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高电阻温度系数氧化钒薄膜的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电阻温度系数氧化钒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单晶硅衬底表面清洗,装入磁控溅射装置生长室;在单晶硅表面溅射氮化硅薄膜;在氮化硅薄膜上沉积一层氧化钒薄膜;在氧化钒薄膜上沉积一层硫化锌薄膜;在硫化锌薄膜上沉积一层氧化钒薄膜;对所沉积的薄膜样品进行退火处理。本发明无需高温退火处理,既保证了氧化钒薄膜制备与MEMS工艺和集成电路工艺的兼容性,又可以得到电阻率适中的氧化钒薄膜材料,可满足高性能氧化钒基非制冷型红外探测器的要求。
申请公布号 CN104611670B 申请公布日期 2017.04.12
申请号 CN201510030113.0 申请日期 2015.01.21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发明人 张立春;王国伟;张宇;徐应强;倪海桥;牛智川
分类号 C23C14/08(2006.01)I;C23C14/35(2006.01)I;C23C14/58(2006.01)I 主分类号 C23C14/08(2006.01)I
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代理人 任岩
主权项 一种高电阻温度系数氧化钒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单晶硅衬底表面清洗,装入磁控溅射装置生长室;步骤2:在单晶硅表面溅射氮化硅薄膜;步骤3:在氮化硅薄膜上沉积一层氧化钒薄膜;步骤4:在氧化钒薄膜上沉积一层硫化锌薄膜;步骤5:在硫化锌薄膜上沉积一层氧化钒薄膜;步骤6:对所沉积的薄膜样品进行退火处理;其中,步骤3中所述在氮化硅薄膜上沉积一层氧化钒薄膜,是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具体工艺条件为:背景真空为5×10<sup>‑4</sup>Pa~3×10<sup>‑3</sup>Pa,氧气与工作气体总流量比为1:25~3:25,其中工作气体为氧气和氩气,溅射气压&lt;8×10<sup>‑1</sup>Pa,溅射功率为130~180W,衬底温度为25℃~30℃,溅射时间15~30分钟,所用钒靶纯度为99.99%;步骤4中所述在氧化钒薄膜上沉积一层硫化锌薄膜,是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具体工艺条件为:具体工艺条件为:氩气压强为~8×10<sup>‑2</sup>Pa,溅射功率为130W~150W,衬底温度为25℃~30℃,溅射时间1~3分钟,所用硫化锌陶瓷靶纯度为99.99%;步骤5中所述在硫化锌薄膜上沉积一层氧化钒薄膜,是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具体工艺条件为:背景真空为5×10<sup>‑4</sup>Pa~3×10<sup>‑3</sup>Pa,氧气与工作气体总流量比为1:25~3:25,其中工作气体为氧气和氩气,溅射气压&lt;8×10<sup>‑1</sup>Pa,溅射功率为130~180W,衬底温度为25℃~30℃,溅射时间1~3分钟,所用钒靶纯度为99.99%;步骤6中所述对所沉积的薄膜样品进行退火处理,退火工艺条件为:退火气氛为氮气,退火温度为300℃~450℃,退火时间为30分钟~90分钟;退火结束后,样品在氮气气氛下冷却至室温。
地址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甲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