述之储能元件,其中至少一相邻嵌接部之配对系互以角柱、角孔型式相配合。27.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4项所述之储能元件,其中至少一相邻嵌接部之配对系互以槽、栓型式相配合。28.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4项所述之储能元件,其中至少一相邻嵌接部之配对系互以椭圆柱、椭圆孔型式相配合。29.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4项所述之储能元件,其中至少一相邻旋接部之配对系互以内、外齿轮型式相啮合,且该二相邻旋接部在其轴之顺、逆时针旋向各留有特定一间隙。30.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4项所述之储能元件,其中至少一相邻旋接部之配对系互以角柱、角孔型式相搭配,且该二相邻旋接部在其轴径向留有特定一间隙。31.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4项所述之储能元件,其中至少一相邻旋接部之配对系互以槽、栓型式相搭配,且该二相邻旋接部在其轴径向留有特定一间隙。32.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4项所述之储能元件,其中至少一相邻旋接部之配对系互以椭圆柱、椭圆孔型式相搭配,且该二相邻旋接部在其轴径向留有特定一间隙。33.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4项所述之储能元件,其中该基轴为一柱体。34.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4项所述之储能元件,其中该基轴至少一端面上更开设有一孔。35.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4项所述之储能元件,其中该基轴为一管体。36.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4项所述之储能元件,其中第一传力部、第二传力部两者中至少其一置设于该套管外壁面。37.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34项所述之储能元件,其中第一传力部、第二传力部两者中至少其一置设于该基轴端面孔之内壁面。38.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35项所述之储能元件,其中第一传力部、第二传力部两者中至少其一置设于该基轴内壁面。39.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4项所述之储能元件,其中该套管之第一嵌接部系邻接该套管端缘。40.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4项所述之储能元件,其中该套管之第一旋接部系邻接该套管端缘。41.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4项所述之储能元件,其中该基轴之第二嵌接部系邻接该基轴端缘。42.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4项所述之储能元件,其中该基轴之第二旋接部系邻接该基轴端缘。43.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4项所述之储能元件,其中至少一传力部系与外界结构互以内、外齿轮型式相啮合。44.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4项所述之储能元件,其中至少一传力部系与外界结构互以角柱、角孔型式相互配合。45.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4项所述之储能元件,其中至少一传力部系与外界结构互以槽、栓型式相互配合。46.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4项所述之储能元件,其中至少一传力部系与外界结构互以椭圆柱、椭圆孔型式相互配合。图式简单说明:第一图系本创作第一较佳实施例之右侧视角组合立体图。第二图系本创作第一较佳实施例之左侧视角组合立体图。第三图系第一图所示例之分解立体图。第四图系第一图所示例之旋接部位示意图。第五图系第一图所示例用于枢转式避震结构之立体图。第六图系沿第五图6-6剖线方向之剖视图。第七图系第一图所示例之旋接部位依顺时针扭转第一示意图。第八图系第一图所示例之旋接部位依顺时针扭转第二示意图。第九图系第一图所示例之旋接部位依逆时针扭转第一示意图。第十图系第一图所示例之旋接部位依逆时针扭转第二示意图。第十一图系本创作第二较佳实施例之嵌接部位示意图。第十二图系本创作第三较佳实施例之嵌接部位示意图。第十三图系本创作第四较佳实施例之右侧视角组合立体图。第十四图系本创作第四较佳实施例之左侧视角组合立体图。第十五图系本创作第五较佳实施例之右侧视角组合立体图。第十六图系本创作第五较佳实施例之左侧视角组合立体图。第十七图系第十五图所示例之旋接部位示意图。第十八图系第十五图所示例之旋接部位依顺时针扭转第一示意图。第十九图系第十五图所示例之旋接部位依顺时针扭转第二示意图。第二十图系第十五图所示例之旋接部位依顺时针扭转第三示意图。第二十一图系第十五图所示例之旋接部位依顺时针扭转第四示意图。第二十二图系第一图所示例用于滑板车枢转式避震结构之示意图。
地址 台中市西屯区甘河路五十六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