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畦田节灌水肥一体化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畦田节灌水肥一体化方法,包括配合实施的畦田节灌方法和畦田水肥一体化方法;畦田节灌方法是根据作物在产量形成过程中对水分的需求,同时依据作物不同生育时期主要根层的土壤含水量状况及其对土壤水分亏欠的敏感程度,确定最佳畦田补灌时间的方法;畦田水肥一体化方法是依据作物产量形成过程中的养分需求规律及其与水分需求的耦合关系,在底施一部分肥料的基础上,于作物生长的关键生育时期随水追施另一部分肥料的方法;本发明实现了作物根层养分供与需在空间和数量上的耦合。
申请公布号 CN106211897A 申请公布日期 2016.12.14
申请号 CN201610591688.4 申请日期 2016.07.26
申请人 山东农业大学 发明人 王东;赵阳
分类号 A01C21/00(2006.01)I 主分类号 A01C21/00(2006.01)I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一种畦田节灌水肥一体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配合实施的畦田节灌方法和畦田水肥一体化方法;所述的畦田节灌方法是根据作物在产量形成过程中对水分的需求,将作物一生中不同阶段的需水划分为保苗水、促壮水、稳产水和增产水,同时依据作物不同生育时期主要根层的土壤含水量状况及其对土壤水分亏欠的敏感程度,确定最佳畦田补灌时间的方法;所述的畦田水肥一体化方法是依据作物产量形成过程中的养分需求规律及其与水分需求的耦合关系,在底施一部分肥料的基础上,于作物生长的关键生育时期随水追施另一部分肥料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利用人工采集种植作物畦田土样并用常规方法测定作物田间地表下0‑20cm土层土壤容重和持水量,分别用ρb<sub>0‑20</sub>和FC<sub>0‑20</sub>表示;常年种植同一种作物的地块,土壤容重和持水量的测定可以每3‑5年进行一次;2)在作物播种的同时,实施底肥分层条施,即将底施氮磷钾肥分别条施于地表以下8cm、16cm和24cm土层深处;垂直分布于上述三个不同深度土层的施肥条带为一组,相邻两组之间的间距依据作物播种行距大小确定,在播种行距大于等于30cm的作物上,相邻两组施肥条带的间距等于作物播种行距,即一组施肥条带供应一行作物,施肥条带与作物播种行彼此交错5‑10cm;在播种行距小于30cm的作物上,相邻两组施肥条带的间距等于2倍的作物播种行距,即在相邻两组施肥条带之间播种两行作物;作物全生育期施用N、P<sub>2</sub>O<sub>5</sub>、K<sub>2</sub>O的量根据已有技术确定,分别用M<sub>n</sub>、M<sub>p</sub>和M<sub>k</sub>表示;底施N占作物全生育期总施N量的比例用R<sub>n</sub>表示,为50%‑60%;底施P<sub>2</sub>O<sub>5</sub>占作物全生育期总施P<sub>2</sub>O<sub>5</sub>量的比例用R<sub>p</sub>表示,为100%;底施K<sub>2</sub>O占作物全生育期总施K<sub>2</sub>O量的比例用R<sub>k</sub>表示,为60%;底施氮肥在地表以下8cm、16cm和24cm土层深处分配的比例为1:2:3或1:2:1,底施磷肥和钾肥在地表以下8cm、16cm和24cm土层深处分配的比例与氮肥相同;追施所用的氮、磷、钾肥在补灌稳产水时施入作物田间,或者在降水过多无需补灌稳产水时于下雨前进行划沟深施或地面撒施;3)于作物播种当日,利用便携式土壤水分测定仪采集播种田间地表下0‑20cm土层土壤体积含水量,用θ<sub>sv‑0‑20</sub>表示;4)用公式(1)将便携式土壤水分测定仪测得的θ<sub>sv‑0‑20</sub>换算为土壤质量含水量:θ<sub>scm‑0‑20</sub>=θ<sub>sv‑0‑20</sub>/ρb<sub>0‑20</sub>     (1)所述的公式(1)中,θ<sub>scm‑0‑20</sub>为换算得到的作物播种当日地表下0‑20cm土层的土壤质量含水量,单位为%,θ<sub>sv‑0‑20</sub>为便携式土壤水分测定仪测得的作物播种当日地表下0‑20cm土层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单位为%;ρb<sub>0‑20</sub>为所述步骤1)中人工采集土样并用常规方法测定的地 表下0‑20cm土层的土壤容重,单位为g cm<sup>‑3</sup>;5)用公式(2)计算出作物播种当日地表下0‑20cm土层的土壤相对含水量:θ<sub>sr‑0‑20</sub>=θ<sub>scm‑0‑20</sub>×100/FC<sub>0‑20</sub>    (2)所述的公式(2)中θ<sub>sr‑0‑20</sub>为作物播种当日地表下0‑20cm土层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单位为%;θ<sub>scm‑0‑20</sub>为上述步骤4)换算得到的地表下0‑20cm土层的土壤质量含水量,单位为%;FC<sub>0‑20</sub>为所述步骤1)中人工采集土样并用常规方法测定的地表下0‑20cm土层的持水量,单位为%;6)依据作物播种当日的θ<sub>sr‑0‑20</sub>数值的大小,判断是否需要在作物播种后补灌保苗水;当作物播种当日的θ<sub>sr‑0‑20</sub>值大于60%时无需补灌,小于等于60%时,则进行畦灌,补充保苗水;7)于两性花作物幼穗分化的生长锥伸长期,或单性花作物雄穗分化的生长锥伸长期,利用便携式土壤水分测定仪采集作物田间地表下0‑20cm土层土壤体积含水量,用θ<sub>ev‑0‑20</sub>表示;8)用公式(3)将便携式土壤水分测定仪测得的θ<sub>ev‑0‑20</sub>换算为土壤质量含水量:θ<sub>ecm‑0‑20</sub>=θ<sub>ev‑0‑20</sub>/ρb<sub>0‑20</sub>    (3)所述的公式(3)中,θ<sub>ecm‑0‑20</sub>为换算得到的作物该生育时期地表下0‑20cm土层的土壤质量含水量,单位为%,θ<sub>ev‑0‑20</sub>为便携式土壤水分测定仪测得的作物该生育时期地表下0‑20cm土层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单位为%;ρb<sub>0‑20</sub>为所述步骤1)中人工采集土样并用常规方法测定的地表下0‑20cm土层的土壤容重,单位为g cm<sup>‑3</sup>;9)用公式(4)计算出作物该生育时期地表下0‑20cm土层的土壤相对含水量:θ<sub>er‑0‑20</sub>=θ<sub>ecm‑0‑20</sub>×100/FC<sub>0‑20</sub>    (4)所述的公式(4)中θ<sub>er‑0‑20</sub>为作物该生育时期地表下0‑20cm土层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单位为%;θ<sub>ecm‑0‑20</sub>为上述步骤4)换算得到的地表下0‑20cm土层的土壤质量含水量,单位为%;FC<sub>0‑20</sub>为所述步骤1)中人工采集土样并用常规方法测定的地表下0‑20cm土层的持水量,单位为%;10)依据θ<sub>er‑0‑20</sub>数值的大小,判断是否需要在两性花作物幼穗分化的生长锥伸长期,或单性花作物雄穗分化的生长锥伸长期补灌促壮水;当θ<sub>er‑0‑20</sub>值大于50%时无需补灌,小于等于50%时,则进行畦灌,补充促壮水;11)于两性花作物幼穗分化的雌雄蕊原基分化期至药隔形成期,或单性花作物雌穗分化的小花分化期,利用便携式土壤水分测定仪采集作物田间地表下0‑20cm土层土壤体积含水量,用θ<sub>fv‑0‑20</sub>表示;12)用公式(5)将便携式土壤水分测定仪测得的θ<sub>fv‑0‑20</sub>换算为土壤质量含水量:θ<sub>fcm‑0‑20</sub>=θ<sub>fv‑0‑20</sub>/ρb<sub>0‑20</sub>    (5)所述的公式(5)中,θ<sub>fcm‑0‑20</sub>为换算得到的作物该生育时期地表下0‑20cm土层的土壤质量含水量,单位为%,θ<sub>fv‑0‑20</sub>为便携式土壤水分测定仪测得的作物该生育时期地表下0‑20cm土层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单位为%;ρb<sub>0‑20</sub>为所述步骤1)中人工采集土样并用常规方法测定的地表下0‑20cm土层的土壤容重,单位为g cm<sup>‑3</sup>;13)用公式(6)计算出作物该生育时期地表下0‑20cm土层的土壤相对含水量:θ<sub>fr‑0‑20</sub>=θ<sub>fcm‑0‑20</sub>×100/FC<sub>0‑20</sub>    (6)所述的公式(6)中θ<sub>fr‑0‑20</sub>为作物该生育时期地表下0‑20cm土层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单位为%;θ<sub>fcm‑0‑20</sub>为上述步骤4)换算得到的地表下0‑20cm土层的土壤质量含水量,单位为%;FC<sub>0‑20</sub>为所述步骤1)中人工采集土样并用常规方法测定的地表下0‑20cm土层的持水量,单位为%;14)依据θ<sub>fr‑0‑20</sub>数值的大小,判断是否需要在两性花作物幼穗分化的雌雄蕊原基分化期至药隔形成期,或单性花作物雌穗分化的小花分化期补灌稳产水;当θ<sub>fr‑0‑20</sub>值大于等于75%时无需补灌,小于75%时,则进行畦灌,补充稳产水;15)在补灌稳产水时,使用便携式溶肥注肥机,将所需追施的氮肥和钾肥溶解后,在入畦口处注入到灌溉水中,使肥液随灌溉水均匀地施入田间作物根层;追施的肥料为可溶性氮肥如尿素和可溶性钾肥如氯化钾;16)于作物子粒形成期,利用便携式土壤水分测定仪采集作物田间地表下0‑20cm土层土壤体积含水量,用θ<sub>gv‑0‑20</sub>表示;17)用公式(29)将便携式土壤水分测定仪测得的θ<sub>gv‑0‑20</sub>换算为土壤质量含水量:θ<sub>gcm‑0‑20</sub>=θ<sub>gv‑0‑20</sub>/ρb<sub>0‑20</sub>    (29)所述的公式(29)中,θ<sub>gcm‑0‑20</sub>为换算得到的作物该生育时期地表下0‑20cm土层的土壤质量含水量,单位为%,θ<sub>gv‑0‑20</sub>为便携式土壤水分测定仪测得作物该生育时期地表下0‑20cm土层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单位为%;ρb<sub>0‑20</sub>为上述步骤1)人工采集土样并用常规方法测定的地表下0‑20cm土层的土壤容重,单位为g cm<sup>‑3</sup>;18)用公式(30)计算出作物该生育时期地表下0‑20cm土层的土壤相对含水量:θ<sub>gr‑0‑20</sub>=θ<sub>gcm‑0‑20</sub>×100/FC<sub>0‑20</sub>    (30)所述的公式(30)中θ<sub>gr‑0‑20</sub>为作物该生育时期地表下0‑20cm土层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单位为%;θ<sub>gcm‑0‑20</sub>为上述步骤4)换算得到的地表下0‑20cm土层的土壤质量含水量,单位为%;FC<sub>0‑20</sub>为上述步骤1)人工采集土样并用常规方法测定的地表下0‑20cm土层的持水量,单位为%;19)依据稳产水的补灌情况和θ<sub>gr‑0‑20</sub>数值的大小,判断是否需要在子粒形成期补灌增产水;如果前期已补灌稳产水,当θ<sub>gr‑0‑20</sub>值大于等于60%时无需补灌,小于60%时,则进行畦灌;如果前期没有补灌稳产水,当θ<sub>gr‑0‑20</sub>值大于等于65%时无需补灌,小于65%时,则进行畦灌。
地址 271018 山东省泰安市岱宗大街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