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后续插头改良结构
摘要
申请公布号 TW091133 申请公布日期 1987.09.16
申请号 TW075209409 申请日期 1986.10.06
申请人 李火梨 发明人 李火梨
分类号 H01R4/54 主分类号 H01R4/54
代理机构 代理人 陈永孝 台北巿松江路六六号二楼
主权项 1.一种后续插头改良结构,系包括一对导接端子、导线与插头本体所构成,其特征在于:导接端子:尾端一体引伸导端而贯设导孔;导线:系蕊心插附于导接端子导端导孔而冲压夹固呈扁平喇叭状导端;插头本体:系由上盖与下盖所构成,其两盖体相对位置由一端起贯伸一对插口槽,并伸连一对端子槽与导端槽供嵌置导接端子与导端,次连通回线槽,经由回线槽之对称两对凸柱令导线分别呈对称S形绕附而由线沟引伸而出,藉由两盖体复数耳柱与耳孔之密切嵌合经高周波或螺丝之压合或锁固之总成者。2.依请求专利部份第1.项所述之后续插头改良结构,其中一盖体设两对凸柱之对称另一盖体回线构中段得设棘条以压抵导线呈S形定位为其特征者。3.依请求专利部份第1.项所述之后续插电气接触表面区域互相彼此接合,而提供一通过连接器之电气导通路径。13.如请求专利部份第12.项之电气连接器,其中该突出部,系由弹性第一接点元件延伸出且形成其承受表面之一第一脊,且上述之充分刚性第二接点元件则有上述之较薄厚度并邻近于其承受表面。14.如请求专利部份第13.项之该电气连接器,其中之脊,系适合于配合于充分刚性第二接点元件之承受表面,以于两连接器总成耦合与去耦合时防止弹性第一接点元件之电气接触表面区域与充分刚性第二接点元件之电气接触表面区域及承受表面之间互相接触,并防止充分刚性第二接点元件电气接触表面区域与弹性第一接点元件承受表面之间互相接触;并且其中形成于该充分刚性第二接点元件上之该较薄厚度部界定一降低面,其大小适合于两连接器总成充份完全耦合时,接受弹性第一接点元件之第一脊,促使弹性第一接点元件与充分刚性第二接点元件之电气接触表面区域互相接合,而提供一通过连接器之电气导通路径。15.如请求专利部份第13.项之该电气连接器,其中该弹性第一接点元件在从形成承受表面之同一平面更进一步突出有一第二脊,此第二脊系位于电气接触表面上,并且相隔于且相对于第一脊地被定尺寸,以便于两连接器总成在耦合与去耦合时,使其与充分刚性第二接点元件之承受部及电气接触表面保持不接触,并且以便于连接器总成充分完全耦合时能与充分刚性第二接点元件之电气接触表面接合。16.如请求专利部份第13.项之该电气连接器,其中该弹性第一接点元件有一宽度较窄之部份,该部份包含有承受表面与第一脊。17.如请求专利部份第13.项之该电气连接器,其中该充分刚性第二接点元件之承受表面系倾斜邻接于该较薄厚度部。18.如请求专利部份第1.项之该电气连接器,其中该第二接点元件为一充分刚性元件;其中该机构包括一由该弹性第一接点元件承受表面所突出之中央片,其适合于与充分刚性第二接点元件之承受表面相配合,在两连接器总成耦合与去耦合期间防止弹性第一接点元件之电气接触表面区域与充分刚性第二接点元件之电气接触表面区域及承受表面之间产生接触,并防止弹性第一接点元件之承受表面与充分刚性第二接点元件之电气接触表面区域之间产生接触;并且其中该机构更包括形成于该充分刚性第二接点元件承受表面内之一中央开口,此开口并延伸地贯通过充分刚性第二接点元件之厚度,此开口系被定尺寸成适合于两连接器总成充分完成全耦合时,接纳该弹性第一接点元件中央片,以促使弹性第一接点元件与充分刚性第二接点元件之电气接触表面区域互相彼此接合,而提供一通过连接器之电气导通路径。19.如请求专利部份第1.