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双相不锈钢的制作方法
摘要 一种双相不锈钢的制作方法,依次包括以下工序:1)配料、2)熔炼、3)开坯锻造、4)热处理、5)酸洗、6)图层及涂料配置、7)拉拔、8)扎头、9)光亮退火、10)检验。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提高了Cr和Ni的含量,大大增强了其耐海水腐蚀性能,提高了设备在海水中的使用寿命。
申请公布号 CN106498262A 申请公布日期 2017.03.15
申请号 CN201510564921.5 申请日期 2015.09.07
申请人 吴国林 发明人 吴国林
分类号 C22C33/04(2006.01)I 主分类号 C22C33/04(2006.01)I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一种双相不锈钢的制作方法,依次包括以下工序:1)配料:其主要成份包含以下组分(以wt.%表示):Ni 70‑75%,Cr13‑18%,Fe 6‑12%,RE 0.5‑2%,其他成份包括:Mn ≤1%,C 0.05‑0.08%,Cu 0.3‑0.5%,Si. 0.2‑0.5%,Ti0.1‑0.3%,A1 0.1‑0.3%;用上述主要成份比例配比的低碳钢和有色金属材料配成镍铬铁基质,多次进行金相和物理性能检验,直到稳定为止,然后在基质材料的基础上,添加稀土材料;2)熔炼:(1)、待材料60%熔化后,加入总投料的2%的渣量,(渣量配比:石灰:萤石粉=7:3)进行炼钢;(2)、当全部熔化后及时调整炉渣,造新渣,渣量为2%渣系配比:石灰:萤石=7:3将渣系好,将功率调至180KW,并用矽钙粉进行扩散脱氧,扩散脱氧的原则是:每次加入量先少后多,每批间隔时间为3分钟,八次后,捞去旧渣,造新渣前,加入电解锰,渣系为投料数的3%.配比为石灰:萤石=7:3,将功率调至150KW,镍铬加入量先少后多,每批间隔时间为3分钟,总脱氧次数不少于20次,出钢前10分钟加入矽钙块,铝条进行沉淀脱氧,沉淀脱氧一定要用钢棒揿入钢液中,沉淀脱氧结束,加入镍镁合金,镇静2分钟后,方可出钢;(3)、出钢前,用钢棒充分搅拌钢液,使残渣浮出钢面;(4)用电磁搅拌,抽真空,去除硫、磷等杂质,在线成份分析;3)开坯锻造;① 锭子表面应平整光滑,无气孔、无缩孔、无腰带、无波纹、无渣附底部和顶部无凹凸现象; 锭子长度不小于25CM,浇注帽口不得超过5CM;③ 锭子长度小于25CM,按90%计算,不能短到20CM以下;4)热处理:钢锭退火温度1150℃,退火时间2.5h ;5)酸洗;将合金表面氧化层去掉,可用浓硝酸和氢氟酸,配置成酸液,把合金丝投入酸槽内腐蚀,当氧化皮完全脱落后捞出冲洗;6)图层及涂料配置;将50Kg生石灰,加水250Kg,再加入12Kg食油,2.5Kg肥皂粉,放入涂料缸内进行反应,当生石灰和水反应后,再放入8Kg石墨粉进行搅拌,均匀后把酸洗好后的合金线材防入涂料缸内进行图层,捞出后凉干;7)拉拔;拉拔前应检查涂层是否凉干,涂层是否厚薄均匀,有无剥落;①配模;②辗头(磨头)采用砂轮机锉刀,电化腐蚀;③润滑剂;工业皂片500克和工业肥皂二条加100K热水搅拌水箱内;④拉拔操作:8)扎头:必须圆整无边缝;9)光亮退火:退火炉使用气源是通过制氢炉将液氨分成H2 75% N2 25%作为保护性气体,退火温度900℃;10)检验:①电阻率:每米电阻允许偏差范围为±5%;②缠绕试验按物理性能测试进行,不允许有超层及断裂现象。
地址 212300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锦湖路43号