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汞离子荧光检测纳米探针的制备及应用
摘要 本发明涉及纳米探针设计应用领域,公开了一种汞离子荧光检测纳米探针的制备及应用,通过纳米粒子的优化设计,通过调节Au和Fe<sub>3</sub>O<sub>4</sub>前驱体的摩尔比可调控合成纳米探针的尺寸大小,通过选择合适的碱基序列用于Hg<sup>2+</sup>检测,建立“T‑Hg<sup>2+</sup>‑T”结构;经过合理设计纳米探针,具有单一的检测能力,检测下限为0.46nM,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饮用水中Hg<sup>2+</sup>的最高允许浓度30nM,并且使用过的纳米探针通过半胱氨酸溶液,可以解离“T‑Hg<sup>2+</sup>‑T”结构使纳米探针再生恢复使用。可应用于环境、食品、人体体液等样品中Hg<sup>2+</sup>的检测。
申请公布号 CN106525790A 申请公布日期 2017.03.22
申请号 CN201610963952.2 申请日期 2016.10.28
申请人 厦门信德科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林得志;王全胜;陈滨晖
分类号 G01N21/64(2006.01)I;B82Y30/00(2011.01)I;B82Y40/00(2011.01)I 主分类号 G01N21/64(2006.01)I
代理机构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代理人 吝秀梅;李彦孚
主权项 一种汞离子荧光检测纳米探针的制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了以下步骤:Au‑Fe<sub>3</sub>O<sub>4</sub>复合纳米凹球的合成:在Fe<sup>3+</sup>溶液加入二水合柠檬酸三纳,磁力搅拌,待二水合柠檬酸三钠完全溶解后再依次加入尿素和聚丙烯酰胺固体粉末,得到澄清溶液后再逐滴加入HAuCl<sub>4</sub>水溶液,再在常温下持续搅拌1小时,将所得溶液转入高压反应釜的聚四氟乙烯内衬中,再放入鼓风干燥箱200℃条件下反应10小时,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经磁分离、洗涤纯化后,再将样品放入真空干燥箱中60℃下真空干燥10小时,即可得到Au‑Fe<sub>3</sub>O<sub>4</sub>复合纳米凹球固体粉末;Au‑Fe<sub>3</sub>O<sub>4</sub>复合纳米凹球的DNA功能化:在终浓度为0.01%十二烷基硫酸钠、10 mM磷酸缓冲盐溶液的混合溶液中加入0.1mL 20μM末端巯基化的DNA碱基序列1和0.9mL 1mg/mL Au‑Fe<sub>3</sub>O<sub>4</sub>复合纳米凹球溶液,室温下共孵育12小时,然后超声30秒,再振荡过夜,在接下来的8小时内分四次加入NaCl溶液且每次加入后超声30秒混匀,使NaCl的终浓度为0.3M,再次孵育12小时,经磁分离、洗涤纯化后,最后分散在0.3M NaCl/10mM磷酸缓冲盐溶液中,4℃下保存;CdTe量子点的DNA功能化:将0.1mL 20μM末端巯基化的DNA碱基序列1’与0.9mL 1μM CdTe量子点溶液,室温下共孵育12小时,然后超声30秒,再将混合物转入终浓度为0.01%十二烷基硫酸钠、10mM磷酸缓冲盐溶液和0.05M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振荡过夜,然后在8小时内分四次加入NaCl溶液,且每次加入后超声30秒混匀,使NaCl的终浓度为0.3M,再次孵育12小时,得到的样品用超纯水洗涤后分散在0.3M NaCl/10mM磷酸缓冲盐溶液中,4℃下保存。
地址 361028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新阳街道翁角路289号科创大厦4层03号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