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车削夹具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车削夹具。本夹具通过固定柱B和连接车床拉杆,从而通过固定柱B和固定螺钉配合将动力由车床拉杆传递到驱动块上,再经过“H”形连接块A的转换,将车床拉杆的下拉运动变成顶杆A、顶杆B、顶杆C的上顶运动,从而与设置在预定位座上的定位柱C及设置在上梁上的定位柱A和多个定位柱B相互配合夹紧待加工转向节。同时为了使车床拉杆的力能均匀的分配到个夹紧点,又使夹紧点设置在转向节的合理位置上,在支撑装置B中设置有导向块C,在导向块C顶面中间设置定位柱C,导向块C的一端连接顶杆B,另一端设置与导柱配合的导向孔D。通过上述夹具不仅保证了转向节上各壁厚要求,又能方便的使用。
申请公布号 CN205763957U 申请公布日期 2016.12.07
申请号 CN201620456578.2 申请日期 2016.05.19
申请人 宁波汇众汽车车桥制造有限公司 发明人 方锋;吴红飞;叶树栋;谢兴芳
分类号 B23B31/103(2006.01)I 主分类号 B23B31/103(2006.01)I
代理机构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代理人 黄飞隆
主权项 车削夹具,其特征在于,所示夹具包括上壳(2)、顶杆C(3)、定位柱A(5)、上梁(6)、支撑装置A、固定块A(11)、连接块A(12)、驱动块(13)、固定柱B(14)、固定螺钉(15)、支撑装置B(17)、导柱(18)、左支柱(19)、右支柱(20),所述上壳(2)的底面设有盲孔A(2a),所述上壳(2)的顶面上设有三个通孔B(2b),所述顶杆C(3)主体呈圆柱状且与所述通孔B(2b)相匹配,所述顶杆C(3)顶端为一倾斜平面,所述顶杆C(3)底面中心设有凸台A(8a),所述定位柱A(5)的一端设有与转向节(7)上定位凹坑(7a)相匹配的球状凸起,所述上梁(6)主体(6a)顶面上设有缺口(6f),所述缺口(6f)切破所述上梁主体(6a)一侧面及顶面和底面,所述缺口(6f)中最靠近所述上梁主体(6a)中心的面上设有可容纳所述转向节(7)轴承座的凹坑A(6g),所述上梁主体(6a)上与被所述缺口(6f)切破的侧面相对的侧面上设置有凸台B(6b),所述凸台B(6b)的底面上设有倾斜的平面(6b1),所述定位柱A(5)垂直所述平面(6b1)固定在所述上梁(6)上,所述上梁主体(6a)底面上所述缺口(6f)的左侧设有截面呈直角梯形的凸台C(6e),所述凸台C(6e)上的倾斜侧面(6e1)上设有定位柱B(6c),所述上梁主体(6a)底面上所述缺口(6f)的右侧也设有所述定位柱B(6c),所述支撑装置A包括顶杆A(8)、定位柱B(6c)和导向套A(9),所述顶杆A(8)主体呈圆柱状且与所述通孔B(2b)相匹配,其底面中心设有凸台A(8a),所述顶杆A(8)的顶面设有定位柱B(6),所述固定块A(11)主体(11a)为一矩形块状体,在所述固定块A主体(11a)的底面上间隔一定距离设有两凸块D(11a),在所述两凸块D(11a)上均设有通孔D(11c),所述连接块A(12)呈“H”状,所述连接块A(12)的宽度与所述固定块A(11)上两凸块D(11a)间的距离相匹配,所述“H”形连接块A(12)上的上下两缺口的宽度与所述凸台A(8a)的厚度相匹配,所述连接块A(12)的侧面设有三个通孔E(12a),所述驱动块(13)的主体(13a)呈圆柱状,所述驱动块主体(13a)的顶面与其同心设有通孔F(13b),所述驱动块主体(13a)的圆周面上均匀分布有三个凸台E(13c),所述凸台E(13c)的侧面上均设有通孔F(13d),所述固定螺钉(15)为阶梯轴,包括同心设置的三个轴段,第一轴段(15a)底面连接第二轴段(15b),所述第二轴段(15b)底面连接第三轴段(15c),所述第一轴段(15a)顶面中心设有六边形盲孔G(15a2),所述支撑装置B(17)包括顶杆B(17a)、导向套B(16)、导向块C(17b)、定位柱C(17c)、导向孔D(17d),所述顶杆B(17a)主体呈圆柱状且与所述通孔B(2b)相匹配,所述顶杆B(17a)主体的底面中心设有凸台A(8a),沿所述导向套B(16)轴线设有通孔E,所述驱动块(13)设置在所述上壳(2)上的盲孔A(2a)内,所述驱动块(13)的下表面与所述呈圆柱状的固定柱B(14)的顶面重合,所述固定柱B(14)的下端与车床上的拉杆相连,所述固定螺钉(15)上的第二轴段(15b)插入所述驱动块(13)上的通孔F(13b)内,所述第三轴段(15c)自上端插入所述固定柱B(14)内并与其固连,所述驱动块(13)上的三个凸台E(13c)分别插入所述“H”形连接块A(12)上的一个缺口内并与其铰接,所述“H”形连接块A(12)插入所述固定块A(11)上两凸块D(11a)间的空隙内,并与所述固定块A(11)铰接,所述固定块A(11)供三个,均固定在所述上壳(2)上的盲孔A(2a)内,且所述固定块A(11)的顶面与所述盲孔A(2a)的底面重合,所述顶杆A(8)、顶杆B(17a)、顶杆C(3)上的凸台A(8a)均插入一对应的“H”形连接块A(12)上未插入所述驱动块(13)上凸台E(13c)的缺口中并与其铰接,导向套A(9)固定在所述上壳(2)顶面上,且与所述通孔B之一(2b)同心,沿所述导向套A(9)轴线设有通孔C,所述顶杆A(8)插设于所述通孔C内,且可上下滑动,导向套B(16)固定在所述上壳(2)的顶面上且与所述通孔B(2b)之一同心,所述顶杆B(17a)主体穿过所述通孔B(2b)及导向套B上的通孔E,所述顶杆B(17a)顶面与一呈长方形的导向块(17b)的底面的一端相连,所述导向块(17b)的另一端设有贯穿所述导向块(17b)上下表面的导向孔D(17d),所述导向块(17b)的顶面中间设有定位柱C(17c),所述定位柱C(17c)顶面为一倾斜平面,所述导柱(18)呈圆柱状固定在所述上壳(2)顶面上,所述导向块(17b)上的导向孔D(17d)套设于所述导柱(18)上,所述顶杆C(3)插设于所述通孔B(2b)内,所述左支柱(19)及右支柱(20)均固定于所述上壳(2)的顶面上,所述左、右支柱(19、20)的顶面均与所述上梁(6)的底面重合且固定连接。
地址 315033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通惠路366号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