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用于抗攻击芯片的安全封装结构及封装完整性检测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芯片抗攻击领域,为实现实时监测金属网络的完整性,监测封装的完整性,保障集成电路芯片的信息安全。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抗攻击芯片的安全封装结构,由底座Z1、盖板Z2构成,底座Z1由LTCC(Low 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技术制成,具有朝下的“凸”字形腔体,并由此具有三层表面:上表面层Z5、金属压焊盘PAD层Z4、芯片层Z3;盖板Z2由LTCC技术制成,为一内嵌金属导线的薄矩形板,其上表面不含任何金属导线,其下表面嵌入用于构成闭合金属网络的金属导线。本发明主要应用于芯片抗攻击场合。
申请公布号 CN106548986A 申请公布日期 2017.03.29
申请号 CN201610707667.4 申请日期 2016.08.23
申请人 天津大学 发明人 赵毅强;辛睿山;王佳;李跃辉;赵公元
分类号 H01L23/10(2006.01)I;H01L21/66(2006.01)I 主分类号 H01L23/10(2006.01)I
代理机构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代理人 刘国威
主权项 一种用于抗攻击芯片的安全封装结构,其特征是,由底座Z1、盖板Z2构成,底座Z1由LTCC(Low 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技术制成,具有朝下的“凸”字形腔体,并由此具有三层表面:上表面层Z5、金属压焊盘PAD层Z4、芯片层Z3;上表面层Z5为底座Z1最上层的表面,形状为一矩形环,该表面具有一些用于构成闭合金属网络的金属导线,包括圆形金属点B、金属导线CD、金属导线GH、金属导线NO、金属导线RS、圆形金属点U,各金属导线及圆形金属点皆靠近上表面层Z5矩形环内侧,其中,圆形金属点B位于底座Z1上表面左下部,并处于PAD层Z4中PAD A的左侧横向延长线上,圆形金属点U位于底座Z1上表面左下部,并处于PAD层Z4中PAD V的左侧横向延长线上,粗金属导线CD位于底座Z1上表面左上部,与底座Z1左边平行,C、D分别为其两个端点,粗金属导线GH位于底座Z1上表面右上部,与底座Z1上边平行,G、H分别为其两个端点,粗金属导线NO位于底座Z1上表面右下部,与底座Z1右边平行,N、O分别为其两个端点,金属导线RS位于底座Z1上表面左下部,与底座Z1下边平行,R、S分别为其两个端点,C点与N点位于底座Z1纵向的中心处,G点与R点位于底座Z1横向的中心处,D、C、B、U、S五点共线,位置由上依次向下,D、G、H三点共线,位置由左依次向右,H、N、O三点共线,位置由上依次向下,S、R、O三点共线,位置由左依次向右;PAD层Z4为腔体第一层台阶表面,形状为一矩形环,环内含有多个金属PAD,用于与芯片PAD相连,特殊地,PAD A与PAD V为用于封装完整性检测的PAD,位于PAD层Z4左下角,分别与底座Z1下边平行,且PAD A位于PAD V上方,PAD A通过内部金属导线与上表面层Z5中圆形金属点B相连,PAD V通过内部金属导线与上表面层Z5中圆形金属点U相连;芯片层Z3为腔体最底层表面,为矩形区域,芯片层Z3用于将芯片贴合至封装底座Z1;底座Z1下表面的每个引脚与图1PAD层Z4中相应PAD一一对应连接;盖板Z2由LTCC技术制成,为一内嵌金属导线的薄矩形板,其上表面不含任何金属导线,其下表面嵌入用于构成闭合金属网络的金属导线,包括圆形金属点B1、金属导线B1B2、金属导线EF、金属导线IJ、“S”形金属走线K、金属导线LM、金属导线PQ、金属导线U2U1、圆形金属点U1,圆形金属点B1位于盖板Z2下表面左上部,具体位置由底座Z1的圆形金属点B决定,当底座Z1与盖板Z2闭合时,圆形金属点B1需要与圆形金属点B贴合;圆形金属点U1位于盖板Z2下表面左上部,具体位置由底座Z1的圆形金属点U决定,当底座Z1与盖板Z2闭合时,圆形金属点U1需要与圆形金属点U贴合;粗金属导线B1B2位于盖板Z2下表面左上部,与盖板Z2左边平行,B1、B2分别为其两个端点,粗金属导线EF位于盖板Z2下表面左下部,与盖板Z2下边平行,E、F分别为其两个端点,粗金属导线IJ位于盖板Z2下表面右下部,与盖板Z2右边平行,I、J分别为其两个端点,粗金属导线LM位于盖板Z2下表面右下部,与盖板Z2右边平行,L、M分别为其两个端点,粗金属导线PQ位于盖板Z2下表面右上部,与盖板Z2上边平行,P、Q分别为其两个端点,粗金属导线U2U1位于盖板Z2下表面左上部,与盖板Z2左边平行,U2、U1分别为其两个端点,B2点与M点位于盖板Z2纵向的中心处,Q点与F点位于盖板Z2横向的中心处,U2、U1、B1、B2、E五点共线,位置由上依次向下,U2、Q、P三点共线,位置由左依次向右,P、M、L、J、I五点共线,位置由上依次向下,E、F、I三点共线,位置由左依次向右;同时下表面还嵌入“S”形金属走线K,布满粗金属导线内的区域;“S”形金属走线K的两端分别与粗金属导线LM的L端以及粗金属导线JI的J端相连;使用时,需要将盖板Z2下表面与底座Z1上表面紧密贴合,特别地,盖板Z2与底座Z1贴合需要满足以下要求:Z1圆形金属点B需与Z2圆形金属点B1贴合,Z1金属导线C端与Z2金属导线B2端贴合,Z1金属导线D端与Z2金属导线E端贴合,Z1金属导线G端与Z2金属导线F端贴合,Z1金属导线H端与Z2金属导线I端贴合,Z1金属导线N端与Z2金属导线M端贴合,Z1金属导线O端与Z2金属导线P端贴合,Z1金属导线R端与Z2金属导线Q端贴合,Z1金属导线S端与Z2金属导线U2端贴合,Z1圆形金属点U需与Z2圆形金属点U1贴合。由此便形成一条闭合且唯一的金属通路1:底座Z1的PAD A‑圆形金属点B‑圆形金属点B1‑金属导线B1 B2‑金属导线CD‑金属导线EF‑金属导线GH‑金属导线IJ‑“S”形金属走线K‑金属导线LM‑金属导线NO‑金属导线PQ‑金属导线RS‑金属导线U2U1‑圆形金属点U1‑圆形金属点U‑底座Z1的PAD V,该闭合金属通路1将用于封装完整性的检测。
地址 300072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