项之该电气连接器,其中该第二接点元件为一充分刚性元件;且其中该机构包含一形成该等第一与第二接点元件之一者之承受表面的突出部;该等第一与第二接点元件之诸承受表面系形成供于该等接点元件耦合时保持该等电气接触区域隔开。20.如请求专利部份第19.项之该电气连接器,其中该机构更包括一形成于该等第一与第二接点元件之另一者之承受表面上的减少尺寸部,适合于该等第一与第二接点元件充分完全接合时接纳该突出部,促使弹性第一接点元件迫其电气连触区域接触充分刚性第二接点元件之电气接触区域。21.如请求专利部份第20.项之该电气连接器,其中该突出部系为一横对着该弹性第一接点元件延伸之脊。22.如请求专利部份第20.项之该电气连接器,其中该突出部系为一由所述该弹性元件之纵向且中心向所延伸成的弯曲狭窄片,其弯曲部形成它的承受表面。23.如请求专利部份第20.项之该电气连接器,其中该突出部系由上述弹性第一接点元件之至少一端缘由其表面向外弯曲所形成的,上述之端缘形成它的承受表面。24.如请求专利部份第1.项之该电气连接器,其中该等第一与第二接点元件每一者之电气接触区域被覆有一贵重金属,藉此该贵重金属之磨损是最少的。25.如请求专利部份第1.项之该电气连接器,其中该第二接点元件系一弹性叶片元件;其中该机构包括由每一弹性第一与第二接点元件之承受表面部份所突出之一片状区域,其适合与另一弹性接点元件之片状区域配合,以于两接器总成耦合与去耦合时防止该等弹性第一与第二接点元件之一者之电气接触表面区域与该等弹性第一与第二接触元件之另一者之电气接触表面区域接触,亦防止每一弹性接点元件之承受表面与另一元件之电气接触表面间接触;且其中该机构更包括形成于该等弹性第一与第二接点元件之每一者内的一开口,该开系被定尺寸成可于两连接器总成充分完全耦合时能够接受所啮合弹性接点元件之片状区域,以促使弹性第一与第二接点元件之电气接触表面区域能互相接合,以提供一通过连接器之电气导通路径。26.如请求专利部份第1.项之该电气连接器,其中该第二接点元件系一充分刚性元件;其中该机构包括一对设于该弹性第一接点元件上且延伸出其承受表面所在平面并隔离于该承受表面之互相分开脚,该对脚适合于配合并且倚靠在该充分刚性第二接点元件之承受表面上,以防止当该等连接器总成耦合与去耦合时弹性第一接点元件的电气接触表面区域与充分刚性第二接点元件的电气接触表面区域及承受表面之间的接触,并且亦防止充分刚性第二接点元件的电气接触表面区域与弹性第一接点元件的承受表面之间的接触;且其中该机构更包括形成于该充分刚性第二接点元件承受表面之一对切口侧部表面,其适合于与该弹性第头改良结构,其中,插头本体上盖与下盖之线沟中得设复数棘纹以夹抵导线定位于插头本体为其特征者。4.依请求专利部份第1.项所述之后续插头改良结构,其中,插头本体上盖与下盖周沿乃相对设环沟与凸缘密切嵌配,提高盖体组配稳固与防潮安全性为其特征者。5.一种后续插头改良结构,系包括一对扁形极片、导线与插头本体所构成,其特征在于:扁形极片:中段一体冲引一夹片而成导接口,尾端凸伸两夹片;导线:系蕊心夹固于扁形极片尾端夹片中;插头本体:系由上盖与下盖所构成,其两盖体相对位置由一端起贯伸一对扁形插口槽,并伸连一对与扁形极片相同形状之极片槽与夹片槽供嵌固扁型极片与夹片部,次连通回线槽经回线槽之对称两凸柱与另一回线槽之棘条令导线分别呈对称S型统附定位而由线沟配合棘纹夹抵引伸而出,藉由盖体沟与凸缘及耳柱与耳孔密切嵌合经高周波或螺丝之压合或锁固之总成者。6.依请求专利部份第5.项所述之后续插头改良结构,其中该对极片槽中段外侧得各伸设一压槽供各装附弹簧抵顶极片之夹片,以增加插接夹紧之导电效率为其特征者。
地址 新竹巿中正路四五六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